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古诗词讲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

五胡十六国,要是详细能出百千万字文章,所以这里只是尽量简要说明下各个国家的兴衰和主要事件。

所谓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是也。十六国看起来很多,记起来其实个人觉得并不算难。两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成夏。

当时的这段历史,不是只有这十六个国家,而是只选取了主要的十六个国家,相对来说控制范围比较大,时间比较长.(比较.比较而已.也有十几年就玩完的)

有的因为和其他国家交集不多:例如因为和慕容廆兄弟不和而慨然而去的慕容吐谷浑.他的这支部落绵延几百年,要到唐朝变成庞然大物来参与历史.

有的地小势弱.如仇池杨家.时间绵长,延续到了南北朝时期,可永远只是一支朝秦暮楚的墙头草

更多的是时间短暂,西燕慕容冲,冉闵北魏,西蜀谯纵这类.

当然还有后日的主角。拓跋鲜卑.在十六国时期纷争不休,要等待拓跋珪这个奇才来统一部落,建立北魏(很聪明很有本事,但是是个人渣,最后也可以说报应不爽)

按兴起的大概顺序说,按记忆写,可能会有微小的误差。

己亥杂诗古诗词讲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1)

(一)成—氐族

天下未乱蜀先乱的代表,益州官员驱赶流民回乡,还有官兵趁流民回乡于路杀人掠财,流民推举李特兄弟为首领开始造反,反复拉锯,互有胜负,连李特本人都被打死了,但是最终结果是李特儿子李雄基本占领四

川,建立成国。李雄在位很长,四川算是相对安定。但是念念不忘自己阵亡的兄长李荡,立太子的时候立了侄子李班,李班很孝顺,李雄早年金疮满身,晚年得病金疮崩裂,李班亲自服侍吸脓。李雄死时天天守灵痛

哭,但是李雄的儿子们不满意了,在灵前政变杀了李班。成不是强国,从此更是日渐衰落。基本就是一直割据四川。当东晋桓温杀到成都郊外最后一战的时候,东晋战况不利,桓温心虚让军吏鸣金收兵,但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军吏听错了,蓬蓬勃勃的敲起了进军鼓,晋兵鼓起最后的勇气反而打垮了成兵,成国亡。最后留下了一个很有点小资气的成语:我见犹怜。

(二)汉(前赵)—匈奴,

刘渊是南匈奴抵押在洛阳的人质,才能优异,经常有大臣推荐让他去带领匈奴去剿灭其他的异族,但是也一直有冷静的大臣压制住这种灭一异族多一异族的蠢招。但是八王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的时候,还是有人放虎归山了,刘渊很快就独立,用汉这个国号来招摇撞骗。主体在山西河北一块,招募各路和西晋为难的人马,一起进攻西晋。所以基本有点像个大联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刘渊没几年就病死了,留下个文弱的继承人,很快就被实力派刘聪取代。这一点在十六国时期将屡见不鲜,乱世没有文弱的立锥之地。

刘聪虽然连续俘虏了西晋两任皇帝,但是本人一样是昏庸暴虐之徒,虽然有贤后刘氏忠臣陈元达的辅佐。但是先后去世,刘聪就又变成无人驾驭的野马。死后儿子刘粲先大杀诸侯王后被自己的岳丈靳准取了脑袋。靳准这人一定是匈奴内奸,不过女儿非常漂亮。先做了刘聪的皇后,后做了刘粲的皇后。所以他这个爹先做了刘聪的岳丈,又接着做刘粲的岳丈。但是从当上刘聪岳父开始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削弱它的实力。杀掉刘粲后向晋称臣让人把玉玺送回东晋,但那人是个胆小鬼不敢去靳准一怒杀了。不过也没有多少时间给他了。实力派刘曜和石勒西东两方面一起打着替主报仇的旗号来灭了靳准。

这时汉的实力已经很衰落了,用所谓汉室这个名头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己。刘曜也没法对尾大不掉的石勒的忠心保持信心了,两人很快分裂,前赵后赵由此而生。基本年年打个不停,直到刘曜被俘灭亡而止。在十六国的亡国之君里,他还不算太糟,被俘后让他去长安劝儿子投降他还是破口大骂坚决不做的。

上一个帖子后燕写的很长,想想不能厚此薄彼。而且第一次写前燕的时候错误疏漏的地方最多。要好好补写修改修改

(三)前燕—鲜卑,

起家在辽东一代,首位领导慕容廆,中原大乱开始,大批汉人投奔慕容氏。慕容廆有没有野心?肯定有,但是基本一辈子都对晋称臣,配合晋军事行动。同时大战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压制高句丽。势力渐渐扩张。有大批优秀的后代,但同时也造就不断的争权,基本贯穿慕容鲜卑的各种燕。

儿子慕容皩即位,因为优秀的兄弟们引起极大的不适。逼走慕容翰投奔段氏鲜卑,而另一个弟弟慕容仁联合段氏起兵谋反,打得慕容皝狼狈逃窜。要不是慕容翰顾念亲情,劝阻段氏没有乘胜追击。慕容皝难逃一劫。绝地求生后的慕容皝终于抓住机会打败慕容仁恢复了江山。段氏鲜卑被后赵攻破后慕容翰回到了前燕,继续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帮助慕容皝攻灭宇文部,只是最后到底被放心不下的慕容皝逼死。

