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错中求解的解题思路(读正负还是读加减)
读正负还是读加减?从一道学生错题说起
七年级有理数运算,是从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道关卡,能够顺利学成有理数运算,无疑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混和运算阶段,是七年级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阶段,各类错误层出不穷,而对学生错题背后的错误思维,必须予以纠正,否则这类思维上的错误,会一直伴随整个初中阶段,等出现严重后果再治,就来不及了。
恰逢一次校内听课,从七年级课堂作业中,发现混和运算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运算顺序的确定,在课后交流中,就讨论了教学中到底如何避免这类学生错误。
例题
在有理数混和运算中,有一类学生错误经常出现,就是运算顺序的确定特别是和加减运算符号相同写法的正负号,“ -”区分不开,极易导致误判运算顺序。
很显然,无论错解一还是错解二,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运算顺序颠倒,那么,学生究竟在写下这个过程的瞬间,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如果是纯粹的正数之间的运算,不涉及带分数和负数,相信错误率会降低很多。在混和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按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出现顺序错误,肯定是因为对算式中的运算理解偏差,而导致理解偏差的唯一可能,就是正负号被误判为加减号。在错解一中,学生想的是前面的-8和4先相加,然后再算除法,至于为什么不先算除法,因为后面的(-2)很陌生,有括号,但括号中又不能算,属于未知事物,最安全的做法是先把已知的算了,于是那一瞬间,我猜学生脑子里想的是安全第一,这样不会写错。但是这并非老师布置练习的目的,练习的目的是用运算规律,其实老师希望的是这时脑子里想的是运算规律,而不是“会不会写错”。
在错解二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将最后两个带分数先相减,这个时候的学生思维是,发现一对相反数,老师说相反数可以抵消,所以相加为0,至于相反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抵消,没有细看,或者说当初就没的听进去。这类错误的根源在于学习相反数的时候,对于它们和为0印象“过于深刻”,从而导致忽略了它应用的环境,即在加法运算中,两个相反数才能互相抵消。
这两个错误中,我们都发现,请犯错的学生来读题,都会读错,那这道题正确的读法是什么呢?
应读作“负8加上,4除以负2乘以4又3分之1,减去4又3分之1”,请注意,刚才的读法中,同时出现了负、加、减,它们虽然写法相同,但实质却不同,读正负,我们称之为性质称号,读加减,我们称之为运算符号(叫别的也行,只要能有效区分开来),让我们将运算符号用红色标记出来,再来看原题:
按上述方法对各符号进行标记,以便于区分,坚持一段时间,七年级学段中,有理数混和运算的错误,应该会减少许多。
本题除了运算顺序容易出错外,还有一类数——带分数的运算,在有理数混和运算中,为了避免麻烦,最好的方法就是统一将所有带分数都转为假分数,因为从整个初中三年运算来看,带分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七年级上学期,而随着运算的深入,带分数越来越显得“过时”,它和“÷”号将慢慢进入遗忘角落,因此,在七年级之初,就有必须将它渐渐清理出去,老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或练习时,应有意识地避开使用带分数,改用假分数。
目前还有部分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依然采用了带分数,这并不是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和小学阶段进行衔接,而随着假分数和分式的出现,它们会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关于混和运算中的带分数,除了练习熟练度,并没有太大意义。
听课后记:
总共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关于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在七年级这个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要,例如课堂练习中,必须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最好要求把题目先抄写一遍,然后按格式作答。抄题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细读题的习惯,至少看两遍,认清题目中各数字和符号的意义,然后明确运算顺序,再开始计算。在分步进行计算的同时,每一步完成一类计算,例如第一步判断符号,第二步计算乘方各乘除,不参与计算的照写。在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中,对数字前的符号依然存在认知不到位的情况,总是爱把符号与数字分离开,要在课堂上不断强化,符号也是数字的一部分,这样在后面整式运算中,会少许多麻烦。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理解是否透彻,可以从课堂练习中直观感受,通过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反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这个阶段,对各法则不能一带而过,采取重复训练的方式。事实上,许多有理数的运算,大量重复训练之后是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但隐患也有,并且这个隐患在七年级显现还不明显,但一进入八年级,开始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后,问题便大量出现,而且还很不好纠正。
因此,七年级的基础,必须夯扎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