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让自己变得更好(你的剧情是悲剧还是辉煌)
邱晨 一刻讲者
做过记者、编辑、设计师等职业,现在是米果文化的COO,《奇葩说》第二季的“奇葩之王”,她有个不靠谱的梦想是当画家,从小就不喜欢举手发言却误打误撞有了辩论的爱好。
我叫邱晨,我是米果文化的 COO 和大家都知道《奇葩说》的辩手。今天作为第一个演讲的嘉宾,我觉得压力好大,今天讨论主题叫做宇宙的边缘,我们每一个宇宙边缘的青年都有一个成为宇宙中心的梦想,我们在五道口,这不是传说中的宇宙中心吗。
在座的各位真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缘青年,我们是一群不甘边缘的青年。就好象每一个非主流的孩子,其实他都想成为真正的主流,每一个对大家说我不是公众人物的人都非常清楚这句话会被转递到公众的耳朵中去,所以我们今天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只是配角,可是我们都希望有一天自己身上一定会有主角的光环所加持。可是没有人天生是自带主角光环的,我们怎么知道哪一出才是我们人生的主线剧情呢?我们怎么知道你们在哪一出剧情里面才会有主角光环的加持呢?
因为我相信在座的和我一样,我们自称边缘并不是因为我们厌世,并不是我们想要边缘,我们也想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希望我们成为世界一部分的方式是站在它炙热的温度和巨高的密度当中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所以,我们选择花时间精力去推进所谓的支线剧情,希望在这种近似于自我流亡的仪式中去找到激活我们人生真正主线剧情的方法。而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我是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主线剧情的。
首先我把我自己的人生剧情简化成这张图片,我已经尽可能简化了,看起来还有点复杂对不对这是啥意思呢?0 到 35 是指我从出生到现在的这个年龄,我今年 35 岁了,最后一小段到 36 岁那一段是虚线还差一年满 36 了,而这上面的三条曲线是我生命里我自己觉得挺重要的三条剧情线,第一条剧情线是跟画画有关,如果大家看过今年《奇葩说》的某一场比赛说的是要不要感谢生活暴击的话,我相信大家可能会知道我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画家,而且我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画好过,我曾经三次想考美术学院,分别是想考美院附中,想考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大部分时刻我都被人劝阻了。
因为在大家的眼里画画这件事情就不应该成为我的人生主线剧情,你把它当成个兴趣就好了,在大家眼里面,这是最好的支线剧情。这是最好的加分选项,如果你去问一对父母说你给孩子挑一个兴趣班吧,你挑且只能挑一个兴趣班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画画,因为首先很便宜,不会像学乐器那样买一个特别昂贵的乐器,其次呢,它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你的审美,熏陶你的品味,而且大家会觉得会画画的孩子都不会太坏,而你长大了之后如果你还想保有经常上美术馆的习惯,那大家都会对你刮目相看。
如果你再长大有一天你有了收藏画作的能力,那大家会定义你为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如果你还只是一个孩子,有一天突发奇想说我长大要当一个画家,别人一定会用这个孩子大概是个废人的表情看着你,对吧,所以这个就是我小时候的很多的遭遇,对于很多人来说画画这件事情不该是任何人的主线剧情,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它不能是任何人的主线剧情的话我们支线剧情那些画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不怪别人,不怪社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我自己也难逃偏见的阴影,说白了这些事情到最后我没有考上或者最后自己放弃了,多少也是自己的原因。这个曲线大家看到经过三次的挣扎,慢慢就落到了一个小小的谷底。
我 22 岁大学毕业之后做了记者,然后到了 27、28 岁时候我依然在做我的文字工作,这张照片是我 18 岁左右的时候拍的,那个时候我在中山大学,我听到有人在狂咳嗽,啥意思呢?不像我本人还是太像了?但是我在中山大学读工商管理系,这是一个社会期待下最好的主线剧情,可是不甘心就一直在画画,中山大学也一直被人称为双鸭山大学。
