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

导 读

辽宁省庄河黑岛海域,从海岸远眺,老人石依稀可见。距它约1公里处的水下,一艘沉舰倒扣海里,深陷于淤泥中。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水下考古调查队宣布,发现并确认该舰为参加中日甲午海战的“经远舰”。《军事史林》编辑部主编郎保华一行采访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宋建忠副主任、水下考古所姜波所长、孙键研究员和本次调查项目领队周春水研究员,就“经远舰”水下考古作了深度专访。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

“经远舰”档案照片

“经远舰”介绍

“经远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海军的重要战舰之一,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是德国设计建造的最早装甲巡洋舰之一,1887年1月3日下水,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航速15.5节,造价865000两白银,主要武器克虏伯210毫米口径火炮2门(主炮),150毫米口径火炮2门(副炮),艏部1具、艉部3具鱼雷发射管。该舰较独特的设计是中间水线一带加装了环状的装甲,即铁甲堡。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海军,林永升为该舰管带。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其中海战又可分为三场重要战斗,分别是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经远舰”就是在大东沟海战中沉没的。大东沟海战,中日双方海军主力战舰参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海军官兵奋勇抗战,“经远”“致远”“超勇”“扬威”等4舰沉毁于战区,广甲舰撤退时触礁沉没于大连湾三山岛,“定远”“镇远”“来远”和“靖远”等4舰受伤;官兵伤亡约1000人。其中,“经远舰”以一敌四,遭受日军“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围攻,全舰官兵200多人,除10余人泅渡得以幸存外,绝大部分与舰同沉。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

日方记载大鹿岛海战(大东沟海战中)的第一游击队航路图

如何论证“经远舰”大致沉没位置?

基于日本《日清战争》写真图中“经远舰”最后沉没时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明治28年拍的,从图上能够分辨出远处山体和水域的分界和位置。模拟当时观测者的角度,可知这个山体不是岛就是山脉,水域要么是海,要么是内凹进去的海湾。从照片可以看出,当时是逆光拍的,这条舰沉没是9月17号下午5点半左右,而9月22号是秋分日,当时太阳正好在西边。因此我们就知道照片中山体所在的位置是西边方位,相应的这块区域的情况就是:西面是岛或陆地山脉,整个北面和东面都是海洋或海湾,经远舰大致在山的东南面海上。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

辽宁省庄河黑岛海域中的老人石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4)

日军关于“经远舰”沉没地点坐标的记载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5)

北洋舰队“雁行阵” 对比日军舰队的“鱼贯阵”示意图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6)

“致远舰”(丹东一号)、“经远舰”位置示意图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7)

“经远舰”最后沉没时的照片(日本《日清战争》写真图,明治28年拍摄)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8)

“经远舰”沉没时情景与现在该海域实景照片(2014年考古队拍摄)的对比

再由照片上山体和“经远舰”的清晰度大致可判定出距离。在1公里的距离上,我们基本能看清一艘船的主体部件。照片上“经远舰”的边缘轮廓都比较清晰,所以日舰随军记者的拍摄点应该距“经远舰”1公里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在照片上粗略标定一个拍摄点并与“经远舰”沉没点、山体边缘相连,根据拍摄点至沉舰距离,就能粗略估算至西侧山体距离。同样,根据人眼视角可以推算出照片上的海平面宽度。估算结果是,拍摄点距山体约在5至10公里范围内,海平面宽度也约是10公里。将观测角按照10公里的比例尺缩放,再去对比中国地图上黄海北部的辽宁省边缘线,能够契合的只有大鹿岛和庄河东南的青堆子湾两个位置。考虑到主战场一定远离大东沟运兵场地,外加海战线路逐渐由东往西移,就排除在大鹿岛的东南面,只有青堆子湾东南的位置吻合。后来我们去老人石附近对比日军照片,远处山脉轮廓与黑岛契合度非常高,所以断定:如果这张确实是拍的“经远舰”,那么沉船位置就应该是庄河老人石附近。后来,我们便到这里找,用磁力仪一下子就找到了。这样也可以反推日军的照片是正确的,日军确实打沉了“经远舰”。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9)

对“经远舰”沉没照片的分析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0)

“经远舰”沉没位置的推测分析

此次水下考古流程是怎样安排的?