慕容俊接替了父亲慕容皝的位置,身边同样矗立着两个优秀的弟弟,太原王慕容恪,吴王慕容垂。十六国时期,打仗厉害的很多,治政优秀的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出将入相的只有寥寥数人。慕容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同样是才华横溢,慕容垂被哥哥慕容俊猜忌怀疑,满身是错;而慕容恪却能如鱼得水,人尽其才。适逢石虎死,后赵大乱。前燕进入全盛期。缓攻广固,急攻洛阳,诱敌计败冉闵,在慕容恪的指挥下辽东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基本尽入前燕之手,和前秦隔潼关附近分立。即使慕容俊死后慕容瑋幼年即位,在太原王慕容恪死前基本是中原最强的国家。

可惜慕容恪短命,虽然慕容恪临死前力荐慕容垂,太后乙浑氏和太傅慕容评能容慕容恪可容不下慕容垂,(插一段慕容垂的轶事,原名慕容霸,才能出众,很招哥哥慕容俊之忌,当然运气比较好,不像慕容翰直接被逼死。慕容霸有次骑马摔了,把门牙给摔折了,慕容俊给他起了个侮辱性的名字左垂右边决定的决不要两点水,笑他掉牙,慕容霸死活不干,只同意叫慕容垂)出奔前秦。前秦王猛由此有信心伐燕。当慕容评带大军来战时,前燕的人马依然比前秦多。但是慕容评觉得打仗也不能忘记改善生活。命令亲兵封山占水,前燕士兵要砍柴挑水请用钱帛购买,绝对良心实惠。王猛听后哑然失笑。前燕灭,末帝慕容瑋入前秦为官,在前秦王猛的治下,前燕百姓互言:不图今日复见太原王。

淝水后慕容氏纷纷起兵。苻坚还是对慕容氏手下留情,慕容瑋自己给那些已经造反的诸慕容写信,鼓励他们恢复祖宗基业不要以自己为念。才被发现斩首灭族。如果他没有那么坑人的叔叔和老妈,也许会是个合格的君主

己亥杂诗古诗词讲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2)

(四)后赵---羯

论身为帝王但是出身低贱,石勒应该是排名第一了。朱元璋好歹还是个和尚,石勒是被卖身为奴。同样是八王的乱世,百姓造反,有汉人也有羯人,石勒加入了汲桑的叛军.汲桑死后他成为了军队的领导,后来和另一支叛军王弥投奔了刘渊,接受名义上的领导但实际上是独立王国,在河北山东山西和晋国在北方这些乱成一锅粥的地方和各种武装征战不休,汉人张宾说了一句话,吾观此乱世,唯此胡将军堪为主.靠着智谋脱颖而出,成了石勒的智囊。石勒称右侯而不名。在他的帮助下石勒先后消灭了同僚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段式鲜卑。成为了北方最强的军事存在.司马越那只送葬的大军也是被他一手歼灭.当他和刘曜一起消灭了靳准的时候,他派遣使者去刘曜的军营问候,这时有人向刘曜说这是石勒来观看将军虚实,回去一定会来攻打刘曜,刘曜追回使者杀掉。从此势不两立。几年征战,灭前赵.这时的北方除了辽东的前燕和僻处凉州的前凉已基本都是后赵地盘。只是中流击楫的祖逖在河南挡住了后赵势力的扩张.但是他和手下在那里讨论刘邦刘秀,自拟自己可以和刘秀争一长短还是当笑话看看好了

石勒老后,儿子又是一个没上过战场的书生.而失散多年,后来找到的自己妈妈带来的侄儿石虎征战多年,已是军功满身尾大难掉.即使石勒的手下谋士多次告诫石勒,石勒身后石虎必反,石勒也已无力控制。石勒死后儿子很快陪他而去.石虎凶狠残暴,后赵在他手里扩张到最大但是也早埋下分裂的种子,晚年不论用兵辽东还是凉州也开始连连失败.石虎还活着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就互相谋杀。以至于石虎自己最后很气馁的立个小孩子做世子,自嘲的说道,我的儿子一长大就造反,等这个儿子长大了我早死了.

不负责任的选择自然造成一塌糊涂的后果,石虎一死,一连串的儿子先后称帝几十天到一百多天被杀,登场然后匆匆谢幕.被其中一个儿子许以帝位却又食言的汉将冉闵连杀两帝后称帝,大开城门听令百姓自由出入,羯人纷纷出城,汉人纷纷进城,冉闵大怒,著名的杀胡令由此而生。后赵境内大乱,还活着的石赵亲王们称帝然后攻击邺城.互有胜负,双方基本实力一起慢慢衰亡.氐族的蒲洪占据了关中,前燕开始侵占河北山东.而最后一位后赵的皇帝石袛在襄国被手下大将刘显杀掉,而刘显又被冉闵消灭.但这时候冉闵实力也已经严重削弱.被慕容恪消灭,冉魏三年而亡.最后剩下的独苗石琨走投无路去向建康投降,自然下场是当头一刀.

(这一节牵涉杀胡令,为了免得我白费力气发帖,只说事实,不做任何评论)

(五)前凉--汉

不熟悉历史的人很可能以为五胡十六国全部是胡人立国,其实里面有好几个是汉人政权。这里是第一个.我没有去算十六国每个的年代长远,前凉应该是最长的一国.

前凉所处的位置主要是在现在甘肃一带,古代的凉州。辖地也包括西域,即使到今天西域那里也还是地广人稀,实力有限.

从张轨就任凉州刺史开始,前凉事实上独立了,因为汉的攻击,前凉和西晋实际上被分割开了.只是我要是这么算,前凉的前几任领导人肯定不干,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奉晋朝正朔.每次洛阳长安遭到汉赵的攻击,凉州张氏每次都是最积极救援的一支.只是回天乏术,即使解救了一次两次,经不起再三再四.

