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1)

揭開藏王陵神秘面紗之一:

——雪域文化

雪域文化会给大家深度解析西藏的各种人文、政经、民俗、文化(佛教)、美景、旅游攻略等,解读不一样的西藏。

一、吐蕃王朝之终极秘密

如果世间的帝王陵墓没有重新修建的话,大都会如眼前的这座藏王陵一样,快被历史的洪水和风霜雨雪侵袭得面目全非了。从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向西远眺藏王陵的方向,依山而建的藏王陵乍看起来仅仅像几个灰灰的土丘而已。可是它如此真实地在千年之后,穿透时间的阴影,跨越世纪的横河,静静地守候着,等待着后世人的瞻仰,也等待着后世人的解析。

墓陵风水:享用不尽的盛世与繁华

吐蕃王朝的历代赞普陵墓被称为“藏王陵”。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藏王陵群位于拉萨市东南、琼结县对面的丕惹山上,是公元七至九世纪历代吐蕃赞普的墓葬群,方圆达3公里。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2)

古代帝王陵寝一向神神秘秘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靠不得,牛羊更是不能在那里放牧。中国帝王陵寝差不多离不了一个共同标准:“龙穴砂少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这就是“风水说”,草草几字,但执行起来内容和禁忌多多。帝王陵寝选址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因为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3)

背山面水是中国古代理想的人居和墓葬环境,可见背靠木惹山,面临雅砻河的藏王墓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4)

那为何第一代藏王要在这里建筑藏王陵墓群呢?藏王陵墓群依山而建,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藏风纳气,亘古不变。气遇水则止,遇风则散。松赞干布之墓的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尊重。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5)

雅砻部落第一代藏王——聂墀赞普在这里的扎西次日山上修建了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在对面的青瓦达孜山脊上,还有6座旧王宫的遗址,是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藏王各自修建的行宫。陵墓和王宫遥相呼应,应该是松赞干布的祖辈藏王选择这里建墓的一个原因。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6)

而面临的雅砻河源自雅拉香波雪山,由南向北浇灌两岸河谷,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是传说中藏族的发祥之地,雅砻部落最早的臣民就生活在这里。发达的原始农业,使山南成为著名的藏南粮仓。公元前后,雅砻部落便在富裕的雅砻河谷发展壮大,琼结于是成为难得的王权福地。将墓陵建于此,也有保佑后代的意思。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7)

从眼前的这处藏王陵群看,确属难得的风水宝地。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小山丘,左右两侧群山环抱,重重护卫。墓陵前端地势宽阔,且有流水环绕。整个陵区构成一个后有靠山,左右有屏障护卫,前方开阔的相对封闭的环境。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8)

在当地人中口传着这样一个秘密,每当春夏树木葱茏、河水渐涨的时候,清冽的雅砻江水会将陵墓里的宝藏一点一滴地冲刷进沿河的村庄里,一直到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中,它不仅让藏王的臣民们、子子孙孙都有享用不尽的财宝,而且还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后世子孙的繁衍与昌盛。

居住从风水上讲,琼结河谷宜农耕,农耕所以才创造了着灿烂的文化,图为琼结城民居。

在古代帝王陵墓风水选址,除了生态、实用功能以外,还是一门艺术,其对环境景观的组织是十分重视的。在古代,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山川自然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敬祀天地日月山川的国家祭典。“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同时在风水的观念中,还常包含着一种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谐的环境思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9)

二、吐蕃王朝之终极秘密

站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远观这座墓陵群,虽然有萧然和苍凉,但那些静默的土堆亡墓却依然述说着公元七世纪的繁华与兴盛,它的存在,让我们联想到头缠红绸巾,头顶一尊无量寿佛像,身披半月形彩缎披风,脚蹬翘尖花靴的松赞干布,和头戴绿缎绣花冠,冠上饰以黄金宝饰,耳缀金坠,身穿金缎锦袍、绿缎套褂的美丽端庄的文成公主。吐蕃王朝对金银松石宝器的喜爱,犹见当时王宫贵族的富饶,并不因风沙气候的制约而成为贫瘠的代名词。

发现与再发现:墓穴中埋藏着哪些吐蕃王族

早年开始对吐蕃王陵进行地面考察的主要是外国学者。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Tucci)在1948年考察了琼结吐蕃王陵,他绘制了吐蕃各座王陵的分布图,并在两年之后发表了专著《吐蕃赞普陵葬考》。

1950年,德国学者霍夫曼(H.Hoffmann)根据文献考证,发表了《琼结地区之吐蕃王陵》一文。稍后,英国人黎吉生(H.E.Richadson)也在对吐蕃王陵实地考察之后发表了《西藏之早期墓地及8至9世纪时西藏之装饰艺术》一文,并在文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陵墓分布图。然而,有一个疑难之点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根据藏文史料的记载,琼结吐蕃王陵内至少应当有21座陵墓,但实际上最多也只能确定17座,那么其他的陵墓究竟在哪里?是文献记载有误,还是另有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开始对吐蕃王陵开展科学考察,通过与藏文文献比定、航空照片分析、实地勘察等多种研究手段,结果发现实际上琼结吐蕃王陵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陵区,其中西陵区共发现陵墓13座,东陵区共发现陵墓7座,而过去通常所说的藏王陵,只是指西陵区而言,并未包括东陵区在内。

根据这个重要的发现,再重新结合藏文文献的记载加以考证,得出一个新的认识:东陵区内主要葬入吐蕃王朝成立之前的先君先王,以及在吐蕃王朝成立之后夭折的王子和非正常死亡的赞普;而西陵区内葬入的才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赞干布及其以后历代赞普。如果将东、西两个陵区内的陵墓合并计算,总数达到20处,这就与藏文文献所记载的陵墓总数相去不远了。通过航片并结合现场踏勘,考古学者还提出一个可能性,由于陵区靠近河流,原本较为低矮的小型陵墓,可能因为雨水的冲积作用已经湮灭于地表之下。

