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1)

1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笺证》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特色文献文学研究丛书

深入解读《汉志·六艺略》,

一部用注释和笺证写成的书籍史。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2)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徐建委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5687

42.00元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的基础是刘向所校西汉秘府六艺书录,属于《汉志》目录体系的中心部分。这是最早的一份六艺类著作目录,也是早期学术史的纲目文献。本书是作者日常阅读和研究时关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的考辨文字汇集,着意从学术史角度考察书籍的流变,可看成一部用注释和笺证写成的书籍史。其中有个人的研究,也兼采前人成说,考辨因需而设,要而不烦,对我们深入了解《六艺略》和早期书籍史应有助益。

2 《农政全书校注》(全三册)

中国古代农书之集大成者,

“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徐光启之代表作。

整理加工过程跨越两个世纪,

经历六十余年的积累,

凝聚着两代三批人的心血之作。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3)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明]徐光启 撰 石声汉 校注 石定枎 订补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3225

360.00元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后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任内阁次辅。他博学强识,治学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方面,尤其精晓农业。徐光启通过耶稣会士接触到了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为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他一生勤于著述,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疱言》、《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徐光启潜心探究农业技术,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了《农政全书》这一科学巨著。全书共六十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门,每门又各分若干子目。此书在徐光启身后经陈子龙主持整理,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

《农政全书校注》是石声汉先生所整理、校注的中国历代骨干古农书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部书,从1956年开始做准备工作,直到1966年“文革”前夕,耗时十年,全稿约140万字。1979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署名为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整理的《农政全书校注》(简称整理本),共107万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按出版社的要求对《农政全书校注》的原稿进行整理、压缩。为了不让父亲的十年心血之作失传,2009年底石先生的女儿石定枎毅然承担起复原、整理父亲手稿的工作。历时两年多,石定枎女士努力完成了复原、整理《农政全书校注》原稿的工作。石女士的复原、整理工作包括以下五项内容:恢复原稿校、注、案的体例,将原稿中校、注、案逐一对号入座,重新标注在平露堂本《农政全书》原文相应的位置;恢复被删去的敬告读者、所有长注、征引文献探源、泰西水法的译文等;恢复平露堂本的连圈、连点;用平露堂本逐字与用作工作本的整理本核对,将底本恢复为平露堂本,增加校记;重新编辑了“附录”。可以说,这部《农政全书校注》从初稿到整理本,再到现在的复原本,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六十余年的积累,凝聚着两代三批人的心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它的出版一定有益于中国农业史的研究。

3 《温疫论》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医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专著,

瘟疫预防、治疗、康复的指南。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4)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唐文吉、唐文奇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587-8

28.00元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点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邪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4 《子弟书集成》(全24册)

评书、大鼓、相声……

数百年曲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文学、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史……

各学科珍稀材料至全集合。

苦心孤诣四十余年,

著名学者陈锦钊先生一生心血结晶。

收罗宏富,当世罕匹;

考订精审,超越前人;

体例周备,宜读宜用。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5)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陈锦钊 辑录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4802

3200.00元

子弟书,是我国清代中叶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因最初多由雅擅文辞的满族八旗子弟创作并演唱,形成了其特有的曲辞及演出风格,故称“子弟书”,还衍生出“子弟快书”(简称“快书”,又称“连珠快书”)和“石派子弟书”(简称“石派书”,又称“石韵书”)。其内容多改编自脍炙人口的戏曲、传奇、小说,并及正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文词优美,曲风活泼,也有许多是反映满族生活、民俗风情的,其演唱形式也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乾隆至光绪之前的百余年中,盛演不絶。在中国文学史、俗文学史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至清代末年,满洲子弟不再以能歌子弟书为荣,能创作、演出子弟书的人才流失,流入民间的子弟书趋于世俗化、平庸化,子弟书趋于没落,终至绝响。由于清代八旗禁文,子弟书作者多不署名,加以没落后无人珍惜,大量优秀作品逐渐失传。民国时期,“车王府藏子弟书曲本”的发现,得到当时名家如顾颉刚、傅斯年等的推介,且有立词曲讲习所,选子弟书教习盲生之设。然对于子弟书的研究并未得到长足发展,时至今日,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次中华书局出版的《子弟书集成》,是我国台湾学者陈锦钊先生倾尽一生精力的呕心之作。陈先生以四十余年的时间,遍访国内外存书之地,逢曲必录,且亲访各地受子弟书影响而出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演出形式的演出者,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子弟书集成》的辑录、整理、编纂、标点工作。本《集成》收录散存于国内外的各类子弟书达六百余种,其中“子弟书”五百三十四种;“石派书”短篇二十九种,中篇十四种,长篇《龙图公案》百余本、《忠烈侠义传》十二册;“快书”九十七种。俱精选善本为底本,详加题解,各作精校,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套全面且具代表性的子弟书集成本。《集成》卷首录陈先生所辑“现存子弟书目录”、“旧有论述”、“曲谱”等相关资料,以便学者参考。

5 《诗经译注》

国民阅读经典平装本

当今最好的《诗经》注本之一。

深入浅出的注释,

生动流畅的译文,

平整和谐的韵律,

带您领略《诗经》的无限魅力。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6)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周振甫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1979