到了在陕西隔在汉赵和前凉之间的南阳王司马保死后,前凉开始遭到了前赵的直接压力。虽然前凉一般是战场的胜利者,不过从张茂开始也向前赵和后赵称臣.石虎时代晚期,石虎令大将麻秋两次大举进攻前凉,张重华任用谢艾,大败麻秋,这是前凉的鼎盛时期(我为什么会提麻秋这个败军之将的名字,因为他和后面的前秦有很深的关系).但是宫廷丑闻让张重华青年早早去世,又是老套的奸臣在位,忠臣被害.谢艾被杀.前凉又是一轮张氏的你争我夺.胜利者的儿子张天锡在位时,前秦苻坚已经变成庞然大物.十几万大军兵临城下,张天锡自缚出降.

当然,亡国之君照例受到了苻坚的优待,并且参加了淝水之役.在战场上大呼秦兵败了的也有张天锡的声音.因为战后他和朱序一起回归东晋.重新替张家做起了晋室之臣.

(六)前秦---氐族,

主要根据地在陕西关中一带.创始人蒲洪.

蒲洪作为氏族的首领,先归顺前赵刘曜,前赵灭亡后归顺石勒。石勒石虎在时规规矩矩,石虎一死后赵大乱,抓住时机割据称王.麻秋出场平叛.不出所料的又一次大败。投降了蒲洪.蒲洪收降后倚为心腹.可在自己称帝关中的时候被麻秋毒死了.这是蒲家第一次为自己的宽大付出代价.好在他的儿子苻健反应敏捷,马上抓住杀死了麻秋,避免了灭顶之灾.趁着周遭的乱世割据关中.

为了手抄本里的所谓顺应天命,苻健开始把自己的姓改蒲为苻.先向东晋称臣,后来闭门称帝.东晋的桓温为了替自己篡位造势,开始了针对前秦的北伐.部队打到了长安灞上却开始停步不前.王猛扪虱而谈看透了桓温.桓温也看出王猛的天下奇才.但是两人注定不会走向同一轨道.王猛留在关中继续期待着明主.桓温回到荆州继续欲语还休的希望司马家识趣禅让.

苻健死后,同样因为所谓三羊五眼的手抄本,立瞎了一只眼的苻生为帝.苻生凶猛暴虐过了头,杀手下杀辅政,直到要准备杀宗室.苻健的弟弟苻雄的儿子苻法(这名字不死真说不过去)苻坚起兵造反,苻生早已害的自己众叛亲离,无声无息的死去,苻法让位苻坚,前秦的一代雄主苻坚登基.

如果要替苻坚找一个相同样式的模板,那大概非齐桓公莫属,有一个优秀的丞相,那可以带着他一起飞,一旦要是只能依靠自己,那自己的幼稚会带着他直奔地狱.在王猛活着的时候,苻坚的前秦一飞冲天,灭了前燕这个最大的对手.但是苻坚自己那种过于宽厚的性格给自己的帝国留下了隐患。亡国的国王大臣依然引领着各自的部下.天下无事便罢,一旦有事,就是下一个八王后的西晋.所以王猛临死前告诫苻坚不要轻易伐晋而要先整顿内部.巨大的战车随着惯性继续前进.灭前凉,灭代(北魏前身)派遣吕光打通西域(后凉的奠基).占领梁益,攻占襄阳,俘虏朱序.当然也有小小的提醒,俱难彭超的几万大军被北府兵打得片甲不归.只是这时候苻坚是看不到这些危险的.全国总动员的伐晋开始了.

在留下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些成语之后,前秦开始了惊人速度的瓦解.几年后苻坚被自己亲手救下的后秦姚苌勒死了.又过了几年,前秦最后的勇将苻登也死在了后秦手里.只是前秦最后的灭亡却是苻登之子苻崇死在西秦.一只大象被一只蚂蚁咬了最后一口死了..........

当年苻坚想让谢安和司马昌明在自己手下为官,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自己的太子苻宏却逃到了东晋做起了官.

前秦要算是十六国里很重要的一个国家,淝水之战写得人太多了,就不费口舌了.苻坚适合做一个太平君主,乱世的宽厚害人害己.

(七)后秦----------羌

五胡里最后一胡出场了.从创始人姚弋仲开始,前秦和后秦基本就是相生相杀.双方的根据地都是在关中一带.石虎在时,双方还能基本相安无事.石虎死后的大变盘中.蒲洪抢占先机占据了关中.姚弋仲念在石虎的份上在河南一带替后赵卖力攻击冉闵.但是等到石袛死后.告诫自己的四十二个儿子,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后,你们就归晋.

隔年姚弋仲死后,姚襄遵守父命归降了东晋.按姚弋仲的年纪来说他不可能是老大。但是部下和兄弟都甘心奉他为主.应该是个丰神俊朗的帅哥.江东很多的名士愿意结交他,感化过刺杀的刺客.当然也一定不会少嫉贤妒能的人.终究在东晋无法立足,在洛阳一带盘踞.最后被前秦击败.姚襄终于被自己的长相所累,苻坚看出他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但是还是赦免了他其他的兄弟.

姚苌在哥哥姚襄死后代替了他在族里的位置.作为前秦的将军立着大大小小的功劳.大举伐晋前夜.苻坚找来姚苌,封为龙骧将军,勉励道:当年我就是从龙骧将军起家,你也要好好干!(几年后当姚苌要勒死苻坚时说,陛下当年已经许臣,臣不敢不从.)当然,实事求是的说,淝水大败之后,姚苌不是第一个反的.只是在平叛打了个败仗后发现送败报的人被杀后当机立断逃走起兵.姚苌此人很狡猾.他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去攻打前秦.而是坐等西燕慕容冲和苻坚打得死去活来.他告诉部下,鲜卑人一心只想回河北老家,即使打下关中也不会待得长久,何必现在去争.等到苻坚又相信莫名其妙的民谣:帝出五将久长得.带着一些亲信冲出长安跑到五将山上,被姚苌轻松俘获.就苌得倒是真得应验了.西燕果然很快就退出了关中,舞台留给了姚苌和苻登.

