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视剧的认识(打破爽剧)
十年前的校园往事,三个被黑暗笼罩的女人,一个颠覆了几段人生的夜晚……校园、职场、网络暴力在一次绑架案中被残忍揭开。这是网剧《刺》冷峻的故事基调。而在足够悬疑的氛围之中,《刺》却在叙事结构、剧情走向上另辟蹊径——打破“爽剧”的快节奏,采用跨度长达十年的“平行叙事”;鱼刺、发卡等大量细节性的互文,极大挑战了观众2倍速观剧的习惯。《刺》在剧情上也选择以悲喜剧的方式,让三个女人最终走向宽恕与救赎。
《刺》剧照
该剧总制片人肖霄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透露,《刺》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它会深深埋在每个人的心里,自然生长。虽然牺牲了市场习惯的故事模式,却真正试图改变国产剧在叙事上的路径依赖,“我们有大量细节需要慢慢琢磨,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反转都放在了后面,甚至没有给观众留下弹幕的空间,抱歉。我们希望那些愿意去守护故事的人,能够与我们一起见证它的成长。”
取材于真实的暴力事件
2017年,李尚龙刚刚完成小说《刺》的创作,他招呼朋友们组了一场庆祝饭局,席间就有肖霄和该剧监制宋方金。这是他们与《刺》的首次结缘。
《刺》以警察陈茜(袁弘 饰)接到一起女性失踪案件为线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失踪者韩晓婷(苏青 饰)竟将一起惊人的“校园欺凌案”隐藏了十年之久。而她曾经的闺蜜刘涛,同学张蓓蕾、柴紫晶,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根难以愈合的“刺”,这根“刺”令四个女人各自失去了部分人生,并在黑暗中不断寻找救赎。
为了更真实地探究、展现“暴力”背后的缘起、经过,主创团队曾八次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并建立了网络匿名通道,收集了30余万字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肖霄还邀请两位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借鉴了其对五组曾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的长期追访,并在剧情中融入真实事件的底色。
《刺》剧照
例如在对众多案件的调查中,肖霄发现校园“欺凌”并非必然存在极致的外在摧残。大多施暴者均是未成年的孩子,所谓“欺凌”在他们看来只是恶作剧的一种,例如在同学的桌子上写“懦夫”两个字长达一年;闲来无事就用伤害自尊心的手段恶搞对方。而究其行为的根本,仅是“为什么你比我漂亮?”“为什么比我学习好?”等简单却扭曲的缘由。
因此在剧中,“施暴者”张蓓蕾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长得漂亮,家境富裕,经常得到老师的夸赞。但这一切的优势,都停留在韩晓婷转学之前。而张蓓蕾对韩晓婷的“欺凌”也是从扎自行车胎、砸水球等简单的行为开始,最后才升级到扇耳光、找人欺负她,“但这足以对这个年龄的女孩造成长期的心理摧残。剧中并没有过分强调扒衣服、录视频等夸张极致的行为,因为我们希望观众能感知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希望观众放弃倍数观剧
曾有人评价,其他剧都是前三集抓住观众,但《刺》却是前三集丢掉观众,再次筛选。肖霄认可这个有趣的说法。
《刺》的叙事结构并不“讨喜”。剧集开篇是2019年,陈茜接到韩晓婷男友肖骁的报案,由此开始追查韩晓婷的失踪案件。当他们来到韩晓婷办公室后,时间切换至2018年,刘涛来到韩晓婷所在的公司面试,韩晓婷对刘涛百般刁难,刘涛却始终唯唯诺诺。随着两人的眼神交流,时间追溯至2008年,韩晓婷第一天走进教室,遇到了改变她全部人生的闺蜜刘涛,一切故事从此开始。有观众赞许这是前所未有平行叙事和三线空间的结构尝试,但也充斥着“看不懂”、“思维跟不上”等声音。
