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

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1)

衍太太是鲁迅散文《琐记》中的人物,在他的另一篇散文《父亲的病》中也有出场。

这个女人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据考究,她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但实际年龄跟鲁迅的母亲差不多大。

在绍兴覆盆桥周氏房族中,鲁迅所属的“智房”一系又分为“兴房”“立房”“诚房”三个分支。“衍太太”原本是“诚房”叔祖周子传的太太,后来周子传病故了,她和族侄衍生像夫妻一样同居在一起了,所以人称她为“衍太太”。

从她在丈夫死后不守寡,还跟族中侄子同居的行为来看,她应该算是反封建追求婚姻自主的前卫人物。

但衍太太的品行并不好。在《琐记》中,鲁迅记载了衍太太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鼓励小孩子吃冰

鲁迅小时候与小伙伴们淘气,冬天天冷,水缸里的水结了薄冰,他们早晨起来便吃冰玩。换作别人,比如沈四太太,就会阻止他们:“不要吃冰!会肚子痛!”而衍太太却不会,她会笑眯眯地鼓励孩子们:“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二、给小孩子看春宫图

年幼的鲁迅去衍太太家里玩,当时她跟她男人(应该是衍生)一起看黄书。见鲁迅来了,他们便将书塞在他面前,说:“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鲁迅看书上画着房屋,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却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就快活地大笑起来。

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2)

三、教孩子打旋

鲁迅十多岁了,与小伙伴一起比赛打旋子,就是站在原地转圈玩,看谁旋得多。衍太太见了,就在旁边帮着计数:“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忽然正旋着的阿祥跌倒了,恰好其婶母走过来,于是衍太太就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四、用水粉给孩子消肿

孩子们玩耍时不小心将头碰肿了,若回到自己母亲那里,必定会受到训斥,好一点的是给擦一点药,不好的不但没有药擦,还要吃几个栗凿、挨一通骂,到衍太太那里却不会,她必定立即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肿处,称这样不但止痛,而且将来不会留疤痕。

五、教唆孩子偷东西,并散布谣言

鲁迅在父亲故去后,家中经济拮据。有一次他去衍太太那里闲聊,称手里缺钱用,衍太太怂恿他:“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鲁迅称母亲没有钱,衍太太就说可以拿家里的首饰去变卖,鲁迅说家里没有首饰,衍太太就说:“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家里橱柜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不到一个月,就有流言传出,鲁迅已经偷家里的首饰去变卖了,对此,鲁迅自己也在文中称:“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

此外,鲁迅在散文《父亲的病》里,还写了一件事,他父亲奄奄一息时,衍太太叫人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然后教孩子大声地喊“父亲”,期盼这样能够挽救回来。结果是越喊他父亲越喘不上气,最后咽气身亡。

这件事据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说不是衍太太干的,是另一个女人“长妈妈”,但鲁迅把这件事安在衍太太身上,把父亲之死归罪于她,可见他对衍太太是多么地痛恨!

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3)

衍太太的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为小孩子好,实际上却是纵容他们的欲望,害他们。

孩子吃多了冰会拉肚子,看了春宫图会想入非非,打多了旋子会晕倒摔跤,至于用酒精掺水粉治疗伤口,如果有效,还要跌肿药干嘛?还有她教唆鲁迅偷母亲的钱,人家没做,却散布谣言说做了,最后害得鲁迅名誉受损,愤而离乡。

由此可见,衍太太是个心术不正、两面三刀、损人利己的女人。

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可能要归源于她丧夫后与侄子衍生同居生子的事。

衍太太是衍生的族婶母,亲戚关系应该说是很疏远了,但在封建大家族中,他们的结合势必不能被接受。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就对于衍太太和衍生的事很是不满,据说他曾在堂前讲《西游记》,以“猪八戒进了盘丝洞”这一节来挖苦衍太太和衍生。

所以说,衍太太和衍生在家族中是伤风败俗的存在,他们被钉在了耻辱架上,要面对世俗的流言蜚语,遭受“乱伦”“不守礼教”之类的唾骂。

衍太太在成人世界里活得不得志,必然积累了满腹怨气。她无法把这些怨气发泄在看不起她的大人身上,就报复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以达到一定的心理平衡。

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4)

对于衍太太,鲁迅在《琐记》中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用反讽的手法评价,说: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绝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衍太太对自己儿子所谓的“狠”,其实是严厉,不让自己家孩子调皮捣蛋,为所欲为。

而对别人家孩子所谓的“好”,其实是包庇、纵容,任别人家的孩子杀人放火,她都不干己事,幸灾乐祸。

像衍太太这样的人,其实很常见。记得我小时候,也常被大人戏弄,做“打旋子”“骂祖坟”之类的傻事。

我家后门有个媳妇,比我妈年纪大好几岁,但她一直生不出孩子,试了很多医术偏方都没有用。因此,她性格比较暴躁,总是指使我给她做这做那,还给我取很难听的绰号。每当看我摔倒,或是做了什么傻事,她就幸灾乐祸地笑。

小时候鲁迅认为衍太太是一个(鲁迅的童年阴影衍太太)(5)

在二十年前的乡下,鸡蛋是比较珍贵的东西。她就总是怂恿我偷家里的鸡蛋,然后我们一起在火堆前烤鸡蛋吃。

我小时候认为她这是为我好,似乎我们是好朋友。而现在看来,她也属于衍太太那种人,在大人的世界里不得志,就在孩子的世界里发号施令,作威作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什么孟子的这句话会成为醒世格言?说明在现实中,很多大人做不到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他们对自己有直系血缘关系的老人、孩子,出于本能,会善良相待,但对别人的老人小孩,未必如此。

老人、孩子,都是现实社会里的弱者。大人在孩子面前,未必都是榜样,也可能是祸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