姚苌屡战屡败.发现苻登的军营里供奉着苻坚的神主.突发奇想居然恬不知耻的自己也铸造个苻坚神主来祈求胜利.当然像替兄报仇还有陛下已经许我做皇帝这些话是肯定要说得,对自己的部下有没有作用不好说。估计能把对方的士气鼓舞得更高出一大截.当发现祷告无用后,姚苌当机立断砍下苻坚的神像脑袋丢进粪坑后撤了.但是此时前秦的实力已经大大的打上了折扣.苻登一直赢取不下关键的胜利,而被姚苌折腾的每况愈下。当他终于等来姚苌死亡的消息后,他以为胜利的机会来了.但是继位的姚兴在得到自己几个叔叔姚硕德等的关键支持后稳定内部,在废桥决定性的击败了苻登,前秦名存实亡.

姚兴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君主.在他手里后秦政治稳定,灭后凉等国。国土一度扩充到了最大.在后十六国时代实力仅次于后燕.但是晚年的佞佛还有好大喜功贪慕虚荣的后果,让后秦盛极而衰.凉州得而复失。夏在他的羽翼下丰满,然后开始不断的侵扰.而他的儿子们完全丢弃了姚襄姚苌姚硕德这一代的同气连枝开始了骨肉相残.姚兴就带着这深深的忧虑死去.继任的姚泓又是一个文弱书生.而他的兄弟们在刘裕大军杀入关中火烧眉毛的时候依然前仆后继的造反.终于全部变成了阶下囚相与沦亡.

(八)后燕------鲜卑

开国君主慕容垂。因为自己自身的出色很得父亲的喜爱,自然就招来了慕容俊的嫉恨.太后乙浑氏诬陷慕容垂的妻子段氏搞巫蛊诅咒之术,段氏坚决不承认,避免了慕容垂连坐,自己被活活打死.后来太后又想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慕容垂为妻,慕容垂坚决不从,续娶了段氏的妹妹小段氏.又结一层仇家.虽然慕容恪在临死时念念不忘推举慕容垂代替自己辅政.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就在慕容垂靠边站的时候,东晋的桓温又来刷荣誉了,这次是想伐前燕刷战功.慕容恪已死慕容垂靠边,前燕连战连败.太傅慕容评一边请慕容垂出山,一边向前秦割地求援.枋头一战大败晋军,只是这种胜利更加剧了自己的危机,只好带着家族投奔前秦避祸.

王猛当然能看出来慕容垂的本事,也更担心这本事会散发出的能量.慕容垂一生有三大失算,这里他犯了第一个.当然以无心对有心,很难不上当。王猛先把慕容垂最看重的长子慕容令调到自己身边当差.在酒宴之时趁着慕容令不在时,握着慕容垂的手说我和将军一见如故,今日一别不知将军送我什么礼物以解相念之情.慕容垂随手把自己佩戴的金刀送给了王猛.王猛收下后重金收买了慕容的一个门人,让他带着金刀找到慕容令,假传慕容垂口信,现在秦国要攻打燕国.听说燕国皇帝已有悔悟之情,我父子马上启程回国,事情紧急就以金刀为凭口信传达,我从长安出发,你从军营出发,大家燕国相见.慕容令可不知道自己老爹送了金刀给别人,一听之后马上逃回燕国.王猛马上向苻坚报告,要治慕容垂死罪.苻坚发挥一贯的宽宏大量的精神,不予追究.慕容令逃到燕国才知道上了当,再想回来早已是难如登天.在他不死心想在龙城策划夺城时,谋泄被杀.王猛虽然没有直接消灭慕容氏,但是慕容令的死可以说是提前替慕容垂身后的燕国写下了讣告.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金刀计.当然王猛此时如日中天,慕容垂依然要忍着吐血的心隐忍待发.

淝水之战,前秦兵风声鹤唳,大部分部队损兵折将.唯有慕容垂的三万人马不损分毫.当苻坚逃到慕容垂军营时,无数的谋臣子侄都劝慕容垂趁机杀掉苻坚恢复前燕河山.慕容垂念及苻坚的屡次宽大之情,送走了苻坚,这一点他的品格还是要比姚苌之徒高出许多.等到和丁零翟氏起兵以后,后燕的目标也只是关东的前燕故地.慕容垂的军事才能是非常优异的,打败了起初的盟友丁零。扫荡了前秦在关东的各种势力,基本全面恢复了前燕版图,慕容垂称帝.这时他犯了第二个错误,立慕容宝为太子,小段氏劝他,慕容宝文弱,慕容农慕容隆都是您的儿子,都是久经沙场,为什么不出他们里挑一个才是长久之道.但是慕容宝是大段氏的亲生骨肉.小段氏自己并没有子女.也许是为了弥补那个甘愿替自己顶罪的夫人.慕容垂厉声斥责小段氏不要想后宫干政,坚持己见.错过了弥补的时机.

