关于文明深入人心的句子(文明间的对话应实现)
来源:《中国报道》杂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不少的“外来词”。无论是从前的“巧克力”、“沙发”,还是现在的“脸书”、“推特”,这种词汇上的更新演变正是源于文化间的交流。
今天,解读中国工作室继续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节目《文明之约》第七集。
本集节目,我们邀请了爱尔兰国立大学哲学系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荣誉教授杰拉尔德·西普利亚尼(Gerald Cipriani)来为我们讲述“新”的故事。
《文明之约》第7集:《新的故事》,视频观看点击这里。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增多,中国与世界不同层面的对话令中华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杰拉尔德·西普利亚尼在欧洲和东亚教授艺术和文化哲学超过20年,多年来一直担任各种学术机构和出版社的顾问、编辑与评论员。同时,他也是国际文化对话研究小组的创始主席,是同行评审的人文文化与对话杂志的主编,并与阿托·哈帕拉(Arto Haapala)合著了学术期刊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Phenomenology。
在提到国家间的交流对话问题时,西普利亚尼教授是这样回答的:
我从不主张我们应该从某个标准出发抬高西方文明,却从另外的标准贬低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我认为东西方文化间还是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的。
对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教授表示非常认同:
我愿再次提倡“对话”的理念。这种理念不是试图利用其他文化或其他民族来增强自身,或者使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恰恰相反,这种理念需要我们接受,勇于放弃唯我意识,以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目的。反之亦然,其他文化也应该这样做。
只有承认我们能从差异中和彼此间学习交流互鉴,对话才能成立。同时,我们也期待其他文化和文明也能这样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