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书法练习(书法小辞典续)

第55期书法练习(书法小辞典续)(1)

明代杨继盛行草书《前赤壁赋》(局部)

第55期书法练习(书法小辞典续)(2)

明代杨继盛行草书《前赤壁赋》(局部)

第55期书法练习(书法小辞典续)(3)

明代杨继盛行草书《前赤壁赋》(局部)

第55期书法练习(书法小辞典续)(4)

明代杨继盛行草书《前赤壁赋》(局部)

书法小辞典(续)

——谢徳萍 孙敦秀 杨增权

笔阵图 书学论著。一卷,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始题卫夫人撰,宋朱长文辑《墨池篇》中说为右军所作,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中以为是六朝人伪托,众说纷纭,未详真伪。全文主要解释执笔运笔的各种方法,重点是用各种比喻说明七种笔划的书写方法。大意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戈如百钧努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影响颇广,为论述书法的较早著作之一,历来为书论家奉为圭臬。

笔断意连 指写毛笔字时点划虽断,而笔势相连。即形断而神相接,意到笔不到。由于行笔快,点划之间往往要增加一些附钩,以引带下一笔划,故常有断笔之处,而血脉仍连。唐太宗李世民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论亲赞“观其点拽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借笔 指借用笔划。就是借它笔为此笔,草体字中多采取此种方式组合成草体字。

借符 符,即草体字中代表两个以上部首的符号。借符就是借他符为此符。如:耳字旁写成“习”,是本符,写成“孑”就是借符。凡合体字,主部首以外其它部分,多可借形联之符号。

借换 写字时,将一个字中的左右位置“搬家”或上下结构部分移动,或省去某一笔划,均为“借换”。前人称此为“映带之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书写时,须依据成规,不可随意借换。欧阳询《三十六法》中有例:“蘇”之为“蘓”,“秋”之为”秌”,“鹅”之为“鵞”、“鵝”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西映带是也。”

铁笔 (1)刻印刀的别称。因镌刻印章文字多在木、骨、石、玉等材料上,用刀代笔,故称为“铁笔”。(2)刻印章的代称。

铁门限 门限,即门槛。“铁门限”出自宋《宣和书谱》中,是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继承王羲之的笔法,名振书坛,远近知晓。前来向他求书写字的人不断,时间一长,门槛被踏破了,他索性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故人称“铁门限”。

铁柱势 “永字八法”中“努”(即竖)法形式的 种。也称 “短中竖”。其用笔特点从上往下行笔至尽处,既不回锋收笔,也不出锋下抢,只是提笔离纸上抢,写出“铁柱”般的神态来。唐颜真卿书体中“山”,“而"等字用此竖。

铁划银钩 在书法艺术上对点划所呈现的遒媚刚劲之姿的形象比喻。唐欧阳询《用笔论》中:"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积字成行、积行成篇 就是收集众字成章。字与字之间要处理得当,大小适宜,节奏和谐,讲究行气。一行在全篇中要黑白相衬,照应严谨,行气贯注,组成完美的整体字幅。实际上就是讲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布白,章法。

积点成划、积划成字 指把点划或偏旁组合成字,要安排妥当,笔笔照顾,先后呼应,写得美观耐看。实际上就是出讲划与划之间的关系,即字的结构法。

殷契 见“甲骨文”条。

殷商文字 殷墟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即殷纣王)的都城遗址。地点在河南安阳县北小屯村。在此出土的"甲骨文”称为“殷商文字”。详见“甲骨文”条。

拿笔 执笔的俗称,普遍而又易行的拿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

徒隶(1)早期的隶书名称。相传秦时徒隶程邈在狱中省改小篆,变圆为方,创造出一种在徒隶中广泛流传的书写流便的书体。因属“俗体”,不能登大雅之堂,故取名“徒隶”。随着大量古文物的出土和专家们的研究考证,隶书早在秦以前就已出现。程邈创隶书一说并不可信。(2)古时称民间所书字体为“徒隶”或”徒隶书”,如六朝碑刻文字等。

狼亳 毛笔的一种。最早出于朝鲜。用黄鼠狼(鼬鼠)毛制成,属刚类型,性劲健,易于掌握,用其写字,能大能小,能粗能细,适宜书写行,草书体,据说制作高级狼毫笔,是从每一条黄鼠狼尾中精选十根左右最长的毫,要几十只狼尾才能做成一支,可见选料严格、制作精细。

衂锋 用笔技法之一,逆锋和折锋同时挫用,叫“衂锋”。多指下行又往上之笔,写时不用回锋转笔,而用折笔逆锋。唐张怀瓘《玉堂禁经 · 用笔法》中,有用笔腕下起伏之法九种:“六曰衂锋,住笔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翁方纲(1733——1818年)清书法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壬申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精心汲古,金石、书画、碑帖无不研究,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很多。书学欧阳询、虞世南,又临摹汉碑,在众多书家中,声名显著,影响海内外。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被称为“清四家”。清方浚颐《梦园丛说》中:“翁覃溪先生能于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每逢元旦辄书以为吉庆,自少至老,岁岁皆然。”著有《两汉金石记》等书。

(乛)

弱笔 泛指笔毫柔软一类的毛笔,也称“柔笔”。柔笔用羊毫、鸡毫制作而成。优点是腴和多态,但易致软弱痈肿。晋王羲之《书论》中:“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