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神之母是谁(福建土生土长的海神)
“福建林平之”,在来到福建之前,对福建的印象仅此而已,还有就是常闻花园城市厦门的房价。当然也听过闽南语歌曲,却分不清粤语和闽南语,虽然这两者之间差距极大。从福建林平之,林则徐等名人,就感觉福建林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姓氏或家族。
果然,在某日查询一直误以为是观音的妈祖时发现,海上女神正是姓林(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而且羽化升神的时候才二十多岁。福建本地人的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乎家家有神像,有特别供奉神位的佛台。尤其是海边人,每年还会有各种各样敬神拜神的活动和节日,比如说佛诞。
福建临海,出海的人多,打鱼的,下南洋经商的,一首《爱拼才会赢》就是闽南人拼搏奋斗的体现。因为与大海打交道的多,因此福建特别信仰神佛,尤其是闽南人,每次出海都要祈祷可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而前文提到的海上女神正是福建人需要的神祗,生在大海之滨,知天文,通水性,传说还可以乘席渡海。如此海神,老百姓们自然是诚心供奉。
在厦门的海边除了郑成功像之外,还有就是妈祖像了。有老郑和妈祖保佑着厦门,难怪厦门人从来都是不怕台风呢(其实是因为台湾岛挡了风)。初次见到妈祖像,手持玉如意,面朝大海,微笑端庄,开始还以为是观音菩萨。发现手上拿的是如意,不是净瓶,才知道并不是观音大士。
妈祖原名叫林默,也叫默娘,民间老百姓亲切的称为姑妈,妈祖,娘妈。默娘开始升神也只是当地老百姓认为的,但是由于对妈祖的信仰传播甚广,官方也给了妈祖很高的地位。南宋时封林默为“夫人”,“妃”,后来又进封“显济妃”。元明时期,妈祖都封到“天妃”了,清朝康熙时又封了“天后”。
按说,称“天妃”或者“天后”更能显出妈祖的地位才是,但是为什么老百姓还是称妈祖呢?原来啊,传说遇到海难时,喊神明来救,若是喊“妈祖”,妈祖就会迫不及待,不施粉黛的来相救。就像观音菩萨去救鲤鱼精时,匆匆忙忙,来不及梳洗装扮一样。若是喊“天妃”,妈祖就得隆重出场了,要好好打扮一下,才有“天妃”的样子嘛,这样就耽误时间了。遇难的人希望妈祖能够立刻来救,于是都称妈祖,而不敢称天妃。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就记载过这个有趣的传说。
湄洲岛,妈祖的故乡
林默出生时便天降祥瑞,流星化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照得岛上岩石发红,晶莹夺目,当地人认为此娃绝非等闲。她出生到满月都不啼哭,因此家人给取名默。林默自幼聪慧,八岁读书,过目成诵,且能理解文字义旨。长大后,行善济人,矢志不嫁,精研医理,治病救人,教人防疫消灾,为乡亲排难解纷,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渔舟商船,慈悲为怀。妈祖生前便得到乡亲们的信赖和感颂,传说人们都称她“龙女”,“神女”。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987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这天,传说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于是,海船上普遍供奉起妈祖神像,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妈祖,吸收了其它民间信仰,又纳入儒释道因素,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海神。连官方的船也要供奉,皇帝也褒封,于是妈祖就由民间海神,上升为官方航海保护神,地位越来越高,再也没有别的神可以替代。
咸丰七年的时候,清文宗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諴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一共64字。如此长的封号,谁来读一遍试试。
而如今,全世界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联合国还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09年时,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当然,妈祖庙,妈祖像等在全世界也有上万座,但是它们都是从湄洲祖庙分灵的。
来到福建,祭拜妈祖,最好可以去妈祖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湄洲妈祖祖庙。当然啦,福建海边很多地方都有妈祖像,比如旅游胜地厦门,在会展中心到椰风寨的那一带海滩,远远的就能望见面朝大海的妈祖。
妈祖显灵的传说很多,但是无论哪一次显灵,都是救助,解难。传说妈祖每次救难后,都会给一碗"妈祖平安面",当地人每逢喜庆也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平安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