《刺》剧照
“平行叙事的三线结构”,是肖霄和《刺》主创团队的野心。肖霄解释道,剧中每一段所谓“回忆”其实并非闪回或穿插,而是“按时间顺序”并行讲述。细心的观众可发现,每一集的剧情都是按照2019、2018、2008年的顺序无缝切换;而第一集则是从三段故事的第一天开启:2019年陈茜开始调查的第一天;2018年刘涛进公司,重启韩晓婷十年噩梦的第一天;以及2009年韩晓婷转学后的第一天。直到第十五集,三条时间线最终合并在一起。
此外在“三线并行”的基础上,该剧也大量采用“互文”手法。例如细节上的互文。校园时期,刘涛曾经拾起过韩晓婷掉在地上散碎的海鸥发卡,并努力修复了它;而成年后,在海滩上,刘涛有意无意用贝壳拼了一个海鸥法卡的图形,韩晓婷看在眼里,眼神中透露出来留恋的情绪。例如不同时代的人物关系互文。学生时代的张蓓蕾分化韩晓婷和刘涛时,只把刘涛拉到自己的阵营;而职场阶段,张蓓蕾同样通过给刘涛微信红包的手段,分拆二人。
“有些悬疑迷认为,三线并行是在刨故事的根,但我们想要的就是心理推导。上一秒韩晓婷不断对刘涛实施职场暴力,下一秒韩晓婷和刘涛还是一对闺蜜。这是一种多么扭曲的心理对比。”肖霄表示,《刺》没有任何“金手指”,没有任何家庭的助力、男朋友的帮忙,仅是纯粹用叙事让观众对暴力的缘起产生共鸣。
实际上,“多线平行叙事”在美剧中已有过大量尝试,例如《致命女人》、《我们这一天》等;在国产影片《无名之辈》《疯狂的赛车》中曾有过成功经验。但在2倍速看剧的时代,这类叙事结构无疑极为考验看惯“爽剧”的观众的耐心。
“我们就是在革新。”肖霄直言,如今(很多电视剧)都声称“对标美剧”,但文本仍采用传统叙事结构,鲜少有创新可言,“我们希望观众对《刺》更耐心一些。故事是一个种子,愿意守护它的人,可以伴随着剧情推进一起见证它的成长。”
《刺》剧照
讲述被害者,也塑造施暴者
近些年,不少影视作品都在关注校园欺凌(欺凌)、网络暴力等社会议题,但大多均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展现暴力对其人生造成的痛苦与毁灭。《刺》的故事不仅从受害者韩晓婷的角度展开,同时也细致刻画了“施暴者”张蓓蕾、柴紫晶和“旁观者”刘涛的人生经历。
在剧中张蓓蕾是重组家庭,父亲对后妈和其儿子的关爱远超过对她的照顾,以至于在她被强奸,想要得到父亲的安慰时,父亲却只是一味责备她为何一整晚没回家。原生家庭的冷漠,令其成为一个时刻骄纵,永远不懂得爱的女孩,间接导致其对韩晓婷实施校园欺凌。而刘涛的妈妈则沉迷于麻将,对刘涛不闻不问,只把女儿当做“赚钱机器”,这也使得她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最终“背叛”了韩晓婷。
“我们想通过这部剧,探讨暴力缘起的可能性在哪里。可能是原生家庭,可能是社会,可能是本人。”肖霄坦言。
《刺》剧照
而当一切真相昭然若揭,该剧的结局也走向现实主义悲喜剧——有人和解,有人死亡,有人入狱,有人解脱。十年的纠缠,在这个结局里各自都收获了自己的答案。肖霄坦言,所谓“反派”的结局一定是观众意外想不到的秘密,但是这个“秘密”所传达出的意义,就在于表述“暴力”永远是双向伤害,两段人生都会因此陷入黑暗之中。
剧中将坚韧与和解强化、放大,弱化“复仇”、“怨恨”的元素,肖霄则认为,我们不能只是抛出一个关于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的问题就完了,我们需要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做。”如同原著李尚龙所说,“爱”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至少我们认为这个方式是对的。如果可以迈出那一步,就勇敢地去直面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或将来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王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