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老的感人事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

国以民为贵,民以食为天。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在91岁高龄时仍然工作于田间地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在关心水稻问天气。

关于袁老的感人事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1)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人们已吃完午饭的时候,袁老走了,这一消息令人悲痛万分,国外网友也纷纷刷屏,悼念者更是买光了长沙的菊花。

在网络明星频出的时代,袁老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因为他是百姓的恩人,共和国的功勋,是时代最亮的星!

关于袁老的感人事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2)

袁老曾回忆大饥荒的年代:“那时大家都吃不饱饭,……有个婆婆讲,她说我现在吃餐饱饭,让我死都愿意。”

并提到“现在年轻人,不知道食物珍贵,浪费粮食,你们没有挨过饿,你们都是在米汤里面长大的。”这些话深有感触。

记得,刚入职场那会儿,在一次公司例会上,老板手里拿了一个小梨子,大家很好奇,心想老板怎么开会时还不忘记吃呢,这不太符合老板一惯严肃的风格呀。

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老板开口了,问:“你们当中谁昨天把这个梨子扔垃圾桶了?”一个年轻的男同事很是“勇敢”地站了出来:“是我,我不喜欢吃梨,加上那个梨子太小了。”

老板看了这个同事一眼,说:“你如果不喜欢吃,可以分享给其他同事吃,这都是公司花钱买的(盒饭中带的水果),太小就不能吃了吗?”说着老板咔的一口咬下去,把手中的梨子当着员工的面吃了起来(那个梨子老板洗过)。

那个同事别提多不好意思了,从那以后没再看到他“胡来”。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对于一个在物质条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着实舍不得浪费。光盘自然不在话下,看到浪费粮食的情景很是心疼。

记得,有一次在饭店吃饭,看到邻桌的青年男女用馒头沾菜汁,起初以为他们喜欢那样的吃法,谁知过了一会儿,沾满菜汁的馒头进了垃圾桶,原来他们是在用馒头吸油。

这一幕看得我别提多心疼了,当时真想冲过去“教育”他们一番,但转念一想,我是谁,年龄不比他们大,又不是他们的父母。看他们那么“嚣张”的样,不仅不会听,可能还会大吵一架说人家有钱乐意。

这样“浪费”的现象不是个例,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每天被倒掉的剩菜剩饭不知道有多少,有的可能还没有上过餐桌,就直接被倒进了垃圾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谁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懂,但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更多的是需要自律吧。

关于袁老的感人事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3)

袁老走了,很多网友表示,对袁老最好的缅怀就是好好吃饭,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关于袁老的感人事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4)

袁老并没有走远,他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虚的性格,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造福社会的胸怀,将鼓舞着很多年轻人,前仆后继,为了全人类的美好生活再接再厉!

今天,我们送别他,袁老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