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整编师能杀死蒙古帝国吗(战前是第一猛将)
关于土木堡之变,历来争议汹汹。所谓文官阴谋论自然是贻笑大方不足为道,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推出过《你真当文官们脑子都进水了?粉碎土木堡之变的那些阴谋论》一文予以反驳。不过认为宣府总兵杨洪可能有问题的论调,自土木堡之变后不久便有,却大有可论。《明英宗实录》:会兵科都给事中叶盛等亦言:……以往事言之独石、马营不弃则乘舆何以陷土木?
独石、马营沦陷,使得阿剌知院部得以从东北方向攻破麻峪口,与也先夹击明英宗亲征军,所以有上面叶盛的说法。明英宗的近臣李贤也认为:“(杨洪)惊惶无措,闭门不出。若土木之围,洪能以后冲之,必无是败”。甚至连于谦都认为:“曩自逆虏犯边,俊(杨洪之子杨俊)望风奔溃,将独石永宁等十一城并弃之,遂使边境萧然,守备荡尽,虏寇往来如在无人之境,闻者无不痛恨。”
▲大英雄于谦对杨洪父子也有质疑
当时宣府号称有三万步兵,一万骑兵以及各种火器。在《明史》杨洪本传中,北京保卫战时杨洪也率领2万大军勤王。拥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却在土木之变中无所作为,而杨洪又是号称“朝野之中智勇第一”的名将,则不得不让人怀疑杨洪的用心。但我们必须指出,明英宗时代由于致力于镇压南方的麓川,对北边疏于管理,北方屯政可谓断崖式崩坏。宣德朝年均屯田子粒为618万石,到英宗正统年间下降到285万石,到其子明宪宗的成化年间才回升到382万石。则边关实际有多少资源,就大有可商榷之处了。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二年九月丁巳(卷158),宣府总兵官左都督杨洪言边备五事:“一,宣府操备哨守等项马步官军止13500余人,城堡关隘一十四处,内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新开口堡、野狐岭关,最为要害,其余白羊口等六堡,实非要地,乞归并以便戍守。按《明英宗实录》的记载,正统十二年,即土木之变前两年,杨洪上书称宣府地区总共只有战兵1.35万人,至此应当没有什么增加。显然《明史》中杨洪率领2万兵力勤王的记载,是经过夸大的。
实际上,在土木之变前,独石、马营已经被攻陷过一次了。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也先部在大同附近活动而阿剌知院部在宣府周边活动。七月十一日阿剌知院出兵宣府围攻马营,七月十五日杨洪通报马营被围的军报送达京城,在这前后马营,云州,独石,赤城,雕鹗等众多军堡相继溃逃陷落。但由于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大军出师,阿剌知院闻报马上撤出了独石马营等城。杨洪也就借机瞒报了独石马营沦陷的事情,他想必认为英宗大军可以逼退或者击败也先,那么独石马营之事就能这样不了了之。
但显然独石马营等城已经在被攻陷时遭到了很大破坏,防御力下降。等到明英宗扎营土木堡,阿剌知院部很轻易地再次攻破独石、马营等城,长驱至麻峪口,与也先部一同对明英宗亲征大军形成合围。宣府镇本是从大同镇分出来的,实力在明朝前期一直远弱于大同镇。杨洪之前都仅有1.35万兵力,经过阿剌知院两次扫荡,实力更削,无力自后方冲击也先部以解土木之围也不足为奇。
▲大将杨洪在土木之变前被誉为第一良将
不过,杨洪之前瞒报独石、马营被攻陷的事情,确实也让明英宗误判了宣府镇的实力。对于土木惨败,杨洪应当是有一定责任的。他之所以后来没有被追究,当与在北京保卫战中立功有关。而杨洪在景泰时代就病逝,如果活到夺门之变后,应当也会被英宗所清算。
▲明英宗朱祁镇本人才是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
但正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描写土木堡之变全过程的四篇文章《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指挥差一截,还低估瓦剌的铁骑大军》《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拿破仑说得对!微操弱鸡就别瞎指挥,说说土木堡前的鹞儿岭惨败》《二十万大军,竟都解衣待死,土木堡之役为什么败得那么惨?》所显示的那样,明英宗本人的指挥无方,才是土木惨败的第一原因。杨洪的责任,只能归于次要因素。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