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

解放战争的末期,共产党准备在1949年10月1号举行开国大典,也就是我们每年都过的国庆节。

按照原本的计划,中共“五大书记”都会参加,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因为这次的开国大典,是中国近代历史当中最伟大的时刻,任弼时自然很想参加,他为了这一天,鏖战了几十年。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

而今我党终于打败了敌人,任弼时身为“五大书记”当中最年轻的一位,怀着激动的心情,希望能够站到天安门城楼。

可是毛泽东却亲自下令,不许任弼时出席开国大典。

主席都下命令了,任弼时只能呆在房间里,在妻子的陪伴下,从收音机当中感受那个伟大的时刻。

守在收音机旁边的时候,任弼时望着自己的妻子,想起11岁那年交不起学费,所以娃娃亲的未婚妻,靠着在工厂织袜子,供自己读书。

现如今任弼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书记”之一,光耀史册,功垂千古。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2)

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之后,任弼时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声音,他在房间里拉起手风琴,载歌载舞的庆祝。

只可惜,任弼时未能亲临现场,是历史一大遗憾。

为什么毛泽东不允许任弼时参加呢?关于此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从任弼时大女儿“任志远”的回忆录里一探究竟……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3)

一切的一切,要从1904年的4月30号说起,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的湘阴县,父母早就儿子为指腹为婚,定下了娃娃亲;妻子名叫陈琮英,比任弼时大了一岁。

任弼时出生在书香世家,祖上出过正二品的大员,随着清朝越来越腐败不得人心,任家的地位也就一代比不上一代。

到任弼时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清贫,父亲是村里的老师,虽然生活拮据,但父亲思想开明,勇于受新事物。

放在那个时代来说,能接受新思想的父辈,其实并不多见,很显然任弼时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幸运的。

在任弼时五岁的时候,父亲要去二十里之外教书(作民小学),因为来回路程太远,回家一次太难,所以就住在了学校当中。

可是,父亲又担心自己走后,没人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万一耽误了学业可该怎么办?所以思前想后,就把五岁的任弼时带在了身边。

从那之后,父亲就带着儿子任弼时;白天父亲讲课,儿子听课;傍晚父亲做教案,儿子写作业;夜里一张简陋的木床,父子二人同眠。

对于任弼时的童年来说,父亲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在满满的父爱当中,夯实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4)

(旧社会的学校)

任弼时11岁那年,考进了长沙的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成绩优异。

而妻子陈琮英,极富中国女人吃苦耐劳的特点,她的童年非常艰辛;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为她的父亲一直在外当老师,因而从幼年时期,就跟随哥哥和嫂嫂一起生活。

任弼时去长沙上学的时候,陈琮英进入了长沙北门外的工厂,做了一名童工,双手针织袜子,挣点微薄的收入,为任弼时当学费。

要知道,此时的任弼时才11岁,而陈琮英才12岁,那时候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少,根本就承担不起任弼时的学费。

由此可见,陈琮英这位女性,间接为新中国,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这也就解释了,夫妻为何能恩爱到老,感情忠诚,至死不渝。

任弼时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所以一颗爱国心熊熊燃烧。

不得不说,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任弼时,启蒙了几代人。

1920年,毛泽东在27岁的时候,和何叔衡联手,在长沙筹组了一个名叫“俄罗斯研究会”的革命团体,研究俄罗斯进而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5)

那时候的进步青年,人人都在思考着,如何挽救国家之危亡,毛泽东更是如此。

该研究会七月份成立,在八月份就派遣任弼时去往上海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

之所以去学习俄语,是准备送任弼时去苏联,去那里之后要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所以务必要懂得俄语。

而这时候的陈琮英已经18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得知未婚夫要出国的时候,她虽然明知道归期未定,但却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意见。

一对情侣分开的时候,陈琮英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双棉纱袜子,送给了即将出发的任弼时,那都是她自己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其实,陈琮英的思念,远比那一针一线更加细密。

而且此时的陈琮英,是万万没想到,跟任弼时分开之后,下次相见是六年以后的事情了……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6)