当慕容垂终于消灭了当年的盟友丁零之后.北魏已经开始悄然崛起于北方。而另一支慕容鲜卑组成的西燕在山西扎根.慕容垂选择了西燕,这时候西燕的慕容冲早已在内乱中被杀,几轮来回厮杀中的最后获胜的是慕容永。正因为大家都是慕容所以天下才只能有一个慕容.等到慕容永也失败之后,后燕的权势达到顶峰.这时慕容垂终于认识到自己老了.也犯了人生最后的一个错误,让太子慕容宝领兵伐魏.当然这个错误是和第二个错误一脉相承而来,为了未来的天子慕容宝建立军功,这个指挥必须他来担当.当大军和北魏拓跋珪隔河相对之时,慕容宝无计可施,就是那么一天天的和北魏对峙.而拓跋珪却派遣游骑绕到后燕背后把所有往来送信的后燕使者全抓住了,然后故意放出风声说慕容垂已死.后燕全军军心浮动,集体准备撤回都城。

留下了赵王慕容麟断后,但是,这个赵王慕容麟是一个在当年慕容垂投奔前秦时就能独自跑回去报信的白眼狼,在断后时走马放鹰,就是压根没有派游骑斥候.虽然如此,两军还有黄河相隔.结果,一夜北风,黄河冰封.一场大屠杀不可避免的在参合陂开始了.后燕多年积攒的良臣猛将精锐士卒一日之间基本殆尽.不过慕容宝和慕容麟都跑了出去,以后继续祸害后燕.

败报传到慕容垂的耳边,打击不言而喻.这时慕容隆带着后燕最后的精锐辽东龙城的部队到达了.慕容垂马上亲自率领这支部队去找北魏报仇,参合陂之后,北魏已经不把后燕放在眼里,但是领兵的人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北魏大败,拓跋珪不敢再战,坚壁清野.当慕容垂来到参合陂之战的地点,看着如山的尸骨,痛哭流涕,大病不起。这个战无不胜的传奇人物,就这么带着替自己子孙的担忧走了.

比较喜欢慕容垂这个人物,所以写的长了点,今天实在撑不住了。后燕部分今天先写到这.

慕容垂一死,北魏马上就像出栏的猛兽扑来,当年在慕容垂手下威风八面的后燕一下子就变成了待宰羔羊。一年多的时间后燕就大片领土失守。

慕容宝放弃都城中山逃往老家龙城。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看不上自己不成器的侄子,退往了山东。划境自守(南燕的开端)。既然慕容宝自己放弃了都城,那留在都城的慕容祥和慕容熙先后过了把皇帝瘾。但是面对北魏的巨大压力,慕容熙最后也还是撑不住投奔了南燕的叔叔慕容德。自然他那恶逸好乱的性格容不下自己安稳度日,又开始谋划暗杀慕容德,计划败露,终于结束了自己罪人的一生。 慕容宝逃到龙城,慕容余部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无能的皇帝,在慕容宝亲家兰汗的率领下谋反,慕容家剩下的两个稍微像样的王爷慕容隆和慕容农也先后被杀。慕容宝自然也难逃一死。

十六国里像这种不适合做乱世之君的人数不胜数,不多他一个,也不少他一个。 面对如此绝境,慕容宝之子慕容盛一面让自己老婆兰汗之女去找父亲哭泣求情,自己放低服软,表示坚决和无能老爹划清界限,靠着精湛的演技和老婆的求情,换来了兰汗的手下留情。当躲过风头后,慕容盛联系外地的慕容将领造反。慕容盛自己在内里应外合,一举反杀。而这次慕容盛可不会养虎为患了。兰汉族灭。那个为了救他费尽心力的夫人也要大义灭亲。经过旁人苦劝留下一条性命,打入冷宫。皇帝人人想做,本来的假反却变成了真反,慕容盛虽然负心,但好歹有才,平定了反叛,雄心勃勃的准备恢复爷爷慕容垂的霸业。只是慕容家永远也不缺野心家,规模并不大,很快就被剿灭,但慕容盛自己却死在了刺客手里,后燕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了。

该轮到慕容熙登场了,作为一个好色之徒,凭着好色的本事,勾搭上丁太后,提出国赖长君这个义正词严的招牌登上了皇位。当然坐上皇位后就看不中太后了,宠幸上了大小苻后姐妹花。说不上是她们的幸运还是晦气,几年之间,两姐妹相继去世。小苻后去世,慕容熙哭天抢地,大兴陵木,以至于棺木大过城门。出殡之际,拆城而出。所有人都明白慕容氏走到了尽头,当慕容熙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去做苻氏的孝子贤孙时,慕容氏的养子慕容云称病躲在城中,带领禁军造反了,慕容熙瞬间变成光棍一条,追随他的爱人去了,慕容云复原姓高。有人还是把他算入后燕,但更多人把他计入北燕。 后燕至此而亡,

整个后燕慕容垂基本占尽了风光,然后迅速熄灭,其间虽然有慕容盛的偶尔一闪,终于还是油尽灯枯。

己亥杂诗古诗词讲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3)

(九)南燕—鲜卑,开国君主慕容德

在慕容垂活着的时候,慕容德做为一个忠心而优秀的将领陪着他南征北战。当慕容宝糟蹋了大片祖宗基业。慕容德和他分道扬镳在山东占据一块地盘,击败了北魏部队建立了南燕。

虽然南燕不大,但慕容德做皇帝还是合格的,外能御寇,内能安民。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身边。慕容氏起兵反叛苻秦之时,慕容德的子女都在长安,满门抄斩。如今他年事已高,生不出儿子了,继承人的问题迫在眉睫。也正是因此,慕容麟才会一来南燕又转起了心思。找来找去,发现自己亲哥哥剩下唯一一个儿子和母亲流落在后秦。慕容德马上重金厚礼请求姚兴能放他这个侄子慕容超来南燕。如果是年轻时的姚兴,这种好机会一定不会放过。但现在的姚兴已经信佛走火入魔,大大方方的放走了慕容超母子。慕容德马上立侄子为太子,而慕容超也表现良好,尽忠尽孝。满朝文武都庆幸有一个好储蓄君。是啊,太子有点好玩,有点爱显摆,年轻人嘛,算得了什么慕容德就这样安心的去了。

