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将为啥没有陆逊(三国陆逊真正厉害的人)
文|夏浅(富书专栏作者)
初读《三国演义》,谋士们的心智较量,将帅们的壮志比拼,总让人内心波澜起伏。
越往后读越发现,无论高深莫测的计谋,还是惊心动魄的对决,背后都是心态的博弈。
书中有个人物,虽没有盖世武功,却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三军大帅,稳坐20多年的辅国将军之位。
吕蒙夸他“才堪负重,终可大任”,孙权赞他“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他,就是在《三国志》中拥有单独列传的陆逊。
对于陆逊的成功,有人说是因为隐忍,有人说是懂得认怂,不管是“忍”还是“怂”,“心”都是根源。
有心理学家认为,心态是横在人生路上的双向门,人们可以把它转到一边,进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转到另一边,进入失败。
心稳气定,祸事转福;心急气躁,福中藏祸。
陆逊的人生诠释了一个道理: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急脾气”。
身怀才,戒急功近利
陆逊本名陆仪,出生在江东名门大族,好的出身并没有让他的人生比别人顺遂。
10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跟随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去其任所读书学习。
因袁术与祖父不和,唆使孙策攻打庐江,庐江失陷,不久后祖父病逝。
家道中落,童年坎坷,陆逊挺直稚嫩的双肩,勇敢承担起管理家族事务的重任。
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在当时的书生圈里小有名气。
孙权执政后,为了巩固江东政权,向江东士族们抛去橄榄枝,21岁的陆逊因此成为孙权幕府的一员。
刚上任那几年,他主持文秘工作,安守职责,做得游刃有余。
得知会稽有山贼扰民多年,陆逊上书孙权,请命招募和讨伐山贼。
温润书生的胸腔内也流淌着驰骋沙场的热血,官府都无法平定的贼乱,陆逊招兵讨伐竟一举平定。
通过策划几次成功的战事,陆逊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出来。
孙权很欣赏他,封了他官职,还将侄女许配给他。
一朝成为东吴的“乘龙快婿”,身份显贵,若换作别人,人生大可就此躺平,抑或凭借姻亲关系谋得更高的功名。
明明可以走捷径,但陆逊并无心钻营于此,偏偏凭实力出圈。
建安二十四年,长期驻守荆州的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据的樊城,孙权见机欲派吕蒙夺回荆州,而吕蒙见各关口都有士兵严阵防守,便称病躲回建业。
陆逊前去拜访吕蒙,并献上“药方”:派无名小卒镇守陆口,用骄兵之计迷惑关羽,定能取得荆州。
此计深合吕蒙心意,便向孙权力荐陆逊替他镇守陆口。
面对久负盛名的关羽,陆逊并不急于作战,而是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关羽极尽夸赞。
在关羽看来,陆逊只不过是个不足为惧的“孺子”,不值得大动干戈,故放松警惕,撤掉大部分荆州守军前往樊城。
最终,陆逊与吕蒙配合,偷袭荆州取得胜利,随后,孙权封他为将军、列侯。
出身好,领导器重,还与领导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关系,这些都是一个人爬上高处的绝佳背景,但陆逊并不急于求取功名,光耀门庭,反而埋头耕耘,夯实根基,终于在36岁时名利双收。
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凡事欲速则不达,越想走得稳攀得高,越要经历长久的磨砺和沉淀。
遭挑衅,戒锋芒毕露
《易经》有云:“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意思是君子即使不被人理解,也要独立不畏惧,保持内心的平和。
为拓展东吴大业,陆逊向孙权建议扩充军队,并得到极力支持。
同年,陆逊平定山越战乱,从当地民众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大大扩充了东吴的军事力量。
征兵过程中难免有百姓深受其扰,会稽太守淳于式借此上表弹劾陆逊,陆逊得知后不但不怪罪淳于式,反而认为他是个好官。
孙权问陆逊:“淳于式控告你,而你却推举他,是什么原因?”