1921年的春节刚过没多久,17岁的任弼时,将组织的介绍信藏在了衣服里,随即乔装改扮,从上海坐轮船,朝着海参崴的方向进发。

这一路上特别冷,任弼时和肖劲光俩人一组,严重低估了海参崴的温度,所以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感冒,结果连续多天发烧。

恰在当时,海参崴又在闹鼠疫,结果苏联的海关,不允许体温不正常的中国人入境。

于是乎,俩人在过检查站的时候,任弼时乔装改扮成剃头的,而肖劲光则乔装改扮成做衣服的。

肖劲光体温正常,倒是顺利通过了安检;反观任弼时却因为发烧,所以被当成了“鼠疫患者的嫌疑”

这可把俩人给急坏了,但却又要装成是不认识的样子;如果情况照这样发展的话,只能肖劲光先走,任弼时要被扣留隔离。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7)

(开国大将肖劲光)

怎么办?

为了避免被怀疑,肖劲光只能先走一步。

任弼时说自己的的确确是来苏俄谋生的,要求第二次测量体温,紧接着他拿到了温度计之后,将其夹在了腋窝当中,故意把温度计的水银头,给露在了外面,这才蒙混过关。

任弼时赶紧去找肖劲光,两天之后他独自一人来到了伯力,后背被人一把抓住。

肖劲光一连问:“你怎么脱险的?快告诉我!”

俩人随即乘坐闷罐车,从远东去往莫斯科,车上既没有开水,更没有暖气。

任弼时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对大女儿这样讲:“上车前,每人领到一个黑面包,就跟黑枕头似的;饿了就啃几口,但谁也不敢多吃,因为路上不知要走多长时间……”

此时的苏联经济凋敝,正在战后恢复期,车窗外都是因为战争,而废弃的大片工业园、矿场、和残垣断壁的村庄。

任弼时看到那些村子里,有很多冻饿而死的尸骨,而他手里的黑面包,实际上是苏联当时的最高待遇了。

上车的时候认为黑面包难吃,了解到苏联的实际情况之后,才知道对方的无私精神。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8)

那时候苏联远东物资匮乏,火车烧的不是煤,而是木柴。

只要闷罐车停下,任弼时他们就要忍着寒冷,去把木柴搬运到锅炉那里。

结果走着走着,又看到铁路被冻坏了,无奈之下只能下车,去帮忙修铁路,就这样在路上走走停停,整整一万四千里,穿过了西伯利亚。

1921年7月9日,任弼时总算是进入了莫斯科,刚好共产国际方面,正在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所以任弼时他们,享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待遇,被共产国际方面,安排到了柳克斯旅馆。

紧接着,任弼时开始在东方大学的中国班学习,他想着回国之后就参加革命,所以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取了个俄国名字叫布林斯基。

几年后,任弼时毕业了,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国内,在上海大学担任俄文的教授,开展革命运动。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任弼时在苏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今回到国内,随即出任团中央,广泛开展各类学生运动,带领进步学生走上街头,发出革命的呼声。

此时的任弼时,身边可以说美女如云,身为苏联归来的留学生,身为进步青年的领导人物,所以赢得了很多姑娘的芳心。

但是,任弼时的心中,深爱着未婚妻陈琮英,因为俩人曾经同甘苦共患难。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9)

1926年3月11日,陈琮英一直在长沙工作,被党组织接到了上海,从事与地下工作;有情人聚首,总算是见到了任弼时。

陈琮英因为从小就勤俭节约,外加那几年的童工生涯,所以个子矮矮的不算太高。

俩人在上海结婚了,新房是一处简陋的楼梯间,从此之后开始了婚后生活,也开始了越来越艰难的革命之路。

1931年,任弼时要去江西的瑞金工作,而陈琮英已经怀胎十月,所以留在了上海。

七天之后,任弼时的大女儿出生了。

因为叛徒的出卖,大女儿才出生没多久,母女二人就被敌人抓住,被关押在了上海的龙华监狱。

周恩来多方营救之后,母女二人这才离开了监狱,这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眼前,如果陈琮英继续照顾孩子的话,她就无法再参加工作。

