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之道凡事有交代(为人处世分得清好歹)
“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种人往往不识进退,不知好歹,结果不是惹了祸端,就是遭人埋怨,碰得一鼻子灰。聪明的人却总能避嫌疑,识进退,化险为夷,免遭祸患!为什么?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一个比鬼谷子还要神奇的人物)所作,全文1336字,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被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也有人说素书是天下谋略第一奇书,谋略秘籍。素书的第一授予者是张良,张良在得到素书后,运用其中的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于是后人称读《素书》“可为帝王者师”,那么究竟有多神奇呢?
都说小谋谋事,中谋谋局,大谋谋人。这本书讲的正是经营人心,以人为本,素书通篇精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哲学指导性非常接地气,与其说是天书,不如说是生活中的一些大道理,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也常需要自省的修为。素书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地方就是,它指出了世人应该避免的一些行事雷区,以及应对策略。今天,我们就开始逐一来学习素书的精髓,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深谋远虑。能学到一二,将终身受益!
经典语录五十九:“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拥有聪明才智的人,知道以古为鉴,体察下属,明辨是非,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人中之俊。
“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辨兴衰。”
“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的人之所以能远离祸患,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很强的“观照力”,所谓观照力,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吸取经验的能力。懂得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指导自己,以便达到洞察未来的目的。使自己一开始便能远离祸端,免遭祸患。
都说“士为知己者死”,可有的时候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不是分得清好歹,识时务,知进退,恐怕更大的祸患还要到来。
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乐羊,据说他才华出众,品德高尚。魏文侯三十八年,文侯命他统帅大军,攻打中山国。就这样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国,很快就包围了中山国的都城。可这个时候,乐羊的儿子乐舒却在中山国做着官,为了让乐羊退兵,中山国就把乐羊的儿子乐舒,五花大绑,吊在城门口上,以此要挟。面对这种形式,乐羊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这个消息传到魏国国都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就向魏文侯告状,说乐羊之所以围而不攻,是为了保护他的儿子。魏文侯听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做了两件事,一是派人到前线慰问军队,二是为乐羊将军修建新的住宅。乐羊一看魏文侯这么信任自己,十分感动。尽管自己的儿子被敌人吊在城门口上,也仍然不为所动。
被围困久了的中山国国君,眼看着要弹尽粮绝,却丝毫无法突围出去,只好杀死了乐羊的儿子乐舒,剁成了肉泥,煮成一锅肉羹,送给了乐羊,谁知道乐羊不但不悲伤,反而神色坦然地喝了一杯肉羹,并对众将士说:“乐舒帮昏君做事,死如粪土。”随即下令攻城,中山国被灭,国君自杀。
魏文侯,派人去前线慰问军队,又给乐羊修建新的住宅,这是以退为进,而乐羊此时如果为了儿子犹豫不决,后面必然会招致满门祸患。所以,并不是他为了魏文侯的好意,而决定不管自己的儿子,是他识时务,知道嫌疑,懂进退,否则,不但自己的儿子保不住,恐怕连九族都不保,所以,不是士为知己者死,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魏文侯能够通古今之变,明察秋毫令奸佞小人无处藏身,同时又能避免贤才良将受冤。这就是“观照力”强的领导,他们总能吸引忠厚的人才为其服务,为其效命。
《素书》可以解决人在社会中行走所遇到的几乎所有尺度问题。它能教你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