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1)

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

英国的Harbeth喇叭从1977年创业以来,一直历久不衰。由于创业者是英国BBC鉴听喇叭的工程师,所以其箱体大小、箱体抗震观念与众不同。他家主其事者Alan Shaw一直坚信他们的喇叭是全世界最好的。如果您从来没听过他家喇叭,一定不相信这句话。一旦听过,就会了解这个品牌为何能够历久不衰。

第一次封Harbeth喇叭有深刻印象大约是在1980年代末期或1990年代初期吧?那时在香港音响杂志上看到金絃洋行做了Harbeth的广告,用的是「雨后初晴」这四个字。我不知道金絃老板马濬是否因为读过苏东波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道首诗,所以将「初晴后雨」改为「雨后初晴」。不论如何,我认为那是很成功的广告文案,因为这四个字活生生赋予了Harbeth喇叭的声音特质,而且让人印象深刻。

苏东波那首诗是这样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浓抹总相宜。」如果将这首诗做音响解读,可以这样说:「声音透明、清爽、干净、而且小声听、 大声听、室内乐、管弦乐都适合。」 Harbeth喇叭就从那个时候起,在全世界一直红到现在。

BBC研发工程师

如果要说Harbeth的历史,我认为要从Harbeth成立之前的更早的1960-1970 年代说起。当时在BBC上班有二位工程师Dudley Harwood(H.D. Harwood)与Spencer Hughes (1924-1983), 他们二人都参与BBC监听喇叭LS3/5 与LS3/5A的研发(事实上BBC还有 LS3/4、LS3/6、LS5/5等不少型号),后来一直延伸到LS5/8与LS5/9 (体积比比 LS5/8小)。

这二位工程师前者创办了Harbeth,后者创办了Spendor。当年Hughes是 Harwood的手下,不过Hughes先研发出 Bextrene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材料 可以做为喇叭单体振膜,于是在1969年 辞职,创立了 Spendor。Spendor这个商标是以 Spencer Dorothy=Spendor合成, Dorothy是他太太的名字。或许您畲奇怪,为何Hughes研发出新材料,就急着 要辞职创业?因为如果他还留在BBC, BBC就不能跟他买这种材料,那就没钱赚了。Spendor喇叭就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在SpencerHughes过世之后,由他儿子接棒,后来在2000年被Audiolab的创始人之一 PhilipSwift买下。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2)

1977年创业

而还留在BBC的Dudley Harwood呢?他1976年研发出比Bextrene (Polystyrene )性能更好的Polypropylene (聚丙烯)材料,这种材料做成的振膜擁有更低的音染,更高的灵敏度。於是他也跟Spencer Hughes 一样辞职,在1977年创立了Harbeth。Harbeth的商标也模仿Spendor的做法, Harwood Elizabeth=Harbeth。最早的Harbeth喇叭都採用这种PP塑料振膜。事实上,这二种材料的振膜后来也成为喇叭单体的主要振膜材料,广泛流行。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3)

1984年,法国Audax研发出TPX塑料,Harwood研究之后,认定比他自己的PP材质还好,于是将自己的PP材质专利卖给CBS,转而使用TPX振膜,第一对使用TPX振膜的喇叭就是HL MK4。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4)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5)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6)

参考软件

Hans Zimmer的电影音乐人人爱听,那种如史诗般磅礴的气势往往能够撼动人心。这张「The World of HansZimmer,A Symphonic Celebration j包含二张CD与一张蓝光盘,音乐好听,录音效果优异,绝对不能错过。(Sony)。

焦点

①遵照BBC研发理论制造。

②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自家研发。

③独特箱体设计降低共振频域。

④音质醇美,演奏质感真实,干净清爽,磅礴澎湃。

建议

扩大机功率越大越好。

就这样,Harbeth的喇叭不仅卖在欧洲,还卖到亚洲,尤其在日本相当受欢迎。

又过了二年,就在1986年,有一位年轻人Alan Shaw慕名而来找上他,想要卖他的喇叭。结果Dudley Harwood那时也想退休在家里种玫瑰,二人一拍即合,Alan Shaw在1986年10月30日正式买下Harbeth,成为Harbeth的老板迄今。到底Alan Shaw是何方人物,怎么会突然冒出来?

