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有什么问题(刷爆朋友圈的供给侧)
满城尽说“供给侧”!作为一个学术范儿”的经济学名词,“供给侧”近期频频刷屏。近日,高层在9天内四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现在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十天内四提供给侧改革
11月10日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1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11月17日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均衡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形成绿色低碳的新增长点,实现提质增效、生态良好的发展。”
11月18日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1啥叫供给侧改革?对“刺激政策”说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需求侧改革又是什么鬼?
需求侧改革
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供给侧改革
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还没看明白吧?简单的说就是,需求侧强调宏观调控,而供给侧则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所以供给侧改革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2为何供给侧改革?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详解供给侧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之所以推动供给侧改革,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世界经济“带不动”
过去全球市场一定程度上是靠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来支撑的,这使得我国建立起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然而,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靠债务支撑的世界市场缩窄,我国的产能一部分变成了过剩产能,出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不仅如此,过去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走向了提供需求、提供供给、提供资源之间这种大分工,部分国家成了净消费国,部分国家成了净生产国: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正在加快
●发达国家在推进再工业化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自身的工业化
●我国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
我国当时靠劳动力低成本这样一些比较优势,成就了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现在,能引进的经济技术差不多都引进了,但是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来创造新供给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世界经济对我们的带动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我们的增长、贸易及投资等发展机遇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国内
杨伟民表示,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诸多矛盾风险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的经济仍在下行,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很难再用需求不足来解释了,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的效果开始递减了。现在的问题,虽然也有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可能不在需求侧,供给侧的重要性凸显。
3供给侧有啥问题?高成本是致命伤
谈到中国当前的供给体系和结构,杨伟民称他个人认为之至少有六方面问题,从而带来了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价格下跌和效益下滑等情况。
第一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的特点。
但现在外需减少了,有些产业产能过剩了。虽然转向内需是一个方向,但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有些产业或行业甚至可能无法转向内需。
第二过去国内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
“大家都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同一件产品出口的品质就高一些,卖给国内的品质就差一些,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体出国买‘中国造’”,杨伟民说。
第三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
所以,虽然总量上产能没有问题,但结构上存在着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致使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
第四有些产业的产能已经达到了物理性的峰值。
也就是说,价格再怎么降,产品也很难卖得出去;再怎么扩大投资,需求也很难消化现有的产能。同时有些产业,达到了资源环境约束的承载能力峰值。也就是说,如果以全球消费量为我们自己的产能峰值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忍受更加严重的雾霾。
第五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比如说平板玻璃我们严重过剩了,但电子用的平板玻璃、电视用的大平板等我们还是不能生产。
第六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有些方面的成本,不仅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了,表现出某种叫‘未富先贵’的现象,国民收入还是中等收入的,但生产经营成本却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高成本是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
4供给侧怎么改?“5 4 3”行动方案
经济结构性改革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杨伟民表示,基于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第11次会议上提出了“5 4 3”的行动方案。
“5”大政策支柱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与过去的我们的思路相比,新增加了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这么两条,这两条也主要是针对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
“4”个歼灭战
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的下滑,其实最具挑战性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业过剩很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五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3”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二个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三个原则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不是否认“三驾马车”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
刘世锦表示,供给侧改革提法与“三驾马车”并不是替换关系。
供求是双方面的一种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也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也是这样,放宽准入的同时就是在扩大投资。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以创造出新的需求。总的来说,解决供给问题的同时,也是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北京商报综合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华夏时报、一财网报道。
精彩回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