慕容超即位,信任公孙五楼,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趁着东晋的混乱时期攻占城池,抓走几千男女教习礼乐。十六国时期这根本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他惹到的是南北朝时期前两名的战神刘裕。等到刘裕剿灭了国内政坛的对手,大举伐燕。一是报复,二是立威。 当时晋和南燕之间有天险大岘山。公孙五楼献计出大岘山决战,如不胜则凭险据守,是为上策,放晋兵入境,凭城决战是下策。慕容超一直最信任五楼,可这次却坚决不允。刘裕率兵过谷指天兴叹,此番必灭慕容超。慕容超的如意算盘是趁晋兵出谷用骑兵掩击。好让晋国吃个实在的败仗,以图一劳永逸。可他即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对手。一战大败,五楼阵亡,慕容超坐守孤城。终于城破被俘,身死国灭。临刑之际,意气自若。只是把自己那个陪着他尝尽荣辱悲欢的老母托付给曾避祸南燕的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照料。

(十)后凉—氐族,开国皇帝吕光

吕光是前秦大臣之子,占着出生的便宜一路顺风顺水。最终在淝水之战占得最大的便宜,奉命出征西域。淝水大败的消息传来之时,正是他凯旋之时。既然得到了机会,那么他也马上抓住机会趁机割据。领土全盛时期基本包括前凉全境。

如果说其他国家灭亡还是交给继承人才出问题,那么吕光在自己的统治下就开始出现无数的问题。南凉北凉西秦西凉都开始壮大吸血。而后凉的继承人问题一点也不小,又是文弱的嫡长子和军功满身的庶长子的取舍问题。以至于吕光临死前还要哭着哀求自己东征北讨的大儿子要同舟共济做个忠臣辅佐嫡长子保住江山。他大儿子倒是做到了,做了五天。既然前面做出了榜样,那么有样学样的兄弟们自然心领神会。一年多后,大儿子也去找爸爸了。后凉就这么直线堕落几年后被各路诸侯欺负的生不如死的末代皇帝吕隆带着剩下不多的士民投降了后秦姚兴。只是十几年后依然卷入谋反风波死于非命。

后凉本身乏善足陈。可吕光也做了一件影响后世很大的举动,远征西域带回了一个著名佛教大师,鸠摩罗什。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此人居功至伟。我不懂佛教,就讲几个小故事吧,如有得罪,海涵海涵。鸠摩罗什后期在后秦娶妻生子,手下那帮徒弟有样学样搞得寺庙乌烟瘴气。鸠摩罗什用碗装了一碗针,说到你们要是能像我一样,我就不禁你们那些破事,说完拿筷子把那碗针吃得一干二净。镇住了这帮花和尚。另外临死之时遗嘱,如果我翻译的经文没有损害佛祖微言大义,死后焚化,我的舌根一定还在。果然,死后火化舍利,舌根犹存。

后凉重新写了一遍,应该和上周本来面目差不多,现在该重新动手慢慢写剩下的几个小国了

(十一)西秦---鲜卑

作为陇西地区的游牧民族,起先是依附于前秦,等到淝水战败之时,首领乞伏国仁趁机带着十几万部众,割据号称单于。没几年乞伏国仁死了,弟弟乞伏乾归接任,趁着苻登被后秦姚兴击败,攻灭了残破的前秦。联络南凉一起抗击后凉吕光。只是身后的后秦已经壮大,一场大战,乞伏乾归没有白姓乞伏,向后秦投降,西秦暂时灭亡。

乞伏乾归父子利用姚兴还要靠它们来争雄陇西,保住了自己的人马。几年后,乞伏乾归逃出长安,而这时的姚兴力不从心,无力再次讨伐。西秦再次复国。当然内乱是永远不缺的,乞伏乾归被侄子杀死,儿子乞伏炽磐替他报仇,继立为帝,趁着南凉衰落,又灭掉了南凉,在他的手里西秦势力扩张到最大,

只是天道好还,到了末代皇帝乞伏暮末(起这名字难怪是末代)在位时,被北凉沮渠蒙逊和夏赫连南北夹击每况愈下,狼狈的向北魏投降,在暮末带着最后的手下向北魏替他划定的区域迁移时,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夏赫连定突袭消灭了它。

西秦趁着两个邻国衰落萧条,刷出了两个人头,结果自己到头来也替夏送了一颗头颅。除此之外很难挑出什么看点故事,只能大概说说史实。

(十二)南凉------鲜卑族

南凉本身即弱且小。写不出多少东西,但是要是从源头论起,那么整个两晋五胡十六国的外乱就是从他们的先辈开始的。邓艾镇守陇右的时候内迁了包括秃发部在内的鲜卑人充当军役徭役。到了晋武帝的时候终于爆发了秃发树机能之乱。连杀胡烈牵弘两位刺史。震动了整个朝廷,绵延多年,后来西晋名将马隆请命西征,亲自挑选武器士卒,一路转战,也剿灭了秃发树机能。这也是晋朝最早声势最大的外族造反。几年以后还有氐族的齐万年造反,读过书的都学过的周处除三害的那位主角,就是在讨伐齐万年的战斗中被梁王司马彤坑死了。所以其实晋朝一建立,外患就已经相当严重。八王之乱再把自身实力严重削弱后,果然土崩瓦解。

