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

有这样一位老人。

她出生世家,从小饱读诗书,后来还通晓英法西三门外语。

她长相俏丽,青年时引得无数俊才追求,是有名的大家闺秀。

她家庭幸福,丈夫是举国闻名的学士,女儿是学贯中西的教授。

在人生剧本的上半篇,命运给了她如此多的眷顾。

可生活无常,造化弄人。

55岁这年,她受时代波及,被安排去打扫厕所,忍受着恶臭和污泥。

86岁这年,丈夫和女儿先后病重,她拖着年迈的身躯悉心照料,仍旧阻挡不了至亲的离世。

她的一生,尽管历经浮沉,尽管生活一直在富足与贫困中交叠,她却从没有大起大落的失意与惆怅。

相反,她用最从容优雅的姿态走到人生边缘,将生命的长度延伸到了极致,活到了105岁。

相信大家也猜到了,她就是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杨绛。

2005年,作家罗银胜在收集了大量杨绛口述的一手资料后,撰写了这本《杨绛传》。

此书浓缩杨绛先生一生的智慧精华,给心灵迷失的当代人无尽启示。

更用丰富翔实的细节,记录下杨绛先生日常的养生之道。

而我,也是在迈入中年后,反复翻阅此书,才真正了解了杨绛先生的长寿秘诀。

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1)

1

运动健身

《杨绛传》中,记录过杨绛与钱钟书婚后的生活日常。

每天起床后,两人都会一起到楼下散步,打太极拳,做大雁功。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仍保留着做运动的习惯。

此时杨绛年事已高,她最爱的运动变成了八段锦。

八段锦俗称“千年长寿操”,杨绛先生每天练习,身体也越来越好,不见老态。

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不适宜出门的天气,她则会在家中坚持行走7000步。

长期运动,不仅锻炼了杨绛的体能,也使她比一般人更有精神和活力。

到了九十多岁时,杨绛“走路仍旧轻盈,不弯腰驼背,白发中还掺裹着些许黑发,牙齿也基本完好”。

作家周岭说:“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

坚持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体魄,更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饱满、容貌格外焕发。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小的时候身体孱弱,多罹灾病。

天气还未转冷,他的手脚就经常是冰凉的。

为了增强体质,他开始有规律地去锻炼。

早上5点醒来,他会先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操。

平日里,也经常会出门锻炼,去北海公园慢跑、打拳。

到了晚年,梁漱溟又喜欢上打太极,而且不分寒暑,长期坚持。

老先生活到95岁,有人问起他的养生秘诀时,他笑着回答说:

“饮食起居有节制,同时身体每日有一定的活动。心气很壮,便把身体带着健康起来。”

《吕氏春秋》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运动的过程,带来的是全身的舒展和放松。

每一次肢体摆动,都能舒筋活血,调理气息。

长年累月地坚持,你会发现,疲乏的身体慢慢会充满元气,气色也会变得更加红润。

迈开双腿,微微出汗,多多运动,就是最好的养生补品。

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2)

2

情绪怡心

《黄帝内经》中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状态不佳,多数和情绪有关。

情绪不好,用再多的保养品都是徒劳的。

情绪好了,内心感受到愉悦,身体自然健康无虞。

《杨绛传》中,讲过这样一段往事。

2005年,恰逢《堂吉诃德》问世四百周年,杨绛翻译的版本在学术界无端引起争议。

当时,《堂吉诃德》在中国的译本已经有二十来种。

其中一位译者董燕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对杨绛发起挑衅:

认为杨绛译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就是个误解;

她太自信了,该查字典的地方没有去查字典;

我现在是拿它当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他还批评杨绛译本中“胸上长毛”,并指责杨绛的译本比他的译本少了11万字。

此论一出,舆论哗然。

不少翻译界的同僚都对此气愤不已,纷纷为杨绛打抱不平。

杨绛听说了此事,却格外平静。

她先是安抚为她鸣不平的朋友,劝他们平息怒火。

随后又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声明,感谢董先生的指点:

“世间许多争端,往往出于误会。

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师,勇于指出错误,恰恰是译界的正风。”

相对于有些专家充满火药味的言辞,杨绛却始终不悲不喜,格外从容平和。

《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大都是内在情绪的外在显现。

所谓养生,说到底离不开一颗平静的心。

因为身体就像一本记事簿,里面记载了过往所有的喜怒哀乐。

遇事火冒三丈,只会脏腑失和,气郁伤身;