一直没画好,而且我不知道未来的十年里面其实我都跟画画这件事没有太大的缘份,所以 18 岁的时候我还在坚持着画。但是 28 岁的时候,也差不多十年过去之后,我忽然就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邀请,我有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说他要创办一本杂志,他问我要不要去做他的设计总监,我当时立刻就答应了。因为我隐隐的觉得,主线剧情的达成条件马上就要达到了,这是非常偶然的一件事情,我那位朋友其实当时是刚刚入职阿里巴巴的一名普通的员工,他里面一个项目要创办一本杂志,大概是在 2009 年,当时的网上或者说电子商务依然跟主流的这种实体经济有着比较强烈的落差和对立感。
他们强烈的需要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发出的声音去承载自己的价值,所以朋友就领了这么一个项目,而且他说他翻了他整个朋友圈,就没有发现有什么人跟设计有关,所以他就只好打了一个电话给我,我当时就去了,这么好的机会,当然就去了,于是我就放下我所有的工作,带着一台已经用了四年的破笔记本电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开始跟他打拼。
跟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我就是不停地在加班,不停地在审版,不停地在加班不停地在工作,而且那个时候就熬成了我现在非常严重的颈椎病,这是劳损,恶化得非常的严重,大家有的时候看节目看到我总是在摇头晃脑是因为我真的脖子特别的不舒服。
那杂志当时就在只有几个人的情况下就出了, 2009 年阿里巴巴创办了《天下网商》和《淘宝天下》这两本杂志,这是我们做的。当时版权页上面总要挂个文字吧,当时的同学一高兴就给我挂上了设计总监,你知道吗,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真的是要切换,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位朋友当时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后来我们创办了杂志一年之后我们都离开了,现在他是阿里巴巴的应该是媒体投资的总监和e财的总经理,我在那之后我也离开了,我踏上了我以为的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的主线剧情就是成了一个设计师。
因为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文字工作所以我当时做设计的切入点是信息图,又因为我另外一条人生曲线大家都知道辩论,所以我是一个话痨,所以我还做了一阵子的辩论培训这是我的一个小课堂,叫设计急诊室。这是一个大写的没想到对不对,所以我觉得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支线剧情,什么是主线剧情?这是很难说的,在一个已经写好的剧本里面,主角和剧情都是既定的,可是在人生并不是这样的,都是我们自己写。
在我们人生的生命当中很多时候主线剧情不是一开始就写好的,它是一般都不是主线剧情它可能就是支线剧情甚至什么都不是,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意愿去把这个剧情给养肥,有没有意愿宁愿把它养成一个悲剧,也要把它给养肥。
哪怕我们知道它是人生的一场又一场的暴击,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然后有一天可能我们就会发现这条支线剧情莫名其妙的就成了我们的主线剧情。
但是,这个主线剧情的主角光环并不意味着咱们以后能够一帆风顺或者是所向披靡,就像《月亮和六便士》里面写的那样子,有些时候我们追逐梦想就像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梦想会让我们放弃非常多的东西,可是却未必会让我们有所获得。就像这条剧情线一样,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我和辩论的剧情线,其实很多辩论打的,现在辩论打得还不错的人,小时候都是有点自闭的倾向,都是很不会说话的,我也是。我误打误撞的有了辩论这个爱好,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非常的不喜欢举手发言,在课堂上表现非常不积极。
我爸是一个老师他觉得这样不行,这个孩子不行,就给我买了一本书叫做《狮城舌战》,但是我觉得我爸有一个误会,他觉得学辩论会让我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实情是学了辩论我会积极地指出老师的问题,辩论教我们回答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指出对方问题中的问题,看似你回答问题其实你没有,其实那就是一场奇袭。
我不是那种给老师找茬的熊孩子,但是我确实因为这本书就真的喜欢上了辩论,那我的小时候其实也跟现在很多私信我问我问题的小朋友是一样的,我为了不会说话不懂说话这件事情非常的纠结,我也会有很多的问题,我小时候就会想说,大家都聊得热火朝天我插不上话怎么办?我有好感的人突然朝我走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当场就懵在那儿了,我该怎么办。然后老师因为我没做过的事情冤枉我,批评我,我该怎么办,无数无数的怎么办。
