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

趁着假期,我回了趟老家,结果却被初入社会的侄子,差点问倒。

那天他问我:“你说在公司里也好,社会上也罢,什么事必须较真,什么事又不能较真呢?”

我意识到,这必是侄子遇到了问题。他毕业还没半年,走上工作岗位后,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可这个问题又实在太大了。别说初入江湖的新人,就是有故事的老江湖,也没法找到平衡点——除非你认为,自己是“无敌大神”一般的存在。

幸好,我喜欢读书的习惯,在此刻救了我。因为我很快想起了《三国演义》。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1)

在中国,哪怕小学生都知道不少其中的事迹。故而我说道:“必须要较真的事,比较简单,我觉得事关做人尊严的事,都应较真。当然可视情况‘秋后算账’,不必急于一时。”

明显的,侄子有点失望——空洞,说教,想必这是他给我的定义。我连忙一转话题,继续说:“不必较真的事,稍微难点。知道《三国演义》吧,我说几个例子,你一听就能明白了。”

果然侄子认真了起来,我心里也瞬间有点小得意——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太重要了。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2)

一、面对别人的意见等,不必较真

刘备在长坂坡惨败,凄惶惶逃到一片树林里休息。正这时,糜芳带来了一个惊人消息: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坚信赵云不会背叛自己。

但张飞却显然较真了,先是推导出,赵云投降的理由,“见我等势穷力尽……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随后又道:“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

结果,张飞遭事实打脸了!以至于如今都产生了一个新话题:张飞哪来的这么大的自信,他真能一枪刺死赵云吗?

同样是蜀汉这边,刘备带着庞统入川,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了危机,连忙写信给刘备表示:千万小心,不要轻举妄动。结果庞统却较真了,你诸葛亮几个意思啊?这不是明摆着怕我庞统在西川取得成功,压住你一头吗?

于是庞统强推刘备进军,席卷西川。当刘备拿出诸葛亮的信时,庞统都说出了:“主公被孔明所误矣。”潜台词就是,你被诸葛亮骗了。庞统这么较真,刘备只能听从,结果庞统死于落凤坡。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3)

分析:张飞遭打脸,庞统被射杀!皆因太过较真别人的意见等。这就是所谓“一旦较真,你就输了”。那么为何不能对别人的意见较真呢?

就一个原因:角度不同。因此这才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层次对比。

张飞只认刘备是大哥,我跟大哥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必须在一起。因此别说赵云,就是关羽千里走单骑,来到古城时,张飞都要一枪刺死关羽。就在于他的所有角度,都从“忠于刘备”出发。

庞统由于跟诸葛亮有竞争关系,因此他虽才华惊人,却一切从竞争角度出发。

那么别人的意见,是不是就是如此呢?显然不是!糜芳跑回来说:赵云投降曹操。仅仅是通告消息,提醒刘备注意。诸葛亮提醒刘备,是站在全局(天意)角度出发,根本就没有竞争的意思。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4)

可惜,当这两条意见,进入到张飞和庞统这里时,便遭到扭曲,强行进入他俩的角色。故而开始较真,非要进行“证明”。可问题是,就算证明自己对了。结果如何?人家根本没这心思,只能显出自己“无理取闹”的小格局来,照样是输惨!

因此才说,对待别人的意见,要认真,别较真!生活工作中,其实也是这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关于自己或别人的意见。倘若是针对别人的意见时,你便会发现,经常互相打架。

比如有人说,某甲太小气了。有人则表示:那不是小气,而是懂有钱花在刀刃上。此刻,你有必要较真吗?可一旦这意见是针对自己的,恐怕就“关己则乱”,容易进入到较真的误区了。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5)

二、面对无可挽回的错误,不必较真

赤壁一场大火,可把曹操烧惨了!带着残兵败将逃了出来,哪料曹操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兄弟们瞅瞅这地方,要是我老曹用兵,在这里埋伏一路伏兵,那是必须的!

结果赵云一嗓子出现了!曹操撒丫子逃走。哪料没一会他就又哈哈大笑,表示:这地方更好,要是我老曹用兵……

一声霹雳,张三爷怒吼而出,曹操只得再次撒丫子逃。如此直到华容道时,他又把关二爷给笑了出来。但无论怎样,曹操平安逃离,虽很惨,却很欢乐。

夷陵一场大火,把刘皇叔烧得“外焦里嫩”,终于逃回了白帝城。哪料却也要死了,只能开始对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就这样,刘备带着万般不甘心,闭上了眼。虽白帝托孤,成了千古佳话。但实则对刘备来言,却是永恒的悲惨一幕。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6)

分析:为何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刘备,许多人会存在严重的逆反心情?对头号反派曹操,给予真汉子,纯爷们等各种赞誉。

而对正派君子刘备,却给予了各种否认,啥虚伪啊,就会哭啊,以至于把这情绪都带入到“白帝城托孤”,非说刘备安排了刀斧手,是试探诸葛亮。哪怕告诉他,这纯属没影的事。但他却非说:“从刘备的一贯做派分析(《三国演义》中内容),这是必然的!”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有这种反转,就是因曹操对“不可挽回的错误”,他从不较真。故而显得他很不寻常,总那么活蹦乱跳的样子。而刘备则是经常哀叹自己的错误,以至于最终夷陵的那把大火,成了刘备死亡的“催命符” 。

也就是说,对曹操,你可以怒斥他屠城,好色啥的,却没人能否认他的心胸宽广。且越在逆境,就越散发出一股子正能量!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7)

刘备却由于《三国演义》的过度渲染,动不动就哭啊哭的,使得刘备的仁义有仅浮于表面的嫌疑。哪怕明明很励志的话,经刘备之口说出时,却自带虚伪气息,有一股子负能量一般。

所以,一旦发现错误无法挽回后,别去较真。一旦较真,会发现输得更惨。故而学学曹操的豁达态度(包含着逆向思维),别学刘备,总跟自己过不去一般。记住:人在,则一切都在,一切也皆有可能。

对于三国演义提出的十个问题(三国演义的告诫)(8)

​当然,这可不是让学鸵鸟,而是在强调明天(未来)的重要。不能因过去的错误,把未来给葬送掉。因为现实中,这种事情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有的人就总是抓住别人过去的错误,没事就翻出来晒晒。结果如何?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被人讨厌的刻薄之人,谁还会跟这种人接近或合作?故而,未来何在?

同理,倘若自己,在不可挽回的错误中迷失,则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如刘备一样,一种是变成了“祥林嫂”般的人物,照样失去了未来!故而才说:面对不可挽回的错误,一旦较真,你就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