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

来源:青岛广电·回澜听涛

赛场有冠军,制造业也有。

提振实体经济,制造业“单项冠军”责无旁贷。为加快充实这一创新动能的活力主体,日前,青岛市工信局将拟公布入“青岛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储备库”的企业名单(第三批)予以公示:

企业名称

主营产品

培育方向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电视

示范企业

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

喷水织机

示范企业

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房间空气

调节器

示范企业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排量摩托车

发动机曲轴

示范企业

青岛雷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线材轧制精整区自动化输送成套设备

示范企业

青岛天邦线业有限公司

芳纶浸胶线绳

示范企业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载体生物膜流化床集成装备

示范企业

青岛镭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激光器

示范企业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用干衣机

单冠产品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筒纱智能物流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下,市场博弈的主竞技场正在重新向制造业回归,要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青岛必须在“大而强”的制造上破题。

纵观这12家企业,有7家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一批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有望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种子选手,是行业龙头的潜力股。

从产业分布来看,12家企业覆盖了家电、纺织、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传统及新兴特色产业,赛道内可选的领域广、领域内可选的企业多,显示了“青岛制造”产业链的成色,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样本。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1)

而根据《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些企业一旦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转正”,青岛将分别给予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200万元和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重奖之下,是青岛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决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单项冠军企业不仅是制造业内在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国际竞争环境的要求。青岛要在城市排位赛中拔得头筹,就必须拥有这些关键技术的“攻坚者”、细分行业的“领跑者”、产业链安全的“维护者”。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2)

1、强省之内无弱旅

“单项冠军”是制造业体系的“扫地僧”。

很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所在的细分领域鲜为人知——比如,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轴承、一根汽车安全带的弹簧、一条人工血管的纤维组织,但他们却在行业内熠熠生辉、绝对领先。也正是源于其在专长领域的精耕细作,才得以锻造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3)

从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至今,已陆续公布了6批单项冠军企业名录,山东以145家的总数居全国第二;其中,优中选优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入选109家,位居全国第一,超过浙江(91家)和江苏(57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细分到16地市来看,青岛以23家居全省首位,淄博(17家)、潍坊(16家)、烟台与泰安并列(15家)、济南(13家)紧随其后。

从产业分布上看,145个“单项冠军”中有将近一半、71家企业分布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和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内。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4)

值得注意的是,对13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的发明公布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五项知识产权进行单位换算后,有8成的企业科技创新总含量处于300T以内。这意味着种子选手们依然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且以中低端、大宗基础品种为主。

另一端的极值,诞生在海尔智家——以15066.45T 的最高分领跑。科创总含量在3000T 以上的企业则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领域。

换言之,传统优势依然在,“塔尖”也够新锐,但如何加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内的“冠军”占比,是下一步突破的重点方向。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5)

2、北方第二、全国第七

省内比是龙头,放眼全国青岛一样实力不俗。

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第三批通过复核企业名单。青岛收获 5家示范企业、4 个冠军产品,相当于此前第一二三批次入选的总和,创下自参评以来单批入选最高数量。

截至目前,青岛制造业单项冠军已达26家——16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个单项产品,3家培育企业。凭借这份数据,青岛力压苏州,位居全国第7位。而比位次更重要的,是榜单背后的现实考量。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6)

《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研究报告》显示,此前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利润率达7%-21%,远高于制造业3%-5%的平均水平。近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1.9%,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3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8.2%,分别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6.1倍和3.1倍。

单项冠军对实体经济的拉动、对制造业升级的牵引,作用不言而喻。

细看“冠军榜”前三十强不难发现,有的城市没有强势主导产业,单项冠军企业来自差距较大的多个产业;也有的城市主导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单项冠军集中在优势产业的产业生态中,青岛就在此列。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7)

图片来源:青岛工信

作为青岛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家电是青岛单项冠军的集聚地,如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家用卧式冷冻箱)、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均被公示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在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一些新生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

以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平均10-20年的单项冠军养成之路,这家企业只用了6年时间。他们在先进磁性金属材料领域,实现了非晶材料的进口替代、打破了国外垄断,同时还将纳米晶超薄带做到了行业最薄、最宽,全球市场份额达50%以上。

眼下,青岛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已蓝图初成。“7 10 7”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冠军”走向,要让制造业企业脱颖而出,青岛不仅需要“市场冠军”,更需要“创新冠军”。而这也对单项冠军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8)

图片来源:青岛云路先进材料

3、“单项冠军”都是“炼”成的

尽管是山东制造业最强市、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的制造业大市,但往身前看青岛仍不能松劲。

宁波,以63家单项冠军总量超越深圳、北京、上海,领跑全国,与第二位的深圳甚至拉开了两位数的差距。以此比对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宁波的高速发展渊源有自。

能有这样的成绩,宁波自然也是舍得下本钱。截至2021年底,宁波对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市级示范企业的奖励,已累计兑现奖励资金超3亿元。这样的力度和魄力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9)

图片来源:宁波发布

当然,要实现“冠军成林”,不能只有砸钱。要构建企业培育库,要完善培育体系,要强化政策支持。

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中,青岛明确提出将从7个方面入手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将目标细化到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每年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 20家,单项冠军5家以上。

这是旗帜鲜明的信号,就是要引导企业坚持专精发展道路、提升企业专业能力和水平;就是要发挥单项冠军的技术优势、突破制造业关键领域的短板;就是要凭借梯度培育体系,全方位激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旦生态循环起来,“冠军”的数量甚至可能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10)

就在前不久,青岛出台了支持集成电路发展的十条措施,从技术创新到企业做大做强、从项目招引到平台搭建、从人才集聚到投融资,条条都是 “真金白银”——给予设计企业年度最高500万元的补贴;给予项目最高500万元支持。

舍得在集成电路上“烧”钱,是需要巨大的魄力和耐心的。这样的政策支持即是青岛突破“高精尖”的态度,行业翘楚需要时间来“炼”。要挖掘能引领行业方向的隐形力量,就得给信心,给支撑。

制造业风口下,竞争者尤众。面对挑战与机遇,青岛敢于迎难、也善于伺机进取。花木成畦手自栽,单项冠军角逐赛,青岛已然就绪。

青岛上榜四家企业(青岛公示12家企业)(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