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墙角为何种芭蕉(植此青绿苏州这样为树)
春风十里,“植”此青绿。今天(3月12日)是第44个植树节,更是《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正式颁布20周年。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重视守绿、护绿。在城市不断蝶变过程中,为树让路,已然成为苏州城市更新中的新常态。而“路中树”的出现,是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是对城市文化最好的致敬。
守绿更添绿,掀开苏州2021年的绿色答卷:2021年,苏州全市新增及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全市完成造林绿化3935亩,实施森林抚育3万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0.52%,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4%……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无不彰显着苏州城市治理的温度、力度和精度,更镌刻着苏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的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温度:为树让路,成就古城与古树的人文佳话
3月的凤凰街,春意盎然。机动车道旁两排冬青树,树叶随春风沙沙作响。非机动车道旁的银杏,还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长出新叶。脚步匆匆的行人们,或许很难注意到,路边有一棵近400岁的黄杨树,树干斜斜地朝向一边长着,栉风沐雨。
树干上的保护铭牌显示,这是一棵树龄约为380年的黄杨树,保护等级为一级。
而对于在凤凰街旁的定慧寺巷生活了77年的老苏州朱坚来说,走出家门,来到巷子口,抬头看看这棵黄杨树,已成为生活里的一种仪式。
朱坚告诉看苏州记者,这棵黄杨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个庭院,小院主人和他的母亲年纪相仿,儿时常常跟着母亲来串门,在小院里抬头仰望这棵古树。
后来,他又见证了这棵黄杨,从小院里“原地搬家”,成为马路边的一道风景。如今小院和院主人都已经不在,但看到这棵树,朱坚依旧会为当年的“路让树”连连点赞。
他告诉记者,以前的凤凰街,只是十梓街以南的一段。而十梓街以北的这段,则称为甫桥西街。“最早的甫桥西街只有两三米宽,解放后拓宽过一次,如今机动车道旁的冬青树,正是当年栽种的行道树,也有70年的树龄了。”
一段来自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的文字,印证了朱坚的说法。“凤凰街的北段于50年代拓宽;90年代中期,作为城区东侧内环线的主干道开始实施全面改造,至1999年完成全部改造计划,道路拓宽到了30米。”
在市地方志办对凤凰街的描述中,特别提到了这棵黄杨树——“在156号宅院中,还保留着高达5.5米的瓜子黄杨,在岁月的人来人往中固守着脚下的一方土地,顽强地生长……”
90年代凤凰街第二次拓宽时,黄杨树所在的小院拆迁,当时朱坚一度担心,这棵黄杨也会被砍伐。但随着道路拓宽的施工全部完成,朱坚惊喜地看到,那棵黄杨树非但“逃过一劫”,树周围还建起了圆形花坛,既保护树木,也提醒过往车辆避让。
就在记者的寻访间隙,一位绿化环卫工人走到花坛边,为黄杨树锄草。这位师傅表示,自己负责这一片的绿化工作,日常会留意花坛的杂草生长情况,定期锄草。
记者从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了解到,2021年4月1日,市局将部分绿化职能下放至姑苏区属地管理,姑苏区范围内(不含古典园林)的古树养护工作,正式移交到区住建委下属单位——区绿化管理站负责具体实施。
姑苏区绿化管理站技术科负责人李华告诉记者,目前黄杨树干上有两处灰色的涂抹痕迹,是前些年古树出现伤口时,使用的愈合涂抹剂。
李华介绍,除了位于陶家弄3号的另一棵黄杨树,凤凰街上的这棵树是目前古城区范围内,市民路过就能欣赏到的“古黄杨树”。“可喜的是,这棵树目前没有明显的枯枝,生长状态健康,我们也会持续做好日常养护和定期检查。”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监察所主任胡峻告诉记者,《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3月12日起正式实施,距今整整20周年。但早在上个世纪,苏州就大力宣传鼓励单位和个人做好古树的保护管理工作,因此也留下了不少“路让树”的佳话。
20年前,随着《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古树名木。若因特殊情况确需移植古树名木的,应报经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2021这一年,苏州组织全市开展保护巡查56次、3400株次,启动省、市级抢救复壮试点示范工程,按照“一树一方案”原则,对生存环境较差、生长势衰弱的95株古树名木开展精准复壮,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于是,我们如今在姑苏古城,可以看到不少千百岁的古树仍在原址,像一双双历史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城市变迁和世间幸福,让城市的昨天与今天、记忆与现实在此交汇融合。保住城市古树,方能留住城市根脉,记住那一抹乡愁。