俯瞰西陵区,高大的陵墓封土被包

在西区陵墓群应该有13座陵墓,但现在明显可见的仅9座。那这些墓陵里都住着哪些历代吐番王族呢?陵墓分作东西两行自北而南,基本上按藏王世系排列。西侧的一行是1号陵:松赞干布、忙松芒赞、赤松德赞、都松芒驳支、赤德祖赞、赤德松赞、绛察拉木、牟尼赞普、朗达玛和微松;东侧的一行是牟底赞普(待定)、朗日松赞、贡松贡赞、赤涅桑赞、达日年色、赤祖德赞及王妃等。

在靠近雅砻河的一座最明显的墓穴里长眠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以及王妃,陵墓修造得规模宏大,形制不凡,封土顶小、底大,呈覆斗型。当年松赞干布少年即位,在高原上驰骋征战,先后统一了西藏地区各部落,使吐蕃王朝横空出世,联盟四方强国,声名远播他乡。而文成公主在经历盛世唐朝的文明,再入藏地和亲,可以想见那一步一回头的留恋与不舍。可是这个女子却带进了唐朝的先进技术,并影响松赞干布下令创造文字,成为世人为之敬仰的公主。

藏王陵中最高最大的一处王陵,有一对汉唐风格的石狮踞守在王陵所在的山腰上。为什么此位藏王对汉地石狮情有独钟?据说这位赞普是唐朝中期远嫁吐蕃的另一位唐金城公主的驸马。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带入很多书籍和工匠到西藏,也许石狮就出自这些工匠之手。

藏王墓值得去看吗(揭开藏王陵神秘面纱之一)(10)

三、吐蕃王朝之终极秘密

王朝墓陵:沉睡千年的地下秘密

千年古墓就这样呈现于眼前,那古墓里的人曾经演绎了多少人世繁华,而埋藏在墓陵地下的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从外观看,藏王陵墓有高大的封土,考古队对每座墓的海拔、大小、形制都进行了科学测量。较大的墓,封土边长100米以上,高出地表20~30米。各墓封土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是用土石夯筑,选取的土质很粘稠,风干后几乎刚硬如石。至今,藏王墓河谷村庄民居的修建也与其他地方的藏式民居不太相同,他们多用湿土晒砖砌墙,而不是用石头垒墙。

那么陵墓里面有怎样的内部结构?里面都掩埋着些什么物品?这些都是人们急切想知道的。那些功名显赫的王宫贵族,在风行厚葬的年代,在其逝后人们将用什么陪伴他们一同走向生命的轮回呢?

但是遗憾的是包括考古队员也未曾真正走进过墓陵,他们仅是依靠对照林芝地区朗县列山吐蕃墓葬中被盗开的墓室内部结构,对松赞干布王陵内部的情况进行了大体描绘:松赞之墓内有地下宫殿群,内有五座神殿,面积约有1万平米。此墓以其绚丽的装饰而闻名……在它的内室,陈列着五种供物:在中央,鬼神被金刚顶镇伏着;顶部是由十八腕尺长的柱子搭成的柱廊,它是由叫做白旃檀的檀香木料做成的。正中央是国王的御衣,各种不同的珍宝和无数珍贵的王冠。它的上面是把护佑一切的伞,是由檀香木做成。墓穴的左面埋有松赞干布的财产,右面则是用纯金做的骑士和战马。从其陪葬的物品看,吐蕃王朝在当时确实是鼎盛非凡。

松赞干布和文成、尺尊公主雕像,在靠近雅砻河的一座最明显的墓穴里长眠。

十八世纪西藏僧人穷结多吉也曾著书对吐蕃陵墓作过这样的描述:“四方墓冢分成格,丝纸拌于泥土中,以此塑成英主像,载上木车踏歌舞,安放圣像于墓中,奇珍异宝充于格,此风从此盛于世……” 也证实了墓陵之中以格相分的内部结构。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也为了解吐蕃王陵的内部构造与随葬品提供了一些线索。青海都兰发掘的吐蕃一号大墓在墓顶部有石、木砌建的分格小室,虽然早年已被盗掘,但仍然出土了大量丝织品、金银器和其他金属制品的残片。一批流散于青海古物市场(其中有的已流传至海外)的金银器和丝织品十分精美,其中包括可能是王冠的银饰残片、鎏金马具、带有中亚和唐代风格的金银器和具有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的完整织物,学术界认为很可能是从青海吐蕃墓葬中被盗掘出土之物,而这些器物当中不乏具有皇家品相的珍品。

吐蕃王朝时期虽然传入了佛教,但在丧葬礼仪方面却受佛教的影响不大,而主要受到吐蕃本土流行的土著宗教——苯教丧葬仪轨的影响。在吐蕃王朝建立过程中和其立国以后,与中国内地唐王朝和北方的突厥、回纥、鲜卑、吐谷浑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和波斯、粟特、大食等国家和地区也有频繁的文化往来。通过吐蕃王陵和吐蕃其他不同等级墓葬中的出土器物以及地面保存的石碑、石狮等纪念性建筑,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看到吐蕃王朝与中原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在当时有着紧密的联系。有部分风俗也受到唐风影响。

但是,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其史料记载的大多吐蕃墓葬包括王陵都在动乱的社会中被惨遭盗掘。地下王陵能告诉我们更多的秘密,这还有待考古队员真正走进一座完整的墓穴的那一天,真相也许才可告白于天下。(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