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对这首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写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一代伟人毛泽东亲自创作。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1)

随着百万雄狮突破长江天险,革命的风暴震荡着蒋家王朝,古都南京重又回到了人民手中。趁着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我军应当乘胜追击,切忌学那割据一方的霸王项羽。

整首诗写得大气磅礴、铿锵有力,尤其是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揭示出了革命的正当性和必然性,蒋家王朝的覆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充分展现出了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气势,也折射出了一代伟人豪迈壮阔的胸襟。

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其实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句子。这首诗的名字叫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2)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时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雄伟异常。魏明帝景初元年(233),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

李贺的这首诗便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另类书写,他在其中注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以及自己真挚的情感,使得这一首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下面我们不妨来具体地赏析一下这首诗: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茂陵刘郎”指汉武帝,“三十六宫”指武帝当时的宫殿居所。

想当年武帝功勋何等卓著,16岁登位,三次远征匈奴,开辟丝绸之路,开创“汉武盛世”。然而晚年的他,却痴迷长生不老,终日炼丹求仙,穷兵黩武。

最终,所谓的长生不过是幻梦一场。繁华散尽,他还是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3)

昔日车马喧阗、花繁叶茂的宫殿内外,而今早已是一片荒凉,唯有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在默默诉说着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中间四句以拟人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所见所感。

魏国的官员驱着车马载运着铜人,前往千里之外的洛阳。路途上,那霜风凄紧,似要直直射入铜人的眼眸。

一个“酸”字,完全地将无情的铜人有情化了。

金铜仙人见证着汉王朝极盛时候的辉煌,也目睹着转瞬间的王朝颓败、人事全非。种种沧桑巨变,都令他满心凄怆、感慨万端。

而现在,自己又要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离开这个自己驻足已久、眷恋不舍的地方。

渐行渐远,眼前他曾无比熟悉的宫殿终于都面目模糊直至消失不见,前路陪伴着他的只有那一轮汉时的明月。

远行的苦楚、别离的不舍、兴亡的感怀,一时都到心头,他终于止不住地落下清泪来。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咸阳道上,一派萧瑟荒凉,此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望着天空中那轮孤月,听着耳边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当真是万千滋味在心头。

兰花之衰,既是因着秋风肃杀,更是为着同金铜仙人一般的愁苦情绪。

世间万物,凡有情者,就会有喜怒,有哀乐,有衰老凋谢。

于是有了这设想奇伟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你别看岁岁年年,苍天始终亘古不变,假使上天有情的话,它也会为着这人世的沧桑巨变而衰老的呀!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5)

司马光称这一句诗为“奇绝无对”,的确是有道理的,那种辽阔高远的意境、苍凉而博大深沉的情怀,仿佛可以洞穿人心。

李贺的这首诗,正是写于他“牢落长安”三年,终于托病、辞官归家的时候。

为什么说“牢落长安”呢?只因长安三年里,李贺一直处在苦闷、郁愤之中。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因父亲名“晋肃”,与“进士”同音,李贺无缘科举之路。好不容易在宗人的引荐下,做了一个从九品上的小官,日子却过得劳顿而枯燥。

此后他又做了三年幕僚,仍旧沉沦下寮,得不到重用。眼看着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明明才二十多岁,鬓间却已添了许多白发。

现实生活的苦闷,让他早早地就有了迟暮的伤感。27岁,就已病逝。

千古名诗词整首(却凭借一首诗名垂千古)(6)

天妒英才,王勃如是,李贺亦如是。

在中晚唐漫漫的长夜里,他独自守着窗前,望着天,头晕了,脸苍白,眼睛里飞舞着各色幻想。

这一曲《金铜仙人辞汉歌》,瑰丽而苍凉,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家国之哀、身世之悲、人生之恸。

200多年后,宋代的石延年为这句诗寻得了一个惊绝的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

1000多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则赋予了这句诗另一种恢弘博大——“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在泉下若然有知,他的诗句曾如此地为人激赏、流芳后世,也会欣慰一笑的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文中图片来自摄图网,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