音响启蒙

这里又有一段Alan Shaw自己说的故事:大约在1973年Alan 13岁时,BBC Brighton分站推出星期六午餐时间,这是为青少年制作的节目。有一天他看到告示,征求小帮手,他跟几位朋友与冲冲的去报名,他被分派的工作就是把零碎录音带接合,让原本无法使用的录音带能够重新使用。他回忆自己对广播公司第一个印象就是里面怎么那么安静, 第二个印象就是真空管的热度与被热蒸出来的油味(我猜那是电容的味道)。

小Alan就这样跟朋友在录音室中打混,一下子跑去听人广播,一下子又跑到控制室来听从喇叭传出来的声音。大约在1974或1975年,一个星期六早上,Alan跟同伴一如往常来到录音室,看到二三个人围着一个小喇叭在讨论。那是什么?小Alan好奇的问。那是LS3/5A,我们的新鉴听喇叭,首席工程师回答, 并且说:如果你们想要,我可以向我们的协力厂商Chartwell订套件(当时名为BBCSymphony Kit)。

当下他们几个小家伙把口袋都掏破了,挤出所有的钱来买。不过小Alan因为钱不够,只能买喇叭单体,分音器自己制作。也就是因为这样,Alan Shaw开始以邮购的方式贩卖喇叭单体与其他零件,踏出了他音响行业的第一步。

后来,Alan Shaw大学毕业,在NEC找到一份工作,本来NEC要的是工程人员,不过Alan Shaw因为已经有电子零 件与音响的经验,所以虽然念的是市场营销,还是被录取了。就这样,Alan Shaw在NEC从1981年一直做到1987年才离开。

买下 Harbeth

有一天,Alan Shaw在南伦敦有二个约会,在等待的空间中,他抽空去拜访附近的Rogers,想跟他们要Price List,放在自己的邮购公司Sound Box 目录中,没想到被Rogers人员粗鲁的拒绝了。事后Alan Shaw回忆,如果当时Rogers肯给他价目表,他可能还会继续做邮购生意,不会去买下Harbeth。他就是被气到了,所以才会想自己也来开一家喇叭工厂。

为何Alan Shaw会找上Harbeth呢?因为他看过Dudley Harwood写过的许多喇叭设计技术性文章,又见到Harbeth的喇叭很有名,以为Harbeth规模很大, 于是在1986年去拜访。没想到他去拜访Harbeth时,只看到Harwood这个老人,让他大为惊讶。第一次拜访后Alan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后来又回头去找Harwood,谈价钱,终于在1986年10月30日买下,那年Alan才29岁。本来Alan Shaw想要请Harwood当顾问,但是被拒绝了,Harwood说他只想回家种玫瑰。

革命性RADIAL

为何当时Alan看到Harbeth工厂规模小,还会那么有信心呢?因为Harwood 告诉他,最大市场在日本,而根据Alan在NEC上班六七年的经验,知道日本人特别注重质量,既然能够在日本有市场,喇叭一定不差,所以对Harbeth有信心。接手后Alan Shaw推出HL Compact,并且在1988年重新开始制造LS3/5A。不过Harbeth脱胎换骨是在1990年时,Harbeth参与政府的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ncil 计划。

“如果闭着眼睛听,我一定会说这是一对大型落地式喇叭。”

雇佣三位毕业工程师,一半费用政府出资,一半费用他负担,与Brighton大学合作, 就这样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出RADIAL材料(Research AndDevelopment In Advanced Loudspeakers),这种材料可以射出成形制造振膜,性能好过PP与PS。就这样,Harbeth从1994或1995年开始用RADIAL振膜,一直到今天。这就是Harbeth喇叭的历史。

