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凝珠能不能放外面(洗衣凝珠当糖果)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前两天看到一则视频,一名2岁的幼童将色彩鲜艳、形似果冻的“洗衣凝珠”误当成了糖果,食用后呼吸困难、神志模糊;好在发现及时,经紧急送医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作为妈妈,看着孩子这般难受,真是心疼无比。#小童把洗衣凝珠误当糖果吃#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大宝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玩一种很小很小的珠子,泡到水里,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水弹,看起来很是漂亮。
我当时看着这些东西,就有些本能的紧张。色泽艳丽,且看起来Q弹,孩子一不留神就拿着进嘴了,多可怕。
所以,我就不让大宝再玩这种东西了。后来,他们幼儿园班里有一个女生,真的趁家长不注意吃下几颗水弹,好在是吃的不多,最终虚惊一场。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上周小宝生病,看的是中医,开的是苦药,唯有一盒头孢的分散片,倒成为小宝嘴里甘之若饴的“甜药药”。
每每其他药愁眉苦脸的吃完之后,“甜药药”就成为小宝欢呼雀跃,并且要自己动手去冲泡的药。
当吃药的疗程结束,小宝也差不多恢复健康了之后,我就把还没有吃完的药片放到了小药柜里。结果昨天晚上,我发现小宝一脸神秘的看着我,秉着“反常即有妖”的原则,我急忙问他发生了什么?
小宝兴奋的把小手伸出来,手心里赫然是头孢的小药片!
真真是吓坏我了。赶紧去检查了一下药柜,然后立即上锁。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在孩子2-3岁之间,他们更是会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发扬的妥妥的。
但凡看到漂亮的、可爱的、吸引人的东西,总是会忍不住想要用手摸一摸,用脚踩一踩,最好是放到嘴里尝一尝。
如果遇到曾经吃过的好吃的,他们还会自然不忘。可是却完全不知道,有些东西,表面看似一样,实则相差千里。
可是孩子们却无知,也无畏啊!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照顾孩子,本就需要事无巨细的操心。
我们家姥姥曾经说,“看孩子”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不要一心二用。“看孩子、看孩子”,就是要孩子随时在自己的视线以内。
其实,在我们看似温馨、安全的家中,还是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让人防不胜防,但又不得不防。
比如手机的充电线、墙上的插头、能够攀爬上去的书柜、不太稳固的三脚架、看似放在墙上的镜子……
孩子的动作往往是自然连贯、一气呵成,往往你还在处理他上一件事情,他已经开始做第二件、第三件危险的事情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这个时候,让孩子懂得“规则”、明白爸爸妈妈说的“不”,很难、很难。
比如每每小宝在小公园里玩的开怀,到了回家的时候,他就会和同玩的小朋友一脸兴奋的直冲出小公园的大门,扑向大街!
这个时候,往往就会看到几个孩子的家长,几乎同时在后面开始一边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一边开始跟在孩子后面狂奔。
孩子呢?他们往往是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对家长的喊叫充耳不闻,也毫不理会,才是常态!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昨天闺蜜给我讲,她正在家里做饭,一回头发现她家3岁的小宝,悄悄的走到她身边,拿走了锋利的尖刀,然后踉踉跄跄、开开心心的奔跑而去,丝毫没有顾及厨房的地板曾经让他摔过多少次跟头!
把闺蜜吓得,又不敢喊,又狂担心,后来她说自己的心脏病就要被吓出来了!
可是,当她很郑重的和小宝说“不可以”的时候,小宝却笑嘻嘻的拿出一个关于“不可以”的著名绘本,口齿不清又得意洋洋的告诉妈妈:“妈妈不可以总是说不可以啊!”
……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必须承认,当妈妈说“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却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战”欲望,“不”也就成为了妈妈发出的噪音了!
不妨试试这个改良后的游戏——木头人木头人是个孩子们都蛮喜欢玩的游戏。
当孩子都放松各做各的事情时,忽然有人喊一声“木头人”,那么大家就都一动不动了。
而我和孩子玩的是改良版的这个游戏:我放开音乐,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各种事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突然,我关掉音乐,并喊“123”,此时不管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下的状态不能动,就像木头人一样。
当音乐开启,就相当于解除了“木头人”的封印,可以继续做各自喜欢的事情。
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因为“木头人”而保持不动。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有天晚上,当小宝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风一样的在小公园里疯跑向大门口的时候,我跟着后面突发奇想的叫了一句“木头人”!
小宝想都不想的立即定在原地不动了。
好有神奇的效果啊!
这样,“木头人”则变成了我们的安全词——每当我喊“木头人”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再忽略我的指令。最重要的是,这使得我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他们企图触碰的危险。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安全词,一定不要设定太多,更不能成为口头禅。否则很快就和“不可以”一样,被孩子们弃之脑后哦!
愿#小童把洗衣凝珠误当糖果吃# 这样的悲剧不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