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成为高手的五个方法(超级学习者是如何高效学习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这样回答:“之所以读了很多书,却没有什么收获,主要原因是,多数人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所谓的“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阅读的时候只顾摘抄名言警句、划重点,缺乏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总结,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化,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
如果你想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一定要看一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这本书。
我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两年下来,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本书的魔力:
这本书,让我养成了每天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什么是复盘并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影响最大);
这本书,让我看书不再昏昏欲睡,而是发自内心爱上阅读;
以下是今天想分享给大家书里的3点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同样一本书,有的人能够读出参加一场几千元培训的效果;而有的人,读与不读,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什么是知识?
成甲老师给的定义是: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只是一个信息。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换句话说,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能变成你的知识。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因为读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了解到每日反思的重要性,开始认认真真践行,他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叫“清脑”。
坚持写每日反思文章超过1000篇,通过不断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目标,体会到写作带来的好处,爱上了写作。
真正的大神阅读书籍时都会制定下一步行动,真真正正去实践。
采铜老师也说过: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果然学习知识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2.为什么学习很努力却没效果?
成甲老师说: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
老鼠赛道这个词最早我是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上看到的:
富爸爸说:大多数人从不思考他们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他们去上班,挣工资,平衡收支,仅此而已,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老缺钱,于是以为多挣点钱就能解决问题,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缺乏财商教育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习也是一样,很多人看书追求读书数量和阅读速度,看完一本书马上开始看下一本。
这样的结果就是隔几天再去看同一本书,感觉从来没读过一样。
现在大家总是特别浮躁,什么都想着速成,互联网上到处弥漫着:「七天学会 PHOTOSHOP 」「一周成为写作高手」。
真正的学习需要耐心,先打好基础很重要。
纳瓦尔说得好:以原著和经典为基础,你能够获得足够完备的世界观和深刻的理解力,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书籍。
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就先去学习阅读的方法相关的书,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本书,有的能读出参加几千元课程的效果;而有的人读完和没读差不了太多。
仅仅勤奋是不够的,而要高效的勤奋。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1小时的时间,用出三个小时的效果?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之后,他几乎可以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成功。
因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系统。
3.海量信息容易获取的时代,我们拼什么?
成甲老师总结了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提升认知水平涉及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这个阶段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这一阶段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这时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人才,代表性事件是这一阶段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
第二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从2000年开始差不多持续到现在,国内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过去在少数圈子里传播的专业知识现在可以非常方便地被我们获取。
因此,知识数量构建的优势被瓦解;
相反,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第三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像TED、译言网、智能网页翻译技术的发展,国外新的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大大提升。
各大媒体争相拿到第一手资料,速度快只是最基础操作。
在追求速度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和内容可能会越来越同质化,对热点、风口的追逐也越来越密集,但缺乏深度。
到最后,能脱颖而出的,只有那些有见解、有深度的内容和产品。
4.什么知识值得学?
成甲老师建议大家多去学习“临界知识”。那什么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临界知识呢?成甲老师的建议是: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去阅读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是营销、策划、咨询、金融、法律、贸易等等都可以。
2.找到最重要知识的原理和出处。
比如很多人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不要直接就去践行,而是思考这个观点的源头出处,仔细找一找,就会发现结论来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
知道原始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开始读书之前,推荐大家先去读关于阅读方法的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比一味追求读书数量效果强得多。
正如纳瓦尔所说: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不忌惮任何书籍。
写到最后
《当你学会独处》里有句话:“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的书。”
互联网时代各种APP都在抢占我们的注意力,能留出时间来阅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你看了一个抖音视频,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很可能你什么也没学到。
因为这些碎片化知识,相互之间关联少得可怜。
打开搜索引擎,给我十秒,什么都查得到。然而查到也就是查到了,哪有什么惊喜可言。
下次再用再查,永远可以探囊取物,也永远两手空空。
知识获取的渠道越多,我们越需要回归阅读。
因为书籍的内容更系统,大脑更偏向系统化的知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对你有帮助,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