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恩施东南边陲,有那么几块神奇的稻田,无需播种,自产极富营养价值“葛仙米”。

鹤峰走马镇,相传为古时操军跑马之地。千金村,青山环抱中一块小盆地。村里几块水质极好的稻田,每年开春后,自动生长神奇的葛仙米,好似大自然最奢侈的馈赠,造就出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产区。

名中有米,实则非米。葛仙米是水生藻类植物,对气候、土壤、阳光、经纬度、海拔等自然条件要求极高。记者走进千金村的这几块稻田,农民董文家中的稻田,看似平淡无常,但水面漂浮暗绿色藻类,用簸箕轻轻捞起,晒干即可食用。

这种入口滑溜清淡的食物,每斤单价高达数千元。守着神奇的稻田,疾病缠身的贫困户董文脱贫致富,年收入过50万。

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1)

青山环绕稻田青青

连日大雨,群山之间的鹤峰县云遮雾绕,空气中都带着清新湿气。

武陵山腹地鹤峰县走马镇,相传南宋时在此设置兵营,操军跑马,故有此名。

这个位于恩施东南边陲的重镇,素有“鄂西南窗”之称,镇区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难得一片平坦肥沃之地。千百年来,湘鄂两省边民在此安居生息。

革命时期,贺龙元帅领导指挥的红四军诞生在这里,并历经六年抗战,是贺龙元帅的“第二故乡”。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四道茶、傩戏等土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鲜为人知的是,走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产地。

千金村,位于镇区几公里外的一处小盆地。7月初,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村民带领下信步村舍间,雨后初霁,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云雾中,满眼苍翠,仿似人间仙境。

“这就是产葛仙米的稻田,不久前刚采完,正准备种稻子了。”村民董文指着几块稻田对记者说,这里每年种植水稻,但开春后稻田水中就冒出葛仙米,只要从水里捞起即可。

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2)

走上田埂,一股青草的气息扑鼻而来。水很清澈,看得到水底黑色的泥土,偶尔几颗没有捞完的葛仙米漂浮在水面,一动不动。用手去捞起,滑滑的,晶莹剔透,似珍珠,却柔于珍珠;似野葡,却纯于野葡。

望着远山,凝视稻田。无不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更让人不禁无比好奇,葛仙米,到底是一种什么神仙食物。

食材“熊猫”开春自来

来到村民董文的家,只见晾晒干透后的葛仙米在簸箕上装满。外观皱巴巴很普通,也没有养眼的颜色。但在许多人心中,这是食材中的“大熊猫”,也被誉为“绿色燕窝”。

农业专家介绍,葛仙米不是米,是一种水生藻类植物。学名拟球状念珠藻,为兰绿色珠状。生长于磷矿质土类水田中,生长期为11月至次年5月。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需要。葛仙米为席中珍品,同时还可以主治夜盲症、脱肛等病。

这种植物,因对生长环境要求极苛,生长环境非常特殊,稻田干湿度要适宜并且没有污染。全世界每年产量不足2吨,除非洲有七亩田外,鹤峰县走马镇为唯一产区,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鹤峰县,走马镇是主产地,而千金村的稻田面积最大,葛仙米产量最多。

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3)

关于葛仙米,还有着传说。东晋医学家葛洪患疾,途经走马时采水中藻类为食,奇获身疾康复之功效,后献皇上。体弱多病的皇太子食之,病除体壮。皇上大喜过望,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

董文家的葛仙米稻田是当地最多的,他指着稻田说,他家祖祖辈辈种植葛仙米已有上百年,葛仙米生长环境非常特殊,水质和土地遇少许污染即软化消失。“绝对不能用尿素等化肥,水里有机质含量必须高。”他说,更为神奇的是,葛仙米不需要种植,每年在水质土壤优良的稻田里自动生长,就好像老天爷的馈赠。气温10℃至25℃时,水中就会冒出来,从4月可以一直采到6月。只要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夏季种完水稻,来年又会产出。

