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复卦详细讲述(柏峻峭解读易经)

《易经之变易》一书是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于2014年底完成,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的将该书与大家分享,先睹为快,敬请大家关注!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联系作者。望尊重版权!

易经复卦详细讲述(柏峻峭解读易经)(1)

四、蒙

易经复卦详细讲述(柏峻峭解读易经)(2)

《序卦传》: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屯卦是阴阳之气充盈的状态,此时,阴阳相交,万物始生。刚诞生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就会进入蒙昧幼稚的状态,所以屯卦之后就是蒙卦,蒙就是幼稚。

《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屯与蒙是一对往来卦,又互为综卦。屯是始生之卦,初生之物刚刚显现,看不出差异,对于植物而言就是种子刚刚发芽的阶段,对于动物而言就是哺乳阶段。而蒙的状态是“杂而著”,杂指的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纷繁复杂,反应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蒙”本意指的是一种小草的名字,即菟丝草,因其生长过程中,善于吸附、缠绕和覆盖它物,从而引申出蒙具有覆盖、隐瞒、昏暗、愚昧、无知等意义。所以,“蒙,杂而著”,很好的体现了生物幼年阶段的原始状态,那就是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差异性和竞争性。

人的少儿时期就是蒙的阶段,少儿的个体差异已经表现出来,有的喜欢攀爬,有的喜欢游泳,有的喜欢奔跑,有的喜欢静思,每一个少儿都有自己的喜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少儿的特点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都能健康的成长。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山下有险。”蒙卦,上卦艮山代表着阻挡、阻止,下卦坎水代表着险陷。蒙就是面对高山流水,不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一切都是懵的。

“险而止,蒙”,前有高山阻挡,后有流水险陷,真是困难重重,更不知道如何排除险难,所以退犹豫不决,深感蒙昧,可贵之处在于能知止,艮为止。蒙也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初始认知,见险能知止,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就是蒙昧无知,在无知的情况下却能遇险知止,而不鲁莽行动就是亨。“时中”就是不进不退,暂时的停下来,保持中正。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来求我,求我开蒙启智,我就答应他的请求。蒙昧无知的儿童遇到困难能向智者求教,这种行为难能可贵,所以说“以亨行”。

“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筮就是占卜,一开始按照《易经》的道理告诉他,要保持阳刚中正,可他听不懂,再三地给他解释,他依然迷茫,所以就不必再给他解答。

对于蒙童的教育是一个难题,用正常的道理去给他解释,他可能更听不懂,用他能理解的道理去回答他的问题又太浅显,他会接下去问更多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太强,所以有专门针对蒙童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蒙以养正,圣功也。”把一个蒙童能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志气的人,开启蒙童的智慧,使儿童能走出蒙的状态,其功劳可以和圣人相比。蒙童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这个阶段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上卦为艮山,象征着阻碍,同时也象征着坚定刚毅,下卦为坎水,虽然代表着坎险,同时也象征着智慧和灵气。当艮山坚定刚毅的个性没有被约束时,那就是原始的野蛮和霸道。当坎水的智慧和灵气没有被开启时,那就是任性、幼稚和无知。面对蒙的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果行育德,启蒙开智。果行就是果断的快速的行动,《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培养蒙童的言行一致的品德。育德就是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启蒙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启蒙就是把杂乱无章的事物进行规范,使它变得有序。

蒙卦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卦,《易经》的哲理就是来帮助人们启蒙开智的,并在此基础上,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儒家经典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无不是帮助人们启蒙开智的大学问。

启蒙,是生命的开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在人生的这一页纸上,画成什么就是什么,再也无法抹去,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古代有启蒙礼,启蒙礼包括“端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诵读弟子规”等,毛笔五行属木,木克蒙卦的上卦艮土,艮土象征大脑壳。朱砂为离火,离火升腾下卦坎水,使智慧之水得到启发,古人制礼一定是参考《易经》来制礼。

蒙不仅仅只有儿童才有,当成年人遇到自己专业以外的事,或者是自己不懂的事,也是一种蒙态,也需要别人为我们启蒙。万物都有蒙的时期,如何能启蒙?

首先,要“险而止”。遇到危险能知止,止而静,静能生慧。如果不能知止,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那是最可怕的,轻举妄动,必然有灾祸。“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一种鲁莽。

其次,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祈求智者为自己启蒙,这是最直接的办法。智者以及智者的书籍都是自己最好的导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自己能够虚心求教,任何人都可能启发自己的智慧。

最后,就是从实践中获得智慧。导师所讲的道理,自己不一定就马上明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慢慢的体会和总结。

(待续)

【作者简介】柏峻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国学易经的研究者,柏老师研究易经哲学多年,著写了《柏话易经》和《易经之变易》两本书作。他对卦爻辞的解读不同寻常,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玄之又玄的易经智慧走下神坛,惠及大众,开启心智。多次被省市电台邀请做节目嘉宾,常年在各大书院主讲《易经大智慧》,大力推广、宣扬国学,并开播了微课堂,同样的《易经》,不一样的观点,全面系统地讲解了64卦,深得广大国学爱好者的支持。

易经复卦详细讲述(柏峻峭解读易经)(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