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作家刘修齐作品(黑龙江董艳春婆)

大庆市作家刘修齐作品(黑龙江董艳春婆)(1)

从来没有想过为婆婆写点什么,今天提笔写婆婆,是缘于前几天刚刚安葬了公公婆婆,民间的说法是入土为安了,儿女的一桩心事也了结了。

婆婆于喜琴,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身于地主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千金小姐,从小衣食无忧,对未来也是满怀憧憬。

可惜好景不长,1950年划分成分,地主成为黑五类,地富反坏右之首,成为专政对象,家产土地被悉数收走瓜分,地主的子女也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婆婆的生活也因此一落千丈,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她己经到了待嫁的年龄,可是成分的圈定注定了她无法实现理想的婚姻,最后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了公公,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公公也是一个好人,但婆婆的理想不仅仅是嫁给一个好人,她希望嫁给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出息的人,这一切公公都不具备,于是婆婆一生都感觉委屈和不如意。

后来五个子女相继出生,面对着家徒四壁,面对着子女们的嗷嗷待哺,婆婆没有自暴自弃,一味报怨,而是勇敢的分担家庭的重担,养鸡养猪,浆洗缝补,上山采药,下田种地,无所不能,更重要的是她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年有一个迁徙的机会,到一个边远地区拓荒,有一系列政策,无偿分配土地,给予补贴等等,公公得此消息兴高采烈很是想去,婆婆只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否有学校,公公说没有,婆婆毅然决然的选择不去,以至于和公公大吵一架。她胸怀大志,决不能让自已的子女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子女们每每谈及此事都是满怀感恩的。

婆婆申明大义,亲戚邻里关系相处和睦,她有一套为人处事的准则,比如:人不能什么事都可着自己的心(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碗边子饭吃不饱人(不能贪图小利,吃亏是福),

有日子要当没日子过(从长计议,不能铺张浪费),自己的梦自己圆(不报怨,不依赖,不放弃),人就像泔水缸——什么都能装(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站在人头喽(积极向上,敢为人先)等等,括号是我的解读,这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金句,为子女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正向影响是很大的。子女们成长良好,和婆婆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婆婆见到我本人之前先看到了我的照片,我和老公(当时是男友)是大学同学,放暑假,我们各自回父母家了,男友将我的照片放在桌上,给我写情书,婆婆伸头过来,捧起我的照片左右端详:这姑娘可真俊,眉眼这么秀气,鼻子都这么好看,文静静的,没有一点缺彩儿的地方,像南方姑娘。这是婆婆对我的第一评价,后来老公和婆婆多次谈及这个情景,无论是否过奖,婆婆无疑是真心喜欢我的,我己走入她的心灵。

我第一次见到婆婆,是毕业后和男友一起回老家,在这个北方乡村,我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婆婆由衷的高兴,无法掩饰,也无需掩饰,对我啧啧称赞,反复端详,仿佛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并且骄傲的广而告知邻里乡亲,害得大家都跑来看我,我也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好,可是就这样被宠溺至极了,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第二次见婆婆是我们毕业第二年,她生病了,来大庆治病,当时我和男友还没结婚,她只好住在宿舍里,我们带着她四处求医,从大庆到哈尔滨,最后确诊结果不好,需要住院治疗,医生说存活期只有六个月,我和男友都被砸懵了,但也得挺住担起来,经过半年系统的治疗,病情稳定下来,这时候我们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因为当时婆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迎娶我进门,成为她的儿媳妇。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冲喜。我是读着童话长大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对自己的婚礼有过无数的设想,但当时那种情形下,无论是经济还是精力都是不可能实现设想了,只能一切从简了,结婚那天,我一进门,婆婆喜极而泣,那时我20多岁,没有理解很多,现在想来她终于实现了一桩心愿吧。关于冲喜,我嘴上不说,心里觉得存属无稽之谈,但不知道是宿命,还是巧合,至此之后婆婆的病情好转,存活期由医生说的六个月延长至30年,直到80岁。这应该也是缘分吧。

有婆婆在,就有家在,祖孙几代,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男弟女……几十口人,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难免有分歧,有思想不统一,有代沟,对内她平衡着所有的关系,压住阵角,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和谐局面。特别是每到春节,一大家子欢聚,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开心的节奏爆棚。

对外婆婆也发挥着杠杆调节的作用,保持着外交关系稳定的良好局面。邻里们都交口称赞。

我们长年在外,和婆婆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婆婆对我们的牵挂确是始终如一的,年轻时不懂她,也不愿意听她的唠唠叨叨,但每次见面她依然唠唠叨叨,我们不反驳也听不进去,但是现在想来她的许多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就如前面我列出的那些金句。

婆婆是80岁走的,距今己经九年了,她是在午夜去世的,我当时正出差在外,老公接到消息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可是婆婆自己告诉我了,睡梦中我回到婆婆家,她在屋里忙着家务,告诉我她的病好了,我醒来是早上六点多,正在揣摩回味这梦境,老公的电话进来了,告诉我婆婆去世的消息,我在想一定是全家人都到齐了,只是少了我,婆婆急得出来找我,无论怎样,此刻我都要立即放下公务,急忙打点行装,第一时间回去送她最后一程。这是婆婆去世后我第一次梦到她。

第二次梦到婆婆,是在她去世后不久的一个清晨,梦中她满脸不好意思的表情,向我表达,她喜欢手镯,希望我能买一付给她。我和朋友们说起,大家都说,一个梦而已,不用放在心上。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对于婆婆我决定不唯物一次,我和小姑(婆婆的女儿)商量,找个明白的长辈指点帮助,实现她的愿望,不仅买了手镯,还有项链和耳环,焚化的那一刻,我想婆婆一定会收到的。

第三次梦到婆婆是昨晚,也是她入土为安的第七天,梦境是一片树林,里面有座乡间别墅,公公出去溜弯了,婆婆坐在床上,穿的干净整洁的,气色也很好,情绪也很好,对我和老公表达他们一切都挺好,让我们赶紧回去上班吧,接下来抱着我,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我们就走了。醒来也是早上六点多,想必是婆婆怕半夜扰了我的觉,总是早上托梦给我吧。

百度汉语对梦的解释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天映像的投影而己。

我这三次梦到婆婆也应该是如此。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枉婆婆喜欢我一回,我内心也是惦记她的。

文章写到这里,我发现写作的角度完全是我的视觉、听觉和知觉,其他儿女写起来可能还原得更加真实和全面,但我的笔触所及只能如此了,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公婆也能接受。

公公婆婆入土为安了,我们没有伤心欲绝,也没有长歌当哭,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儿女们孙辈们心里都踏实了。无论是否有来世,都真诚的祝愿他们二老一切安好。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活成他们想要的模样,回报他们的期许。

2021年7月22日

(在线责编 子荷)

大庆市作家刘修齐作品(黑龙江董艳春婆)(2)

作者简介:董艳春,原籍黑龙江省北安市,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热爱文学,散文随笔诗歌散见国内报刊,现供职于黑龙江某保险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