整个考古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工作目标为搜寻、定位并评估沉舰状况。我们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通过数据比对与档案分析,结合潜水探摸,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经远舰”的准确位置,并找到了可以标识其身份的环形防护装甲带——铁甲堡;同时,根据舰体姿态和倾斜度推断,初步判断舰体应为倒扣状态。第二阶段工作目标为局部清理以确认沉舰身份并探明沉舰保存状况。主要是进行抽沙作业,揭露舷侧舰体结构。从技术路线角度概括,就是“物探扫描—三维声纳成像”和“潜水—搜寻—抽沙—测绘—提取文物—保护处理”。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1)

海上考古工作平台(远处是黑岛山脉,附近是老人石)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2)

刚潜水上来的周春水领队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3)

考古队员在平台上进行设备检修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4)

考古队员在做潜水准备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5)

考古队员正在冲洗文物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6)

考古队员在平台上对打捞出水的文物进行现场登记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7)

“经远舰”声纳成像上的抽沙点示意图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8)

水下拍摄的“经远舰”舰名“經”字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19)

水下拍摄的“经远舰”舰名“遠”字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0)

水下放置的电焊锌块,用于延缓海水对铁舰的腐蚀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1)

出水的火烧过的天幕杆

此次水下考古发现了哪些舰体遗迹?

水下考古队沿舰体的艏、舯、艉部进行局部清理,在艏部最前端发现有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在艉部及舰体外围发现大量散落的钢铁构件,甚至还在舰体上发现了后期盗扰与强拆时留下的痕迹,一些钢板被打砸变形,边沿被强力撕裂。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2)

< 铁甲堡衬木 >

通过本次调查使用的水下三维声呐呈像技术,可清晰看出铁甲堡在海里的全貌,以及下凹与内倾的迹象,这也是调查之初对舰体倒扣推测的根据。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3)

<登舰木质舷梯>

发现于右舷,踏步为木质,圆角长方形木板,长71、宽16厘米,用三枚铆钉固定在外壳列板上,踏步外沿开有两个小口,方便用手抓握攀爬。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4)

<水下观测到的外侧舷窗>

位于铁甲堡下3.6米深,铜质外框,内径约23厘米,玻璃完好,该舷窗位于艉部的军官住舱,透过玻璃可以确认舱内淤满细泥。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5)

舰上发现的煤块

此次水下考古出水的遗物有哪些?

提取的出水遗物中,择选出的标本达500余件,种类十分丰富,包括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其中,铁质品以底舱的梁架、肋骨、舷板为多见;木质品有甲板、舱室壁板、格扇门等;铜质品有炮弹、管材、舷窗等。个别文物标本还刻有德文舰名,印证此舰由德国制造。代表性的文物包括:铁质小锅炉(为启锚机提供蒸汽动力)、斜桁、大横肋、舷窗、舱门、铁甲堡衬木等舰体结构设施;毛瑟步枪子弹、威布列转轮手枪子弹(WEBLEY)、37毫米哈乞开司速射炮弹、47毫米哈乞开司速射炮弹等武器弹药;锉刀、扳手、冲子等检修工具等等。此外,还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药筒、120 毫米炮弹底火,这两类武器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应属1894年甲午海战前紧急添置的武器装备,以加强艉部火力。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6)

出水的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7)

出水的板手、锉刀工具,铸铁花纹、各式铆钉等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8)

出水的英国利物浦某公司的油漆桶盖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29)

出水的铭牌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0)

出水的为启锚机提供蒸汽动力的铁质小锅炉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1)

出水的金属水烟袋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2)

出水的“經遠”木签牌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3)

发现的已经折断的桅杆斜桁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4)

53毫米口径格鲁森炮弹药筒

此次水下考古的意义与价值

找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考古发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对于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一批实物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新的认识,为世界海军史的研究、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经远舰”沉舰遗迹作为中日甲午海战真实见证,它的发现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也促使我们缅怀英烈,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进而发奋图强。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5)

《军事史林》编辑部采访宋建忠副主任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6)

《军事史林》编辑部采访姜波所长

经远舰水下考古时间(水下考古大发现)(37)

《军事史林》编辑部采访孙键研究员和周春水研究员

特别感谢:

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相关资料及图片

节选自《 甲午海战“经远舰”水下考古采访录》一文

来源:《军事史林》杂志2018年第1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