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

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战国时代的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突然病逝。在织田信长于“本能寺之变”横死后,丰臣秀吉继承其遗志,转瞬之间便结束了日本长达百余年的动乱,成功实现了日本国内的统一。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在丰臣秀吉去世两年后,为争夺天下权力,日本最具实力的德川家康与秀吉爱臣石田三成公开对立,再次将日本扯入战火之中。从陆奥地区至九州岛,此次冲突产生的硝烟几乎蔓延了日本全境,并最终引发了日本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关原合战。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1)

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中,石田三成联合三奉行颁布《內府之条条》,细数德川家康罪行,打出讨伐家康的大义名分;而德川家康在名义的博弈中毫不示弱,迅速笼络丰臣重臣、高举源氏白旗,以效仿当年源氏举兵进京清扫逆臣。虽然双方在名分上都打出大义之旗,但关原之战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不忠不义之战。

关原合战的经过

既然要说关原之战是一场不义之战,便有必要先简略讲述关原之战的经过。

  • 矛盾的激化

秀吉临死之前,其子秀赖年幼不能当政。为巩固丰臣政权的统治,秀吉创造了五大老-五奉行这种相互制约的统治体系。另外在去世之前,丰臣秀吉还数次要求这些顾命大臣宣誓效忠并辅佐秀赖。

然而秀吉才逝世不久,其创立的统治体系便形同虚设。失去了秀吉的制约,德川家康开始蠢蠢欲动,意图替代丰臣谋求天下。为达目的,德川家康公然违背秀吉遗言,频繁与其他大名缔结婚约。此举毫无疑问违反了秀吉颁布的《太阁样御置目》,引起了石田三成与前田利家的弹劾。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矛盾由此浮上水面。

眼见着德川家康一步步蚕食着丰臣政权,秀吉的旧臣们却不能戮力同心对抗德川家康。造成如此局面还得从丰臣政权的内部矛盾说起。自丰臣秀吉统领天下后,便一直是重文轻武,此举也导致家臣中文臣派与武臣派的对立。举例来说,石田三成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之间如同水火般不容。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2)

石田三成

所谓“敌人的敌人正是自己的盟友”,与石田三成的矛盾也使得福岛正则为首的武臣派势力大多倒向德川家康。

当然丰臣政权的苦难并未到此结束,仅仅在丰臣秀吉离世的次年,前田利家也追随其步伐驾鹤西去。自秀吉死后,前田利家是名望与实力上唯一能与德川家康抗衡之人,同时其在世也极大限制了丰臣政权内部的纷争。如今前田利家作为支撑丰臣政权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德川家康的行为变得愈发肆无忌惮。

利家之死也彻底打破了丰臣政权中的政治平衡,失去利家的支持与庇护,石田三成迅速在政治斗争中败北,被迫返回近江佐和山城蛰居。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3)

前田利家

  • 石田三成起兵

在驱逐了头号政敌石田三成后,德川家康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身上。自本能寺之变以来,上杉景胜与丰臣秀吉长期保持同盟关系。若要蚕食丰臣政权,上杉氏便成为了不得不率先消灭的敌人。

庆长五年初,德川家康断定上杉景胜有意谋反,并且要求上杉景胜上洛解释。然而上杉氏乃名门世家,自认为谋反一事子虚乌有,纯粹是德川家康对自己家门的侮辱,因此拒绝上洛。于是,德川家康以讨伐景胜为名,召集天下大名出兵攻打会津。

与此同时,得知了德川家康率军东进攻打上杉景胜的消息,石田三成迅速邀请挚友大谷吉继进入佐和山城共同谋划讨伐德川家康。计划已定,石田三成立即邀请毛利辉元进入大阪城,打着奉秀赖之命讨伐家康的名义起兵(史称西军)。进驻大阪城后,石田三成向众大名发送《內府之条条》,斥责德川家康违背已故太阁遗命,呼吁众大名共同举兵讨伐德川家康,以报答太阁之大恩。

得知石田三成于自己身后起兵,德川家康为之大惊,并迅速召开“小山评定”决定折返与石田三成决一死战(史称东军)。在此期间,石田三成率军进入大名宅邸强行夺取人质,之后更是向东攻陷伏见城。再之后西军趁胜追击,攻打伊势国内的东军势力。八月-九月,东西军近二十万军队陆续进入美浓,最后的关原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4)

