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被赐死(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之死)
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一角可谓是全剧不折不扣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雍正指定的大将军,年羹尧率兵远征西北,屡立战功,一时被雍正视为“恩人”,受到特别厚待。
可惜,好景不长。西北局势稳定后,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突然急转直下。朝中百官见状,纷纷落井下石,最终年羹尧被连降十八级,成为看守城门的小卒。
但雍正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年羹尧,于是就有了《雍正王朝》中李卫奉旨赐年羹尧自尽,而年羹尧拿出珍藏多年的雍正所赠的佛珠,怅然道:“把这个东西还给他”,多少恩怨情仇,就随着这串佛珠俱成往事。
说来《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之死虽然唯美而浪漫,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的死因却伴随着无数争议。有人认为年羹尧之死是因为功高震主,也有人说年羹尧不过是知道了雍正的隐私而被杀人灭口。
那么,抛开电视剧的美化,历史上年羹尧之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01响榜俊才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出身被定义为雍正府邸的奴才,倘若这事传到雍正耳中,想必雍正一定一把掀开棺材盖,大喊一声:“朕用不起这样的奴才,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啊”。
雍正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年羹尧进入官场的途径,并非是靠着雍正的关系,而是靠着两榜出身考取的功名,而且年羹尧还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
在康熙一朝,康熙三十九年的科举可谓是光环无限。这一次考试除了改变了年羹尧的命运,还涌现出了张廷玉、鄂尔泰等等股肱重臣,因此这一榜也被世人称之为“响榜”。
能够从万千高手中脱颖而出,年羹尧算得上是个大学霸。优秀的学习成绩让年羹尧引起了重臣明珠一家的器重,明珠之子纳兰容若更是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嫁给了年羹尧,从而让年羹尧迅速步入了上流社会。
想来雍正就是再狂,也不会拿明珠的孙女婿当奴才用。因此年羹尧一开始加入雍正阵营,两人就是上下级关系而非人身依附关系。
作为四爷党团队成员之一,年羹尧帮了雍正不少大忙。康熙晚年,雍正的皇位竞争对手十四阿哥奉命领军西征,年羹尧则作为川陕总督负责西征大军的粮草,顺便化身雍正的前线代理人,全天候监视十四阿哥的一举一动。
待到康熙驾崩后,年羹尧便仗着职务之便威慑十四阿哥,从而避免了十四阿哥兴兵东进与雍正争位,但如此一来,也让后世一些人认为,或许当初康熙本来想传位十四阿哥,却被雍正用不光彩的手段矫诏继位,而年羹尧知道雍正篡位的一切内幕,因此在雍正继位后便惨遭杀人灭口。
02继位疑云
在野史小说的演绎下,“灭口说”很快占据了广阔的舆论市场。但这一假说却遭到史学家们的驳斥,一些专家还引用了大量证据,力证雍正篡位之说纯属子虚乌有,而年羹尧因此被灭口的假说就更加站不足脚。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康熙的传位遗诏,分为满汉双语版,若雍正真的如传言那样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那只要大臣们拿出满文版一对照就穿帮了,雍正岂不是给自己挖坑?
更何况,即便是汉文版,也绝不是说改就改的。按照书写行文的制度,康熙的传位遗诏中提到皇子时并不是直接称某阿哥,而是在前面将一个“皇”子,比如雍正是皇四子,十四阿哥是皇十四子。
如此一来,若雍正将“十”改成“于”,就变成了“皇于四子”,而且“于”字在清代并不通用,康熙就算真这么写,也当将“于”写作“於”。
如此破绽重重的说辞,根本不足以推翻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事实上,编造雍正篡位假说的原作者,是九阿哥身边的心腹太监何玉柱,而最初的传播地点,则是在十阿哥下属八宝的家中。
换句话说,所谓雍正篡位的隐秘事,完全出于雍正政敌们的想象。雍正继位在法理上既然没有问题,年羹尧之死也就并非因为此事被灭口,毕竟那时年羹尧远在西北,哪怕雍正真干了什么,年羹尧也是无从得知啊。
03君臣失和
“灭口说”被学界推翻后,又有人提出了新的假说,那就是年羹尧的死因是他平定西北的功劳太大了,以致功高震主,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
这一假说乍听有理,但仔细分析也与史实不符。雍正即位之初,朝野中盛传他得位不正,而年羹尧在此时干脆利落地平定了西北叛乱,简直就是昭告天下雍正是“天命所归”,这对维护雍正的正统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叛乱平定后,雍正一度视年羹尧为“恩人”,先封了年羹尧父亲和儿子年斌爵位,而后又专门再赐一个一等男世职,给年羹尧的次子年富继承。
而对于年羹尧本人,雍正不但赏了他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还曾为了让年羹尧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让人快马加鞭六天内从北京送到西安,恩宠之浓,真是比“一骑红尘妃子笑”也不遑多让。
不仅如此,雍正还变相给了年羹尧人事任免权。一次,河南开归道一职出缺,雍正便找来年羹尧,问他安排谁接任合适;无独有偶,江西南赣总兵缺人时,雍正本来想让宋可进接任,但年羹尧说这人不行,还是改成黄起宪吧,雍正就全盘按照年羹尧的意思办了。
如此看来,雍正一开始并没有想要除掉年羹尧的心思,否则削弱权力还来不及,又何必如此倚重。可惜雍正的恩宠让年羹尧误以为自己权势超凡,于是一番作大死,将雍正连带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年羹尧将朝中百官视为下属。日常公文往来时,年羹尧将自己发出的平行公文称作“令谕”,朝廷派侍卫来见他,他拿着侍卫当奴仆,又是让侍卫“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又是在侍卫送来雍正恩旨时“不行宣读晓谕”。
就连雍正本人,年羹尧也不放在眼里。比如有一次雍正想给《陆宣公奏议》写篇序言,可年羹尧竟不顾雍正的颜面,抢先把序写好,还硬让雍正认可。
遇到君前答对时,年羹尧也自顾自地“御前箕坐”,这在古代是十分无礼的表现,要知道上一个在皇帝面前“箕坐”的荆轲,坟头草都一人高了。
可年羹尧不管这些,一边拿着雍正给予的人事权结党营私,一边骄横不可一世,终于惹的雍正心生杀意,用一纸赐年羹尧自尽的旨意亲手打破了“千古君臣典范”的幻梦。
客观来说,年羹尧之死实在有些咎由自取。在注重君臣大义的清代社会,年羹尧妄自尊大,全然不守为臣之道,却忘了自己的权力全部来自身后的雍正,最终落得个被迫自尽的下场,也就是应有之义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代轶闻》、《永宪录》、清世宗《朱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