他在村里的扶持下,完善灌溉沟渠,从山上引来最清澈的泉水,让水自然流过稻田,经过一年的清洗,稻田生态才能年复一年保持不变。

贫困农户带头致富

疾病缠身,家庭贫困,董文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变他一家命运的,正是水中神奇的葛仙米。

董文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患有肝病,传承这家族的手艺,他对葛仙米难以割舍。当同村的大多数村民见葛仙米难种难养,早已放弃种植,董文却不曾想过放弃祖辈的事业。

说起葛仙米,董文回忆,小时候他和伙伴们经常打捞葛仙米当菜吃,“稻田里随便一捞就是一筐,不值钱。”董文说,农药和化肥普遍应用后,葛仙米却逐年减少,有些田里几乎绝迹了。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董文抓住时机租下附近村民的70多亩稻田,引来山泉清洗,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恢复原生态稻田,为葛仙米生长创造条件。稻田的土质、水质得到改善,葛仙米呈现出新的生机。

四五月采收完葛仙米,董文再种一季水稻,实现葛仙米、水稻双丰收。“原生态稻田产出的大米也更抢手,供不应求。”董文介绍说,如今,他家的稻田全部能产葛仙米,一年下来干货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田里产出的富硒大米也十分走俏,往往供不应求。全家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了50万元。

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4)

如今,董文成了千金村的致富带头人,建起了两层小别墅,还添置了一部拖拉机,日子越过越红火,身体也日益见好。

不仅如此,他还带动村民们一起种葛仙米,许多人在他帮助下也致富。千金村种养葛仙米的大户也发展到10多户,其余家家户户也种上了有机水稻。稻田里面做文章,村民端上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村里的葛仙米、水稻两大主导产业也蒸蒸日上。

董文知道,他的收获来自于坚守。

在他家,柴火灶上,董文煮了一碗葛仙米。记者品尝了一下,颗颗晶莹剔透,入口无味,爽滑鲜嫩,顺着唇齿进入腹中。葛仙米的吃法很多,有焯熟凉拌吃的,有用鸡汤火腿煨的,有蒸的有炒的,甚至还有做成甜品的。

无论何种烹饪,葛仙米味道清新、鲜美,口感独特。很难形容它的口感,又嫩又爽又滑,有点像新鲜的木耳。“别看味道一般,但营养价值高着呢。”董文笑着说,当地人淳朴善良,每有客到,必定煮葛仙米招待。

鹤峰走马白果(鹤峰走马神奇稻田自产)(5)

神奇之米造福一方

“千金村有556户18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370人,由走马镇文体中心、镇派出所两个单位结对帮扶。”千金村村支书包明红介绍,全村有稻田1700多亩,其中700多亩产葛仙米。

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瞄准葛仙米和水稻两大产业,帮助村民大力发展原生态有机农业,并注册了“千金大米”的商标,提升品牌影响力。

随着葛仙米价值日益攀升,走马镇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拓展发展的新路,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按照统一的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管理,助推产业强村富民梦。

2006年,该镇启动基地规范化建设,提倡生态种植水稻,保护性地开发葛仙米特色产业。

2007年9月,以主产地千金村为龙头,注册资金20万元,挂牌成立了“鹤峰县千金天仙米专业合作社”,成员54户,基地1500亩。通过规模经营,禁施农药和化肥,实行生产技术共享,带动更多的村民对水田的葛仙米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发挥经济效益。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38户,基地近6000亩。能实现干货产量2000余斤,产值逾400万元。

路子对,致富快,村民纷纷奔“钱”程。2013年1月4日,周家峪村村民潘贤章注册成立了湖北亿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该镇葛仙米产业“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的发展模式已带动当地农户5600多户。

“公司将扩大规模,同时为村民提供更优质服务,引导村民科学管理,争取葛仙米产值达到1亿元。”湖北亿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贤章对葛仙米的未来信心满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