大谷吉继

  • 关原之战的落幕

如众所知,关原之战于庆长五年(1600)九月十五日爆发。因为小早川秀秋等人的反叛,石田三成军全线瓦解,仅仅数小时内,这场决定着日本未来的战争便以德川家康的胜利告终。西军大谷吉继壮烈牺牲,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等人逃亡。

关原之战胜利后,德川家康继续西进扫荡残余反抗势力。九月十八日,东军攻陷石田三成居城佐和山城。另一方面,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得知西军战败后,随即离开大阪西之丸,搬到城下的宅邸向家康表达臣服之意。

九月二十二日,德川家康与毛利辉元讲和,并且命令藤堂高虎、浅野幸长、黑田长政等人率军进驻大阪。二十七日,德川家康本人亲自进入大阪城中,扫清了所有反抗势力,一人掌握了丰臣政权的实权。

随着“丰臣体系”的名存实亡,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成为了新时代的权力中心。在如此局面下,石田三成等人被绑上刑场处刑。而原先从属于毛利、三成的西军势力,也陆续遭到减封、改易的严酷处罚。至此,日本天下正式“改姓”德川。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5)

关原之战

在讲述完关原之战的前后经过后,接下来咱们便来分析关原之战为什么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不忠不义之战。

不忠之战

关原之战中十分有趣的一点:尽管交战双方都申明了为丰臣政权讨伐逆贼的大义名分,但丰臣政权本身却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其实丰臣此举不难理解,因为交战双方的目的皆不是为了维护丰臣政权的稳固,丰臣政权无论加入哪一方,到头来也只不过是帮助了自己未来的敌人。交战双方两败俱伤,才是丰臣政权最渴望看到的结果。

自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以来,昔日称霸一方的大名都屈膝臣服。然而作为天下人的丰臣秀吉,自然明白独立已久的诸位大名只是畏惧自己的权威、不是真心臣服。为防止自己死后丰臣体系的解体,秀吉创立了五大老-五奉行的政治平衡体系。

为达到鲸吞天下的目的,在秀吉死后,德川家康一直致力于打破五大老-五奉行的政治平衡。在前田利家死后,德川家康率先驱逐石田三成,之后又迫使前田氏屈服,最后更是公然出兵讨伐同为五大老的上杉氏。德川家康一列举动的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6)

关原合战屏风

德川家康企图替代丰臣政权执掌日本,其心自然不忠。那么率军讨伐家康的石田三成、毛利辉元等人,又是否就是出于对丰臣政权的忠诚发动战争呢?

此问题的答案也十分明显!在石田三成等人起兵后,便迅速率军进入大阪,并联合三奉行颁布《內府之条条》,其所作所为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另外,进入大阪之后,石田三成军公开抢夺各大名送给丰臣政权的人质,此举也无异于作乱造反。

最后,进入大阪城中的石田三成与毛利辉元,随意对天下大名下达奖惩令,实质上也架空了丰臣秀吉创立的五大老-五奉行政治体系。从这点来讲,石田三成、毛利辉元与德川家康无异。双方为争夺权力进行的关原之战,虽都打着忠于丰臣氏的名号,但实际上都架空了丰臣政权的权力。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双方根本毫无忠诚可言。

不义之战

关原之战最大的不义,便是将统一的日本重新拖入内战之中。纷乱战国持续一百余年,至丰臣秀吉出阵关东才趋于统一。然而日本国内这短暂的和平也仅仅持续了十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几乎将整个日本拖入战火。

在石田三成、德川家康等人的设想中,关原之战绝非一战定胜负的短暂战役,而将会是一场规模不下于”应仁之乱“的巨大内战。黑田孝高、真田昌幸等同时代的枭雄也认为此次大战之后,日本毫无疑问会被重新拖入战国,进行新一轮的实力洗牌。如果纷乱战国再续,百姓只怕是惶惶不可终日。

可见在战争的开始,即便双方都预料到此次大战会将日本重新拖入内乱,但为了权力的争夺,双方皆没有放弃之意。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皆以一己私欲引发战乱,可谓是最大的不义。

关原之战最后的结局(一场双方都自称正义的不义之战)(7)

黑田孝高

结语

对百姓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关原决战得以短期结束,其破坏力也远远不及将日本带入战国的“应仁之乱”。关原之战后,由于德川家康的处置妥当,各路大名皆屈膝投降,这场波及整个日本的“战争巨浪”也在石田三成死后逐渐平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