扯远了,回归秃发南凉。秃发树机能乱后,秃发部并没有被全数剿灭,基本上是看着凉州主人的变换而更改门庭,后凉吕光建国,封秃发乌孤为王,但是实力上并控制不住对方,秃发乌孤很快就独立建立南凉,和后凉争斗不休,只是自己喝酒贪杯,醉酒堕马而亡(水浒里关胜的死法灵感估计就是由此而来)。弟弟秃发利鹿孤即位,在他手里,南凉获得最大的发展,败北凉后凉。只是依然短命,几年后就死了。位置传给了弟弟秃发傉檀。

南凉的位置传承很有自己的特色,别的国家都是父死子继,只有它是兄终弟及。原因就是他们的父亲从小就觉得小儿子聪明,信誓旦旦的让几个儿子一定要把位置传给他,难得的是几个哥哥还真得遵守誓言,把国位交给了他。南凉也很少其他国家那样内乱争斗。傉檀不论在将军还是在皇帝的位置上都表现出才干的地方,经常打胜仗。看起来真是所托得人。只是南凉本身实力的弱小,胜利所得到的收获往往难以补充自己的损失。当国力衰竭之时,南凉也就越发频繁的对外发动袭击;当傉檀又一次出发攻击一支部落时,西秦趁虚袭取了南凉都城,傉檀无奈投降,被毒死。

聪明和才智不是坏事,但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自量力不光是讽刺蠢人,聪明人有时也一样需要引以为戒。

(十三)西凉--汉

十六国里第二个汉人王朝

先辈是晋朝的郡守。当北凉建立后,李暠(上日下高)趁机据守敦煌,自行割据,但是国小力弱。主要是应对北凉的攻击。李暠对内主要发展经济,对外尽力和北凉签订合约,但是北凉屡屡毁约攻击,李暠经常要被动应战。虽然力弱,但是李暠在位时还是基本可以勉力支撑。十几年后李暠去世,儿子反而大兴土木。还想趁着北凉攻打西秦之时浑水摸鱼,结果沮渠蒙逊回师一击全军覆没。弟弟据守敦煌也很快被占领消灭。

十六国中,如果要是挑最弱一国,基本非他莫属。

但是,这个西凉李氏,来头大,祖辈是陇西李氏,李广的后裔;子孙牛,灭亡后子孙先入北凉,后入北魏,再入西魏,终于凭军功出了八柱国之一-----李虎。而他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

(十四)北凉--匈奴

虽然一开始有个傀儡皇帝,但是一般还是把沮渠氏才算是北凉的开国正统。沮渠氏在吕光远征归来后归顺了后凉,吕光厌恶西秦的乞伏乾归反复无常,派兵征剿。沮渠罗仇兄弟随军出征,结果吕光儿子轻而无备,被砍掉了脑袋。吕光迁怒于人,杀死了罗仇兄弟。他们的侄子沮渠蒙逊大怒,起兵造反,而蒙逊的堂兄男成也起兵反后凉,两人合兵后推举汉人段业为主,因为位置在各个凉国的北面,所以史称北凉。

段业是个名义皇帝,实权全都掌握在蒙逊男成兄弟手中。尤其蒙逊野心勃勃,和段业矛盾日益激化。沮渠蒙逊要求外调,段业求之不得。沮渠蒙逊出都前和男成商议想废主另立。男成认为背主不祥没有同意。蒙逊假装决口不提。后来一边约沮渠男成去老家祭祖,然后故意让人在段业跟前密报男成要借祭祖之名离京谋反。果然男成来向段业请假祭祖,段业立刻命令手下抓捕男成。沮渠男成马上明白了过来,说这是沮渠蒙逊的借刀杀人之计,如果你不杀我,等他用我为借口来攻打你的时候,我一领兵出征,他的部下肯定溃不成军,段业不听,命令马上斩首示众。当死信传到蒙逊这里的时候,沮渠蒙逊马上大哭失声,全军发丧。打着替沮渠男生报仇的旗号杀向段业,沮渠男生在整个北凉声望最高,段业无兵可用,束手就擒。沮渠蒙逊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沮渠蒙逊阴狠狡诈,善于用兵,南凉后凉的大部分国土都尽入北凉手中。故意向西凉露出破绽,伏兵计一举消灭西凉。当看到庞然巨兽北魏来到自己的面前,卑躬屈膝向北魏和刘宋分别称臣。做起了两头摇摆的不倒翁。和北魏结成了亲家,重金收买常年出使本国的北魏使臣。让他向北魏雄主拓跋焘进言凉州地瘦人稀,水草缺乏,食之无味。而北魏拓跋焘刘宋大敌当前,也忌讳他的狡诈,也就睁眼闭眼的任他做了三十多年自由自在的逍遥王。

沮渠蒙逊临死之际,替儿子娶了北魏公主,告诫儿子一定要和北魏继续搞好关系。可惜儿子虽然表面坚持了几年,后来却被公主发现丈夫和他的嫂子通奸。那个嫂子还偷偷下毒要毒死公主,可惜毒药过期,公主虽然被折腾的死去活来,却并没有死,太武帝拓跋焘知道后大怒,兵发凉州,捉回了沮渠牧犍。虽然看在公主面上暂时饶了他的性命,终于还是被告以谋反,自杀身亡。而沮渠牧犍的两个弟弟逃往高昌,继续顶着北凉这个旗号十几年,最终变成了柔然征程上的尘埃。

