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出访回国(周总理出访回国)
在国人的印象中,周恩来总理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之后的国事、外交活动中,总是一副帅气、美好,颇具政治家风度的形象:言谈机智、神采奕奕,风度高雅、仪态翩翩……
这主要是因为周总理历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也非常注重细节。即便是在家里,周总理也总是衣着严整,连领扣也不放松,据说就连晚上就寝时,他也会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将衣裤一件件叠放好,第二天早上再按顺序从上到下一件件取来穿好。
正是因为几乎在任何场合,周总理都是衣冠整洁,举止得体,面带微笑,因此人们爱用“神采奕奕”一词来形容周总理。
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二十五周年留念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周总理曾经拒绝过这一评价,他甚至还反问在新闻报道中写他“神采奕奕”的记者:“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周总理的往事,一起来了解这位伟人曾经在国际舞台上留下的绝代风采,以及他那些“不那么神采奕奕”的时候。
1.“东方第一美男子”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周总理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形象,不仅在国人心目中成为了永恒,就连世界上许多人民也曾为他的绝代风华所折服。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席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也是周恩来总理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当时,除了苏联等少数几个友好国家外,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新中国并不了解,甚至持有敌对态度。
这时候,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中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展示新中国的形象格外重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每一个代表团成员将以何种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唱好这出“文戏中有武戏”的“国际舞台戏”,周总理特别交代:给代表团的每位成员做两套服装,一套灰色的西装,一套中山装。整齐统一,简洁明快,干净利索。
后来,正是这两套服装,让初登国际舞台的中国政治家们在世界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4年4月26日,会议在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畔开幕。中国代表团在首席代表周恩来总理的率领下,步入会议室。如今,我们仍然能通过一张珍贵的照片,目睹总理当年的风采:
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头戴黑色的礼帽,穿着一件及膝风衣,率领代表团成员大步走向会议室,走在最前面的周总理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目光坚毅,步履稳健,尽显作为大国领导人的潇洒与大气。
而当年,在场所有的外国记者和代表看到这一幕,都被中国的周恩来总理那特有的风姿、自信和非凡的领袖风范所折服,有的外国记者甚至用上了“东方第一美男子”这样的称呼来赞美周恩来总理。
在此后的3个月中,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的台前幕后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改变了新中国在其他国家的形象,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会后,一些参加了日内瓦会议的人士感叹: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在会上的舌战真是妙不可言!还有人评价中国代表团的此次表现:“苏联人将外交变成科学,而中国人使外交成为艺术!”
1955年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2.周总理改稿,拒绝“神采奕奕”1961年下半年,周恩来总理从国外出访归来,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当时也有很多记者到场报道这一消息。
第二天,周总理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他出访回国的新闻,当他读到“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这样的描述时,不禁皱起了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后,周总理叫来了办公室的值班秘书,指着这篇报道说:“你打个电话到报社去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到我这儿来一趟。”
值班秘书没多久就找到了那位写文章的记者,记者一听是周总理找他,很快就赶到了西花厅。
看到记者到了,周总理放下手头的工作,拿起之前看的那张报纸,表情严肃地反问那名记者:“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
其实在当时,“神采奕奕”一词常被用作形容国家领导人,后面有时还会加上一句“红光满面”,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说领导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用是不会错的,那么,周总理为何看到记者写他“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会生气呢?
周总理出国访问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原来,当时国内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持续的自然灾害使得全国很多粮食产区减产严重,全国各地的粮、油、蔬菜、副食品的供应极度缺乏,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饿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就连中央领导人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的,毛主席还给自己定下了“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的“三不规定”,最长时间7个月没有吃过肉。
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急民众之所急,为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心力交瘁,自然不可能“神采奕奕”。这名记者写当时的周总理神采奕奕,既与事实不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想到这里,那名记者也知道自己错了,忙向周总理检讨,说他当时写稿时只考虑到了国际方面的影响,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这才出了差错。
周总理沉思片刻,又语重心长地对那位记者说:“我们共产党人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全国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国家的总管,这种情况下居然还‘神采奕奕’?”
周总理还告诉这名记者,新闻的宣传要真实、准确,不能“上不合国情,下不安民心”。记者听了总理的谆谆告诫,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写稿时的用词不妥,心悦诚服地表示接受总理的批评。
3.周总理也有很多“不那么神采奕奕”的时候其实,周总理不仅仅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全国人民日夜忧心,从建国开始直到他逝世,二十六年里,他一直担任着政务院总理和国务院总理的职务,可以说是真正的“鞠躬尽瘁”,在此期间,他还有过很多“不那么神采奕奕”的时候。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中,周总理正在埋头吃饭,但是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眉头紧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常见的微笑。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3年6月9日,当天周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到延安访问,尽管周总理在外宾面前仍然保持着他一贯的风度,但其实当时他已被确诊为早期膀胱癌,身体状态大不如前。
在参观时,周总理发现,延安的农业还非常落后,人民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这使得他的心情非常沉重。
在参观中,周总理还打听了当年中央机关在延安时他的邻居们的情况,得知有一个邻居住得不远,周总理决定去他家看看。
当周总理来到老邻居家的窑洞前,看到眼前破烂的窑洞,以及窑洞中那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陈设,周总理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
当天晚上,周总理请这位老邻居一家到自己下榻的宾馆吃饭,面对眼前喷香的小米饭,很久都没有吃过饱饭的老邻居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后又倒了些白开水,将碗中剩余的一些小米饭粒冲着喝了下去。
这一幕被心细的周总理看在眼里,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从他的脸颊上落下,滴在了餐桌上,周总理连忙擦去眼角的泪,开始埋头吃饭。随从的摄影师按动快门,留下了周总理这张表情凝重、埋头吃饭的照片。
尽管这张照片上的周总理看起来憔悴不堪,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神采奕奕和风度翩翩,但却更让人感动:我们的总理,尽管此时他自己也疾病缠身,但他没有一刻不在为他的祖国和人民操心啊!
除了为人民的疾苦而忧心,晚年的周总理在“文革”这场特殊的历史风暴中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病气交加的他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神采奕奕”。
在1973年召开的一连串批判周恩来的会议上,江青等人对周总理的指责不断升级,甚至将“蒙骗主席”“丧权辱国”等帽子扣在了周总理头上。
面对反革命集团的这些强加给自己的指责,一向儒雅的周总理也动了怒,忍无可忍地在会议上拍起了桌子:“我周恩来一辈子是犯过很多错误,可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的头上!”
会议后,周总理的内心极度苦闷和痛苦,他身边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后来回忆:“那段日子里,……他不再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步履矫健,而是失去了往日周恩来特有的风范……”
周总理晚年的很多照片,虽然没有了他往年的那种精神风貌,但却更让人心疼:我们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哪怕重病缠身,也强撑病体处理工作,却还要遭受不白之冤!
结语
一个人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能看到风度翩翩、尽显大国领袖风范的周总理,也能看到还是“不那么神采奕奕”的周总理。
但我们知道,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无论外貌和风采如何改变,
周总理那颗永远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红心,
周总理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已经在人民心中矗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