陆逊答道:“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养百姓,所以控告我。如果我再说他的坏话,就扰乱了您的视听,此类风气不可长。”
面对他人的控告,陆逊不计较自己的声誉受损,不急于反驳,反而收起锋芒,以礼待之。
孙权因此赞他乃长者风范,一般人所不能及。
黄武元年(221年),刘备不顾众臣阻拦,一心想为关羽和张飞报仇,不但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且誓要灭东吴。
两军交战在所难免,孙权任命陆逊为东吴军队的总司令,一到前线,陆逊就发布坚守不出战的号令。
东吴那些老部将们倚老卖老,不愿听从号令,更是讥讽陆逊是胆小怕事的书生,不会带兵打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城外的蜀军为了速战速决,日日在阵前辱骂吴军。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吴军将领们受不了辱骂,个个摩拳擦掌欲要出战。
内有部下嚣张不服,外有劲敌辱骂挑衅,陆逊隐忍不发,收敛锋芒,还亲自到各关口抚慰将士。
刘备求战不得,越发急躁,时值天气酷热,遂将阵地转移到地形复杂的夷陵山林。
陆逊瞅准时机,命人一把火烧了刘备的七百里联营,蜀军几乎全军覆灭,刘备仅以身免,败退白帝城。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他冷静不争辩;对于敌人的挑衅,他理智不纠缠。
这是他赢得夷陵之战的关键,更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声音:被非议、被质疑、被挑衅……唯有暂隐锋芒,泰然处之,方能自渡。
正如《菜根谭》中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急脾气的人,往往事事不顺;心性稳的人,福气自会降临。
遇危机,戒惊慌失措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赞陆逊: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究奔白帝城。一日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自夷陵之战后,陆逊走上人生的高光时刻,威名响震魏蜀两国。
嘉禾五年,孙权亲自率兵攻打合肥新城,并派陆逊与诸葛瑾进攻襄阳,但孙权围城不久,士兵们染上疾病,又逢魏明帝率军增援合肥,失去“人和”的孙权只好通知撤兵。
未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陆逊的亲信韩扁在给孙权送信途中被敌军抓捕,这相当于把底细全都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
诸葛瑾得知后惊慌失措,急忙写信给陆逊,反观陆逊淡定从容,不仅没有下令撤兵,反而和各位将领们一起下棋、射箭,潇洒如往常。
诸葛瑾虽知陆逊此举自有用意,但事关全军性命,忍不住亲自前去问个究竟。
陆逊认为,唯有先稳定军心,谋而后动才能破局,切不可因自乱阵脚而给敌人可乘之机。
他深知草率的行动只会陷入危机,唯有谋划周全方有一线生机。
计策已定,陆逊与诸葛瑾率兵虚张声势,佯装继续向襄阳进攻,魏军早已被陆逊威名吓破胆,慌忙退回城内,陆逊一行人才得以脱离险境。
正如曾国藩所言:“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为处事第一法。”
越是危乱之际,越要沉住气,稳住心,才能斩获机遇,力挽狂澜。唯有临危不乱,方能得见海阔天空。
正是因为陆逊做事沉稳,进可攻退可守,才让孙权信赖有加,无论与他国的往来书信,还是国内的战事决策,孙权都征询陆逊的建议。
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请求在鄱阳招募士兵,孙权就此事咨询陆逊,陆逊认为该郡民众容易发动暴乱,不可急于前往招募,以免招募不成,反被逼为贼寇。
然而周祗思虑欠佳,行事冲动,不顾陆逊的反对,执意前去招募。
以吴遽为首的郡民果然作乱,周祗不但白白丢掉性命,乱民也因此攻占几个县城,附近两个郡县的惯匪见机响应,联合起来作乱,一时导致民不聊生。
收编乱民如同梳理乱绳,岂是轻而易举之事。陆逊临危受命前去平乱,他凭借多年的征伐经验,举措有方,最终乱民投降,平定三郡。
《增广贤文》中言:“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人在着急的时候,智慧往往会欠缺,唯有遇事不慌,三思而行,方能逆转危局。
有句话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深以为然。
在兵荒马乱的战场中,陆逊尚能全身而退,却在“二宫之争”的危机中无法自保。
当时,陆逊已官至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太子孙和与四皇子孙霸两派都倾尽全力争取的重要资源。
陆逊历来对党派之争保持中立,才得以明哲保身,但这次他不忍朝局动荡,乱了方寸,多次向孙权上书陈述嫡庶之分。
然而在孙权看来,陆逊此举有维护太子,结党营私之嫌,于是,一改往常信任的态度,严厉责问他。
陆逊因戒了一个“急”字,在有惊无险中荣耀大半生,却因晚年面对孙权的质疑和不信任时“破戒”,心中忧郁不能排解,伤及身体,最终愤懑离世。
观陆逊的人生,本可圆满收官,却一时操之过急,结局反转,令人惋惜。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唯有稳定的心态才是处事的第一智慧。
越想走得稳,越要心态稳;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戒掉急脾气。
作者简介:夏浅,富书作者,浅笑安然,感恩遇见,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