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四大名人是谁?(南阳历史上有四个状元)

南阳的四大名人是谁?(南阳历史上有四个状元)(1)

西峡民谣词典290

月奶奶,明晃晃,

开开大门洗衣裳。

洗哩净,浆的光,

憨娃穿上上学堂,

一考考个状元郎。

西峡口人对于状元,民间有着膜拜情结。这与西峡口历史上有过一个状元有关。

从隋朝开科到清末科举结束,河南一共出了119状元。唐朝河南状元最多,出了42个,宋朝(北宋南宋)河南出了23个状元。但是南阳的状元,是很少的,历史上只出了四个状元。而固始、卫辉、杞县就各出了五个状元。

南阳第一个状元是南阳县的张式,公元72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的状元,做过户部郎中,相当于如今财政部的司长。

第二个状元张正甫,唐河县人。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的状元。担任过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

第三个状元是邓县的贾黯,1064年、宋仁宗庆历六年的状元。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因病未及赴任而卒。

第四个是西峡的刘文龙,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的状元。由于金哀宗27岁继任皇位,37岁就自缢身亡,金代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刘文龙是金哀宗正大七年的状元,也就是中状元三年之后,金代就灭亡了。因此刘文龙这个状元仅仅是中国历史上八百个状元之一,其他并没有历史记载。他的生平只有简短一行:刘文龙,内乡(今河南西峡)人。字号、生卒年不详,金朝 ,某科状元。余事不详。

但是刘文龙毕竟是个状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西峡人存在史书里,也就只有这一个状元。南阳十三个县只有四个状元,西峡有一个,也算是历史没有空白。

在西峡民谣里,状元不是很神圣的事情,似乎每一家的孩子都可能成为状元。这样的民间心态,也影响了当代西峡人的心态。这些年西峡高考出过河南文科状元,去年南阳文理状元也在西峡,2022年南阳理科状元依然在西峡。因此西峡人在坊间,喜欢谈论每一年的高考状元。

月亮,被称为月奶奶,不仅西峡如此,很多地方都如此。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民谣里,月亮都被人格化了,都被人物化了。月亮,就是一个温和的宽厚的老奶奶的形象,被固化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

当月奶奶明晃晃的时候,月色洒落一地,开开大门,月色就流进了院子里。在月色下洗衣裳,是农业文明留给村庄的一缕温暖和明亮的底色。那个洗衣裳的人,是母亲。忙碌了一天,坐在月光下给儿子洗衣裳,是一个村庄母亲温馨的职责。每一个村庄母亲都有一个生活准则,就是不论穷富,都想让自己的儿子穿得干净一些。在村庄里,干净也是一种尊严。

在老日子里,村庄的人们穿的都是土布,洗干净之后,还要浆衣裳。把晾得半干的衣裳,丢在很稀很稀的面汤里,细细地搓揉,让稀面汤里的面渗入到土布里,晒干了叠起来,拿起棒槌在捶布石上缓慢地把土布衣裳槌均匀,槌出棱角。这样的衣裳穿在身上,显得周正。村庄的枫杨木棒槌,就是村庄孩子们土布衣裳的熨斗。这个从浆到槌出棱角的过程,在村庄里,叫浆衣裳。

村庄的孩子们在没有上学之前,衣裳是不浆的。当要去读私塾的时候,母亲们就要给孩子们浆衣裳。后来有了洋学堂,村庄的母亲们还要给孩子们浆衣裳。在村庄母亲的视野里,儿子的衣裳,就是母亲的形象。

每个村庄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儿子,但是在生活里,村庄的母亲就说自己的儿子是个憨娃。村庄的母亲们认为,老说儿子聪明,就把儿子说憨了。经常说儿子是个憨娃,儿子却会聪明起来。

母亲把衣裳洗干净了,浆棱正了,儿子们就穿上去学堂读书了。每个母亲都有个至善至美的愿望,就是儿子到了赶考的那一天,一考就考上状元。状元郎,也就是一个状元男人,在村庄里,是要显赫百世的。在江南大地上行走,会遇到很多个进士第,也会遇到状元的牌坊。这一点,全中国都是一样的。

村庄啊,流传着很多个讥讽傻秀才、傻举人、傻进士、傻状元的故事,村庄的人们却又梦想着自己的儿子一考就考上状元。这就是村庄的文化悖论。

我没有考上状元,我童年时也穿过母亲浆过的土布衣服。想起这个民谣,就想起了过世的母亲。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