42.0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辑先秦时期300余首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早期的社会状况和先民的生活状态。《诗经译注》是国学名家周振甫先生精心打造的力作。其注释简洁精当,对生僻字词有注音;译文通俗易懂,同时兼顾诗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每首诗后还附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意的释读。本书是《诗经》入门必备读物。

6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一本用汉画呈现的汉代社会(精选600余幅图片)

一部可视化的汉代社会风情(百科全书式解读)

一段亦文亦图的历史纪录(抵达1800年前的现场)

一幅深沉雄大的汉代写真(直观感受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7)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张道一 著

简体横排

16开 精装

9787101142266

88.00元

汉画像石涵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 “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分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等三辑,通过对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内容、出处、具体形象和情节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7 《从草原到中原:后唐明宗李嗣源传》

一部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传记作品,

致力于从基本史实出发解读李嗣源的政治成果。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8)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美]戴仁柱 著 刘广丰 译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5465

38.00元

后唐明宗李嗣源统治的八年时间被誉为“小康”,在五代乱世中尤为难得。本书作为一部李嗣源的传记作品,致力于从基本史实出发解读李嗣源的政治成果。结构上以年代与话题相搭配:第一、二章描绘明宗的成长背景与王者之路,第三、四章以年代为基础,强调明宗统治的八年时间里政治演变的过程;第五、六章则采用的话题式结构。与以往同类作品主要强调汉族政治文化对沙陀的影响有所不同的是,本书更关注沙陀给后世中国留下的政治遗产。

8 《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

立足图史互证,打通绘画与文学的学科壁垒,

将对画作的细致释读与图像背后文史意涵的严谨考证巧妙融合。

措辞考究,练达晓畅,读来也是一种享受。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9)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张鹏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5588

68.00元

故实画,是涵盖历史、旧闻、典故、传说、诗意等故实元素并具有情节内容和古意托寄的古典题材绘画。人物故实画是傅抱石绘画艺术中的大宗,按照画题可分为“东晋六朝”、“明清之际”、文人与画史故事、屈原与《楚辞》、唐宋诗意与其他等六个系列。这些画作多取历代名贤的风雅之事,传达了笃厚的雅人深致与超迈的逸兴襟抱。本书将傅抱石在特定时期创作中寄托的所思所感挖掘出来,并将傅抱石作为一个超越单纯画家身份的学者和文人,置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脉络和文人精神谱系上予以讨论,以凸显其精神风貌和思想意义。

9 《中国甘宁青纸币》

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

★ 全面展现波澜动荡的清末民国社会经济史。

★ 穷尽性搜集清末民国西北三省纸币及纸币衍生物。

★ 四色高清,兼具收藏价值和趣味性。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10)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于廷明 著

简体横排

16开 精装

9787101145236

268.00元

本书是一部全面呈现清末至民国甘肃、宁夏、青海三地纸币流通面貌的著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动荡与混乱,在纸币发行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行机构的不统一和纸币种类的纷繁复杂,甘肃、宁夏、青海三地也不例外。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行”在甘、宁、青都发行纸币。各个地方银行,如甘肃省银行、宁夏银行、青海实业银行,也可以经批准发行纸币。许多钱庄、银号、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也可以发行各自的钱票、私帖,并且在小范围的地方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本书致力于梳理、分类并详细介绍这些种类繁多的近代甘宁青纸币。将三省区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及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品种尽可能搜罗齐全,按照发行机构或纸币属性进行分类,以时间为轴,呈现其全貌。本书著录大量纸币图版,同时,还关注了许多从前往往被忽视的纸币衍生物,如执照、本票、债券、金库券、典契等,共计图版1221张,每张都标明了票面尺寸、珍稀等级。

除了著录图版,本书在介绍各类纸币时,都对其发行背景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其发行机构的历史沿革,回溯了纸币的发行缘起,著录与研究并重。这些爬梳和整理,为历史货币研究者和爱好者、金融史工作者、钱币收藏者在研究近代地方纸币时提供了一份尽可能完整的资料,填补了甘宁青区域地方纸币研究的空白。

10 《诗词总动员——影响孩子一生的70首经典古诗词》

《诗词总动员》,青少年人生修养的必读之书;

一册在手,小学《语文》古诗词一览无余。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11)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张羽 著

简体横排

16开 平装

9787101144826

36.00元

本书系从新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词中精选70篇进行赏析,有别于《唐诗鉴赏辞典》等当今诗词鉴赏图书的解说方式,是一本用散文化和趣味故事解读古典诗词的颇具特色的古诗词鉴赏书。用散文化的语言对古典诗词进行品读,并把专业古典诗词常识和烦难的文献,巧妙地化入诗词解说中,使读者可以将其作为散文和故事书来读。这既可以吸引青少年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也可以为一线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提供崭新的门径。本书的音频已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上线。

值得关注的重印书

1 《化书》

道教典籍选刊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12)

[五代]谭峭 撰 丁祯彦、李似珍 点校

繁体竖排

大32开 平装

9787101013887

13.00元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2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中华书局每周新书)(13)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胡宝国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2402

66.00元

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主要关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阶层、学术学风、地域文化、选官制度等,史料丰富,考辨细腻,且擅长从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见解,在诸多重大论题上,深化了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眼光独到,文笔洗练,坦率真诚又充满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