再有就是,陈琮英共产党的身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最终无奈之下,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湘阴县,交给了婆婆照顾。

女儿名叫任志远,直到她六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了母亲,而且各自还不能承认对方的身份。

当时陈琮英之所以回湘阴老家,是因为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所以要将其送到婆婆这里。

女儿只知道,来了个表姑,却不知道那是亲生母亲。

之所以不敢相认,是因为敌人在大肆报复共产党人的家属,所以骨肉至亲相见,却无法喊一声妈妈。

结果大女儿七岁那年,奶奶突然撒手人寰因病去世了,这下姐妹俩成了孤儿,七岁的姐姐带着一两岁的妹妹。

生活无比的艰难,任志远要扛起锄头干农活儿,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奔波。

时间来到了1946年7月11日,任志远已经十几岁了,总算是来到延安,心中自然很想见到了自己的爹娘……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0)

于是任志远问工作人员:“我妈妈长什么样子呢?”

对方说:“你仔细看,延安谁最白、最小、最瘦、最矮、那就是你的妈妈。”

任志远又问:“我爸爸长什么样子?”

对方说:“你的爸爸啊,戴一个黑边眼镜,留一点儿胡子,另外还拄一个拐杖,那个就是你的爸爸。”

在机场,任志远见到了当年的“表姑”妈妈陈琮英,她们一起回家的时候,走到了延安的新市场大街。

迎面开来了一辆吉普车,任志远看到车上下来一人……

陈琮英赶紧说::“你快去,那就是你爸爸,你快去叫他吧。”

任志远心情特别兴奋,使出所有力气跑过去,这是她自从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

任弼时摸着任志远的头,高兴地说:“大女儿你回来了。”我

任志远虽然高兴,却喊不出爸爸这两个字,因为这个词汇太陌生了。

然后任弼时抱着女儿一直哭。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1)

(这盛世如您所愿)

任志远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心想着吧,这下我不是孤儿了,我也有爸爸,也有妈妈了。”

任志远来到了延安之后,进入了中学读书,只有星期天的时候,才能够回家一晚上,随后又要去学校。

任志远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才知道父亲当年两次被捕,在监狱当中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尤其是遭受电击的时候,身体惨遭摧残,所以身体一直不太好。

任志远这才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任弼时东进抗战,担任八路军的总政治部主任。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2)

任弼时认为革命无小事,大事小事他都要管,所以每天非常忙碌,得了个外号是:党内的老妈妈。

叶剑英评价说:“他工作的时候,就像骆驼一样……”

因而后世写任弼时的时候,总是将其称之为革命骆驼,为了革命而鞠躬尽瘁,从不主动休息。

任志远在延安的时候,身边的所有伯伯,都称她为大女儿,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等等。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3)

上文这四位领导人连同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五大书记。

任弼时因为工作过于劳累,所以健康状况极不乐观,他虽然比毛泽东小了十多岁,但看起来却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整个人显得很憔悴。

在五大书记当中,任弼时是最年轻的一位,却是身体最差的一位。

党中央看任弼时如此劳碌,所以一直劝任弼时多休息,可是任弼时却认为,革命进展到关键时刻,自己更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力气。

所以任弼时在工作的时候,身体状况也就越来越差,到了1948年的西柏坡,他的疾病越来越严重,强撑着一口气,协助周恩来。

当时,斯大林派来了苏联的医生,名叫米尔尼柯夫,为任弼时检查身体治疗伤病。

米尔尼柯夫发现,任弼时已经患有多种疾病,例如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等等,务必要尽快修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任弼时绝不同意休息,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多重,站在了中华的历史十字路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这里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界对任弼时的评价那么高,尤其是人品和革命意志方面。

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五大书记又检查身体,医生说:“任弼时应该疗养,情绪不可激动。”