(十五)北燕----汉

北燕的建立是建立在后燕慕容熙荒淫的基础上的,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趁乱在冯跋的支持下占据龙城,全盘接收了后燕的剩余地盘。恢复本姓高姓。而高云虽然坐上了皇帝宝座,实权还是大部分掌握在冯跋手中,高云心怀畏惧,虽然在起事之前和冯跋意气相投,称帝后还是慢慢疏远了他,而且经常疑神疑鬼,经常重金赏赐身边的侍卫武士。尤其是其中的首领离班桃仁两人。可是中国有句古话,小人难养,即使如此,两人还是心怀不满,一天两人突然刺杀了高云,冯跋动作神速,马上抓住了两人杀掉,厚葬高云,自己称帝,国号依然为燕,因为位置最北,是为北燕。

北燕靠着地处边陲,北魏暂时还顾不上自己,安稳了二十几年,冯跋死后,弟弟冯弘杀光了哥哥的儿子自立为帝,而这时,北魏的大军开始不断的攻击北燕,屡战屡败之下,冯弘弃城逃跑,投奔高丽。只是来到了高丽还要依然显示自己所谓的皇帝尊严,高丽皇帝实在难以忍受,把他抓进了监狱去摆他的架子,北魏后来来索要冯弘,高丽把他交给了北魏,子孙十几人一起奔赴黄泉。

虽然如此,北燕皇室并没有完全灭绝,几十年后,冯氏的一名女儿被招进皇宫,一步步青云直上,她就是北魏文明太后,一手带大北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一百多年后,南朝梁时,有一支逃往南方的冯姓后人,替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媳妇-------冼夫人。

(十六)夏----匈奴

赫连勃勃这支匈奴,也是属于南匈奴里的一支,在迁徙进长城后和刘渊一样,也改姓为刘。在十六国前期,也依然是如墙头草一般,随风摇摆,前赵后赵前秦,依次伏低做小。苻坚在灭掉北魏的前身代国后,任命了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暂时掌管此地,自然在淝水败后,刘卫辰也趁机分了一杯羹。只是他招惹的未来的主角北魏,当拓跋珪卷土重来之时,刘卫辰兵败被杀,刘勃勃出奔后秦。

现在的刘勃勃,在别的才能还没有展露之前,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一定长得仪表堂堂。因为作为一个狼狈不堪的败军之将,后秦的边塞大将一见面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当他西去长安,姚兴一见,又是龙颜大悦,恩宠有加,只有姚兴的一个弟弟趁机进言:此人对上级傲慢,对部下残忍,贪暴又不念亲情,这种人久了一定是祸害,姚兴可一点也没听进去,把刘卫辰的残部调拨给他让他和丈人一起镇守北方。当兵权在手之后,刘勃勃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袭杀了自己的丈人,吞并了他的部队,但是他认清形势,对和自己有血海深仇的拓跋北魏不动分毫,专门盯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后秦撕咬。

当他攻击占领了一座坚城之后,手下的将士劝他巩固城防,作为都城。这个用兵高手说出一段著名的游击军事理论。:“我现在兵力不多,姚兴也是一时豪杰,关中没那么容易拿下,而且后秦各路诸侯还都听他号令,我要是只专注守一座城池,他们合力一起来攻击我们怎么抵挡?现在我专门用骑兵游击,他攻击前面我就打后面,他回头顾后面我就打前面,让他们疲于奔命,而我们可以自在游击,不用十年,秦岭以北,黄河以东都是我们的地盘。等到姚兴一死,姚泓那小子哪里是我们的对手。”就在这种战术指挥下,后秦连战连败,秦岭以北的城池大白天也不敢开门,姚兴此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听自己弟弟的建议。

匈奴自称是夏朝后裔,所以刘勃勃立国号为夏,又取赫与天连之意,改姓赫连。在赫连勃勃的指挥下,连战连胜,没等刘裕北伐,后秦已日渐衰微。当刘裕北伐兵渡黄河之时,赫连勃勃也正在扫荡秦岭以北,手下建议他直取长安,赫连勃勃认为刘裕拿下长安后肯定自己呆不久要回去建业,至于手下的将领才更好对付,并没有夹击姚秦。当刘裕灭亡后秦,而因为刘穆之突然病死,只能留下幼子刘义真于长安,自己匆匆返回之际。偏偏手下诸将不和,沈田子先杀王镇恶,王修再杀沈田子,诸将再杀王修,关中之局支离破碎,赫连勃勃轻松出击,北府兵多年精兵猛将,一朝殆尽。赫连勃勃声势最盛之时。

赫连勃勃残忍好杀,打了胜仗经常把战败者头颅铸成京观,筑国都统万城,常让士卒刺墙,刺入则斩工匠,刺不入则斩士卒(可能性不大,姑妄言之)。佛教徒还流传此人被雷劈死,连棺木也遭雷焚毁以示报应不爽。

晚年又是老套的诸子争位,当年陪着他占领长安的长子死了,赫连勃勃无奈的立最后的胜利者赫连昌为太子。赫连勃勃一死,对他忌惮颇深的北魏马上出兵讨伐,赫连昌连战连败,当年费尽万般心力建成的统万城未经一战归于拓跋焘。赫连昌投降,拓跋焘倒还赏了个公主给他,只是几年后照旧是谋反招诛。

大局已定之下,拓跋焘大军回转,赫连勃勃的又一个儿子赫连定却又突然死灰复燃,虽然一度声势不小,但是当北魏大兵压境,还是一败涂地,只是在这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同样度日如年的西秦向西投奔北魏而来,被赫连定侵袭剿灭,临死收割了一个国家,趁势又想去突袭沮渠蒙逊,这时一直和十六国史少有牵连的吐谷浑出现了,半度而击,俘虏赫连定,送交北魏斩杀,夏亡。好战者终以战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