反之若心平气和,不急不躁,身心才能得到协调。

管理好情绪,修炼好心情,胜过万千医学良方。

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3)

3

读书练脑

耶鲁大学曾经针对50岁以上人群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耗时12年,跟踪调查了3500多人,得出一个结论:

热爱读书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加长寿。

因为遨游书海,不仅可以调节情志,消怒化郁,更能锻炼大脑,使思维愈发灵活。

作家李冰和铁凝,曾经在杨绛先生百岁的时候前去祝寿。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冰说:

“杨绛先生年纪虽大了,但视力却极好,看书不用戴眼镜,特别是思维很清楚。”

杨绛自己也说:“读书可以帮我思索。”

她每天6点多起床,上午运动完,下午就会坚持阅读、写作和练字。

她家的书架上,不仅有《陆羽》、《四书》、《圣经》,北京和上海的各大报纸也是她喜欢的读物。

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之后,书本更成为她唯一的寄托。

长期阅读,让已过耄耋之年的杨绛,依旧精神矍铄,心态愈发年轻。

英国的文论家柯尔律治说:“一本好书就是药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药粒,且药效持久。”

读书的过程,就是滋养大脑、修养身心的过程。

经常读书,可使精神充满能量,身体自然更加年轻。

季羡林活到98岁,被问及长寿秘诀,他说:

“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用脑伤神的旧说法已不能成立,应改为用脑长寿。”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85岁仍手不释卷。

他说:“读书有味忘身老”、“病需书卷作良医。”

年岁渐长,书籍是独树一帖的治病良药,能让你保持年轻的思维和焕发的精神。

长期阅读,你的心绪会慢慢变得清晰,灵魂也会逐渐得到净化。

那些字里行间的哲思,会化作养分,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读书,就是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4)

4

独处养神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远离人群的活法,看似是寂寞的,会失去很多乐趣。

但实际上,独处是一场与灵魂的对话。

隔绝世界的喧嚣,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休养,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松弛。

《杨绛传》中,记录过这样一段岁月。

钱钟书去世之后,杨绛独居在他们的故居,一过就是十八年。

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她一个人感受静谧、安然,自己和自己作伴。

那时候,想要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有人想要记录她亲人离世的悲戚,有人想要书写她的文学成就。

可她总是能避开喧嚣,丝毫不为外界动摇。

甚至100岁寿辰时,她也拒绝了亲友为她庆贺的打算。

杨绛说:“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平静地生活。”

比起繁华热闹,她更喜欢孤身在家,整理钱钟书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梳理回顾一家人的点点滴滴。

独处是精神的狂欢。

它不是沉闷的,而是让你感觉最放松、最自在的时光。

画家蒋勋,在世间沉浮了几十年,晚年毅然离开繁华的都市,归隐乡村。

他独自在田野里作画,在大水池上作诗,在陋室里读经。

与世隔绝的时光,让他紧绷的神经得到解脱,整个人的状态也焕然一新。

作家马尔克斯,也非常喜欢通过独处寻找灵感。

他可以好几天伏案独坐,在家中撰写文章。

孤身一人的日夜,帮他理清了心中的杂念,不仅写作时灵感频发,整个人更是精力饱满。

归根究底,独处是对生命的回归,让生命豁达、淡然,经久绵长。

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空间里,修身养性。

生活的简单与生命的厚重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百岁杨绛最经典的6句话(人到中年再读杨绛传)(5)

一滴清水,百年清秋。

纵观杨绛的一生,历经枪林弹雨,阅过万般风景,也饱尝人间沧桑。

百年岁月,在她身上,只留下一片片馥郁淡雅的书香。

生命的历程就像花开花落,没有人可以逃离。

我们不能阻止生老病死的到来,却可以延缓它们来临的脚步。

勤运动,常修心,多读书,爱独处。

用健康的身体,去面对现实的挑战;

用松弛的灵魂,去承载世间的纷扰。

所以养生,本质上就是一种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点个赞吧 ,从今天起,修炼好养生之道,不断丰盈生命的底色,余生收获更加笃定的幸福。

作者:洞见Leyla

对《杨绛传》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