可是生活的场景那么复杂,那么多变,我的长辈我的师长只关心我的主线剧情做得好不好,也就是说我们考试的分数高不高,但是没有人关心我支线剧情做得怎么样,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些小小的支线任务才是我们当时人生的全部,这个任务很重要,做不好非常的纠结。但是辩论出现了,辩论给我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说话的规范和范式,你看定了话题,你们就只能讨论这个辩题,他定了规则定了发言的次序甚至规定了发言的时间,所以你就不用操心这一切了,只要到那个时间说那个话就可以了。
对我来说是特别方便的一件事情,我因此养成了很多奇怪的习惯。比如,说在赛场上面,一次短短的发言大概不会超过五分钟。所以我现在说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能说差不多五分钟,长了受不了,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已经开始胡诌了。
就是当时辩论给我的习惯,但是实际上它给了一个特别好的表达的平台,让我们有想法却不擅表达的孩子有一个平台去说话,而且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我可以不必站在朋友那边高谈阔论来显示我自己其实不傻,也可以跟人解释我的个性就是如此,反正我有辩论赛,甚至连老师都不太容易冤枉我了。
因为在他眼里会打辩论的小孩也不会太坏,所以这是我继画画之外第二个受到官方认可的支线剧情,但是它们有一个前提就是这只能是支线剧情,画画可能会作为一个职业,可是辩手辩论怎么可能作为一个职业呢?这是他们对我的定义。
那后面的事呢,我就不赘述了,一开始就没比赛打,有比赛的时候真的是一直在说,我和马薇薇是 2003 年认识的,参加国家的辩论赛拿了冠军,但是在那之前我们所有的比赛最好的成绩就是我们院系内部的二等奖,一直在输。
这个是我 2007 年参加国家辩论赛时候的照片我当时非常的开心,毕竟是小时候的一个梦想,童年就希望站上这个舞台,然后这是第二天,立刻就输了,然后你看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得清楚,当时我三个队友,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我笑得最灿烂,中间那个男孩非常的沮丧,另外一个女孩笑得特别的勉强,对不对,其实我们都笑得挺勉强的,因为我们好不容易走到这儿然后又挂了。所以 整整十年前我自己都觉得我这条剧情走到这儿差不多结了吧,这条剧情线发展到这儿一个悲剧收尾可以结束了,但是命运的编剧真的非常有趣。
我从 2003 年入选当时的双鸭山大学辩论会开始,就在非常多的糟心的比赛中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马薇薇、颜如晶是后来认识的。我们认识但是其实当时真的都不熟,可是这些蜻蜓点水一般的相遇就好象是我们人生当中共同埋下的伏笔,然后这些伏笔在大学十年以后也就是差不多现在这个时间里面慢慢了悄悄地汇聚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条曲线在末尾非常急速的上扬。我们几个人陆续参加的《奇葩说》、《奇葩说》赶上了网综的风口,我们就包揽了前三季的《奇葩说》的冠军。
马老师给我们在会上谈过一个话,他就说无论是《奇葩说》还是《好好说话》,其实都是环境时间和很多很多人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太有意思了。因为可能少一个人,可能时间早半年晚半年,这场化学反应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或者发生对没有那么激烈,这实在是太奇妙了。而且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和各自的海洋里面重复,只是没法在这儿说。但是我们居然都没有被洪流所冲散,因为辩论这一条这么边缘化的事情,这么弱的线索我们给牵引到了同样的一个地方,我们促成了一段这么辉煌的剧情,实在是太奇妙了。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尾巴上的这个上扬这就是一条快要废掉的剧情线,就这样就起死回生了,我不想非常恶俗地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因为我不想这么说,我也没有办法把它打成一个什么原因然后再把它写进成功学的故事里面贩卖给你们,而如果一定要分享一点点看法和心得的话我只能说对于所有的支线任务和支线剧情。我们一直充满着敬畏之心就是因为很简单我们根本不知道你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支线剧情还是主线剧情,我们不知道。
但是我也不想告诉大家说只要你坚持得够久所有的支线剧情都能变成主线剧情,这种话我说不出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有一个朋友曾经写过一首诗,我非常的喜欢,他里面有一句话在我人生的剧情每每进行不下去或者跌入谷底的时候我都拿这句话来安慰我自己。他写道,请敞开自己让生命住进来。所以最后请允许我用他的话来做一个小小的结尾,就是敞开自己上生命住进来,也许我们的主线剧情会自己慢慢的展开,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