精度:因“树”制宜,打造苏州精细化治理的绿色样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一棵树也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这些年,苏州在不断推进新规划、新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城市古树、维护好绿植生态系统”也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在姑苏区的枫桥路与西环路交叉口、安徽会馆西边的草地上有三棵古树。2002年苏州市政府在建造西环高架时,为保护这三棵古树——两棵约190年的银杏和一棵约140年的罗汉松,将安徽会馆向东平移100米。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城市绿化处处长向华明介绍:“当年为了保护这三棵古树,增加投入千万资金,将该段的西环路高架一分为二。同时,将边上的安徽会馆向东平移100米左右。”
安徽会馆秘书长王凤巧告诉看苏州记者,苏州“为树让路”、“为树迁馆”的故事,让她感受到了苏州市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绿植生态系统,抓生态、抓文化传承、抓古城保护的“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决心。
苏州善待珍贵的古树,同样也保护着每一棵存在这个城市里的平凡之树。
在苏州工业园区融安街,中铁十局城轨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项目部内,有一棵香樟树,已成院内一景。香樟树的躯干从根部分成三岔向上伸张,枝干粗壮遒劲,虽然并不是特别高大,但却显得尤为“精神”。树叶密密麻麻,却不显拥挤。远远望去,就像随风涌起的一团“绿浪”。
很多人不知道,这棵树与项目部之间,还有着一个“为树让路”、因“树”制宜的故事。
在2020年4月,中铁十局城轨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项目部开建,路边的这棵香樟树,一度成为项目建设的难题。按照常规操作,项目部驻地手续获批后,可以把这棵树移走,充分利用土地,建造更宽敞的办公楼。
该项目的党支部书记王传武告诉看苏州记者,“树木没有贵贱高低,大树挖倒只是几分钟的事,但树木成材却要数十年。就这样砍伐太可惜了。”最终,几经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把树留下,把办公楼的位置往西移,让出大约400平方米的空间。
不仅如此,为了保护和利用绿色资源,中铁十局城轨公司还想了个法子——为这棵香樟树特建了一座200平方的“口袋公园”。
如今,项目部围绕这棵树在其周围建设了一个文化休闲小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等等,还为这棵香樟树制定了一张“身份证”,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可以阅读项目部工作人员与这棵树的故事。
细微平凡之处彰显的不平凡。从珍贵古树到普通的树,我们看到了苏州尊重每一棵树的城市建设理念,这也正是苏州这座城市“润物细无声”的涵养和文化底蕴。
事实上,近年来,一座座类似于这样的“口袋公园”陆续出现在苏州街头,据悉,2021年苏州全市范围内共新增或改造100个“口袋公园”。这些触手可及的苏州特色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市民活动空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苏州厚植绿色自然资源,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先进体现。
力度:守绿添绿,谱写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鲜亮底色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苏州作为一座2500年历史古城,近年来,大力倡导守绿添绿,在守护苏州生态底色的篇章上下足功夫。
掀开苏州2021年的绿色答卷:苏州全市新增及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及改造100个口袋公园,实施改2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全市完成造林绿化3935亩,实施森林抚育3万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0.52%,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4%……成绩斐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苏州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立足2022,苏州市将如何继续守绿添绿,谱写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鲜亮底色?
苏州市林业站副站长唐建告诉看苏州记者,2022年苏州将按照“山水林园湖”一体化发展新要求,以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的“公园城市”为目标,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完成营造林33500 亩,新建绿美村庄9个,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苏州林业和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绘就最美生态底色。
征途虽遥,初心永存。当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博弈时,苏州“身体力行”,用一个个“为树让路”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城市更新为树木“让路”,便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根”。
来源: 苏州广电看苏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