毛泽东又去询问医生意见,医生自然不允许任弼时参加开国大典,说句不恰当的难听话……此时的任弼时,已然是油尽灯枯的状态。

所以无奈之下,改由任弼时的女儿,代替父亲参加开国大典。

与其说,任弼时没有参加开国大典是历史一大遗憾,不如说成任弼时的健康问题,乃历史一大遗憾。

开国大典刚刚结束没多久,毛泽东再次下令,让任弼时去苏联治疗;结果才过了半年,任弼时要求回国参加工作,因为朝鲜那边战云密布。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4)

毛泽东深深了解任弼时,于是去询问了医生的意见,随后说同意任弼时参加工作,但是每天要在两个时辰以内。

也就是说,中国刚刚从走过战争的十字路口,却又来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

一年之后的国庆节,任弼时才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算是圆了心愿……

任志远自然知道,父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前在战争年代,因为备受病痛的折磨,所以工作的时候,都是躺在车里完成。

而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整个中央都在讨论,中国方面是否应该出兵援助呢?

那时候都是连续好几天开会到凌晨,医生一直对任弼时说,要注意睡眠,到了睡觉的时间要回来休息。

可是在那个紧张的历史时期,任弼时哪里有心情睡觉?国家笼罩在战争的阴云当中,而且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在任弼时病危的时候,任志远一直在父亲的身边照顾,虽然小时候缺乏父爱,但是她早就感受到,父亲对中华民族的爱;家是小爱,国是大爱。

任志远回忆说:“父亲就睁着大眼看着我,就眼睛能动,一个手能动,他看见我以后就使劲抓着我。我几乎是跪在地下,跪在我爸爸旁边陪着他……”

那时候,任志远看到了任弼时的眼球越来越昏暗;而党中央的领导人,除了朱德之外,都来医院看望任弼时。

朱老总之所以没有来,是因为志愿军已经开赴了安东(丹东)军队各种事务忙到不可开交。

其实,朱老总跟任弼时的关系最好,他抽出时间小跑着来到了医院的病房,急匆匆地说:“弼时呀,弼时呀,我来看你了。”

任弼时突然从昏迷当中惊醒,猛然就坐了起来,床铺发出“咚”的声音,不过很快就躺了下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清醒过……

从这个细节便可看出,朱老总和任弼时的革命友谊,该有多么的深厚。

任志远说:“奶奶临终前,怎么也不肯闭上双眼,一直到看见我之后,眼皮才缓缓地合上;父亲见到朱老总之后,也是这样……他们都有放不下的事情。”

就在抗美援朝打响之后的第二天,劳碌一生的任弼时,这位革命骆驼,闭上了他的双眼。

时间是1950年10月26日,任弼时离开了我们,从他四十六岁之后,也就只能活在大家的心里。

毛主席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成立治丧委员会,亲自写下了:任弼时同志之墓。

任远志说:“当时,毛主席扶着父亲的灵柩,朱总司令沉痛的举起右手行军礼……周总理痛哭了起来……”

周围的孩子们不敢相信,心志坚定的周伯伯,会在丧礼上痛哭流涕。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5)

正如同革命骆驼这个称号,任弼时三十年来为中国革命尽心尽力,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革命热情越来越高,可是身体却越来越差。

不肯休息,也不会去享受,很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女儿任志远说:“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领导层中第一个倒下的创业者。”

一年后,周恩来赶往任弼时的家里,和陈琮英握手慰问,随后拉过任弼时的孩子们,挨个看看脸,摸摸头。

周恩来开始说以前的事情,谈起任弼时的革命贡献,是新中国的功勋。

这时候,任志远难忍心中的悲痛大哭了起来,结果她的哭声,引得周恩来嚎啕大哭。

1949开国大典举行时间(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16)

由此可见,周恩来对于革命老同志任弼时,是多么多么的思念;往日并肩作战的好同志,如今却阴阳两隔。

任志远赶紧抑制住内心对父亲的思念,帮周恩来去嚓眼泪,她说:“周伯伯别哭了!周伯伯别哭了!”

屋子里的孩子们哭成一片,陈琮英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伤心,国家大事那么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文章写到最后,说一说任弼时害怕的东西。

任弼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曾经说过自己有“三怕”分别是: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