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

真知堂鉴古:

南宫适,又称南宫括,南宫子。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南宫适是西岐元老级重臣,和散宜生齐名,当时周文王进京朝见纣王,曾有“内事托于散宜生,外事托于南宫适”的嘱咐,可见南宫适是周文王颇为器重的股肱之臣。

在小说里各路大神没有登场之前,南宫适可谓西岐第一勇将:

文王讨伐崇侯虎,南宫适为先锋官,三十合不到即斩杀崇侯虎大将黄元济。晁田晁雷兵犯西岐,南宫适三十合生擒晁雷。张山伐西岐,南宫适又建战功,斩杀其先行官李锦。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2)

后来武王伐纣,南宫适为左哨将军,却不料首战就被纣王猛将魏贲生擒放归。此后南宫适再没有特别像样的表现,在姜子牙汜水关分兵后,南宫适作为洪锦的先行官打佳梦关,两擒胡雷。

《封神》中南宫适最后一次出现,孟津大战梅山七怪,南宫适只负责监斩牛怪金大升,就没有更上佳的表现了。

作为一个曾经被周文王视为“周瑜”一样的人物(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鲁肃),南宫适的作用在整个武王伐纣的战争中乏善可陈,不能不让读者心存疑惑,这个被伯邑考(文王长子)“军务托付南宫适”的大将,怎么就变成了打酱油似的人物呢?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南宫适并不是小说中这样子的。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3)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4)

南宫适的发家史

南宫适本来并不是西岐的臣子。商王文丁十一年,由于害怕周公季历(周文王之父)的赫赫战功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文丁在临死之前先褒后贬,杀了季历。十二年,周公姬昌即位,十三年文丁崩,帝乙(商纣王之父)即位。帝乙在位九年崩,帝辛即位。

(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

这时候作为商王臣子的周公姬昌,虽然满怀对商王的仇恨,却实力不够,只能忍气吞声。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招贤纳士:“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

南宫适就是在这时候投奔周文王的。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5)

周文王即位之初的南宫适,就好像后世三国时代刘备手下的孙乾,简雍。周文王此时没有遇到姜太公,所以有事就和南宫适商量,可见南宫适有谋略,智商不低。

(“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据说周文王有四友,南宫适就是其一,而后来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南宫适为营救姬昌出了不少力。

( "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在最早的古籍《尚书 君奭》中,还保留有南宫适的事迹:“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这段周公(周武王之弟)对召公说的话,明明白白的记载了周文王时期的重臣南宫适,可见南宫适在整个西周灭商建国前后在朝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绝非小说中的打酱油似的人物。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6)

后来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神榜中的那些人物没有出现,南宫适却真实出现在历史上。《史记 周本纪》记载:“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

这个散财发粟的活,无论在什么时代可都是肥缺呀。不仅如此,武王姬发还让南宫适把殷王朝的九鼎和宝玉(保玉)搬迁回周!

我们知道,九鼎是正统王权的象征,本身就是吉金所铸,价值连城。而宝玉,则是商周时代比青铜器更为珍贵的宝贝,商纣王就算战败了,也还要带上自己心爱的宝玉自焚而死,这些宝玉有多珍贵可想而知。

而周武王让南宫适去做开仓赈济的工作,并且负责搬迁九鼎宝玉,可见他对南宫适的信任程度之高了。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7)

殷墟出土的宝玉

南宫适在武王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呢?《尚书 泰誓》中武王说到:“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这里的受,是商纣王的名字。亿是十万,兆是百万,武王说商纣王国度有上百万的人口,却离心背德。而自己仅有能臣十人,却同心同德。学者考证,南宫适就是这乱臣十人之一。

(先儒郑玄等皆以十人为文母、周公、太公、召公、毕公、荣公、太颠、宏夭、散宜生、南宫括也。)

那么,南宫适在真实的西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呢?一件著名的青铜国宝-大盂鼎的铭文证明了这一点!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8)

大盂鼎又称南宫鼎

大盂鼎,是民国时期海内三宝之一,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器,是我国目前首批六十四件不许出国展览的国宝之一。他的出世过程曲折离奇,很多文章都讲过了,在此就不赘述。

大盂鼎的铭文长达291字,记录了西周早期周康王二十三年周王赏赐盂,盂记录了这件事并为祖父南公制作了这个青铜大鼎的事。

周康王,是周成王之子,周武王之孙,西周第三位王。历史上的周康王非常贤明,早期的西周号称“成康之治”,非常类似于汉代的“文景之治”,周康王可谓一位明君。

武王克殷三年而崩,成王继位,周公旦辅佐,成王在位二十一年。到了盂受命铸造大盂鼎之时,西周开国已经快五十年了。但还属于西周早期。那么,大盂鼎记录了些什么,让我们知道南宫适的真实存在呢?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9)

文献记载,南宫适不仅辅佐了文王,武王,还辅佐了成王。

(“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

而大盂鼎中受命的盂,就是南宫适的后人!

大盂鼎的铭文曰:“ 王曰: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祖)南公。。。 易(赐)女(汝)且(祖)南公旌(旗)。。。",同时还赐给盂国内的首领四人,人口六百五十九人。俘虏的夷人首领十三人并人口一千零五十人。

( “易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0)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1)

康王还说:“ 盂,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祖南公的显要职位,你要辅助我,你要主管军队,处理狱讼案件。”

( “盂,女(汝)妹(昧)辰(晨)又(有)大服(大官)。。。 乃(召)夹死(尸,通司,管理)戎,敏誎(勅,治理)罚讼”)

康王把治军和诉讼的大事都交给了南公的后裔盂,后来南宫盂也确实不负康王重托。两年后铸造的小盂鼎就记载了南宫盂受命伐鬼方,一次性斩首四千多,俘虏一万三千零八十一人的事情。可惜这件小盂鼎后来不知所踪了。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2)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3)

大盂鼎最后记载,在康王二十三年,盂接受了王的休命(恩赐性命令),为自己的祖父南公做了这个青铜大鼎以纪念他。

(“盂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南公宝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南宫家族的历史定位

西周早期的三朝元老南宫适,又名南宫括,深受文王武王的重视,曾经为营救周文王立了大功,又在武王灭商之后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迁移九鼎宝玉的工作,周成王时和周公旦一起辅佐成王,深得周公旦的信任和认可。

到了周康王时代,南宫适的孙子南宫盂依然受到周王的重视,被任命为负责军队征伐的司马和 执掌司法的准夫,可谓权倾朝野。南宫盂作为大将征伐鬼方,取得了辉煌战果,为西周早期"成康之治”立下了大功劳。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4)

我们从大盂鼎铭文还可以看出,南宫盂的先祖南公,曾经为将,所以才有周康王赐给盂先祖南公所用的旌旗的铭文,《诗经》曰:“武王载旌,有虔秉钺”,战车上的旌旗,和象征着军权的青铜大钺,就是军队统率权的直接信物。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5)

康王二十三年,盂接受王的赏赐和任命,此时距离武王驾崩已经四十多年了。南宫适在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朝之后已经去世,南宫盂的年纪恰好应该是其孙子辈。大盂鼎的铭文,不但记载了康王和盂的事迹,还从侧面认证了《尚书》《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南宫适其人是确实存在的,对西周早期历史具有极其重大的证明作用。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历史角度上而言,大盂鼎都堪称国之重宝,西周青铜第一重器。

商朝真的存在封神之战吗(青铜器中大历史)(16)

各位晚安!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