没有落地式

如果您关心过Harbeth这家喇叭厂,就会发现他们没有生产过落地式喇叭,通通都是书架型,而且是大小不同的书架型。为何会这样呢?因为一开始Harbeth就是以BBC喇叭为范本去设计制造的,而且认为喇叭体积越大问题越多,所以一直锁定在LS3/5A 到LS5/8这之间的体积大小。老实说以BBC的鉴听用途而言,LS5/8应该也够了,何况现在Harbeth最大的旗舰喇叭40.3 XD已经改为三音路设计,体积为750 X 432 X 388mm。在此提醒您,BBC LS5/8是在1979年才设计的,跟Dudley Harwood与Spencer Hughes无关。而且它是2音路设计,高音25mm软凸盆,中低音300mm PP振膜,频宽40Hz-16kHz,体积762x457x397mm。

就以Harbeth目前线上的产品来说,总共就是五型,以体积排列,最小的是P3ESR XD,再来是,M30.2 XD、C7ES-3 XD、SHL5 Plus XD,最大的就是40.3 XD。如果以价格来排,M30.2XD 虽然体积小,但因为是Monitor系列,所以反而比C7ES-3 XD贵,所以价格顺位是P3ESR XD、C7ES-3 XD、M30.2 XD、SHL5 Plus XD与40.3 XD。

或许您也有发现,40.3 XD的价格是他家第二贵者的约三倍,比起最便宜那款十几万台币高好几倍,而且以「书架型」喇叭来说,这种高价并不常见。为何Harbeth会这样订价呢?Alan Shaw说40.3 XD的零件用料、设计成本比其他四型高好几倍,这么高的订价也只是反映成本而已。

型号雾煞煞

Harbeth的喇叭种类并不多,但型号却很多,往往搞得音响迷雾煞煞。其实这是因为Harbeth每逢25、30、35、40周年就会推出纪念版,所以一般人很容易搞混。就以40来说好了,最早在1998 年推出,2008年推出40.1,2015年推出40.2,2017推出40.2周年纪念版,2020年2月推出XD系列,也包括40.3 XD。

到底XD系列与40周年纪念系列有什么不同?从外观看几乎是一样的,但「内容」有所提升。二者所使用的单体、箱体、内部补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XD系列的分音器有改进。此外就是提供更多种外观木皮漆工选择(40周年纪念系列只有一种,没得选)。

仔细比较前一代40.2与40.3 XD,二者使用的单体一样、规格相同,箱体大小与重量也完全一样。再往前追溯到40.1,发现箱体大小的高度与宽度一样,但深度反而是400mm,比前二者的338mm还深一点。而在规格上,后者是38Hz-20kHz /-3dB,前二者则是35Hz-20kHz /-3dB。有意思的是,40.1 的箱体虽然比较大一点,但重量却只有34 公斤,低于前二者的38公斤。

看到此处,我建议您也不必去斤斤计较Harbeth喇叭外观看起来一样,但为何型号每几年就改一次?近二十年来,您有见过物价下降的吗?应该都是缓步上涨吧!既然如此,Harbeth喇叭每隔几年改个型号、调个售价也是很自然不是吗?所以说,早买早享受,早买还比较便宜。

XD问世

Harbeth的前世今生表过,让我们回头看本篇的主角40.3 XD吧!您一定会先问:到底XD是什么意思?eXtended Definition延伸定义。到底是延伸什么定义呢?官网上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升级、更棒的意思。40.3 XD是Harbeth目前的旗舰喇叭,送到我家时全新尚未使用过,从纸箱里拿出40.3 XD,整个空间瞬间充满木头味。为何会这样?因为40.3 XD的木皮看起来像是没有上过漆那种(我相信是有上漆),摸起来朴素又很有价值感,或许我闻到的味道是漆味?或许是真的从木皮散发出来的木头味?总之跟一般喇叭闻起来味道不同。既然是全新品,我只好在我去上班时,以CD唱盘按Repeat让他Run个够。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7)

亮铂金银色(贵得有理够好才敢大声)(8)

01. 40.3XD的箱体是传统矩形,箱体大小说落地式不够高,说书架型又太大,所以另加特别订制的脚架。原木皮的外观看起来好像没上漆没上色,很特别。

02. 40.3 XD是2020年推出的最新版本,与2017年推出的40.2周年纪念版相较,差别在于分音器升级,并且提供更多种外观木皮漆工选择。

螺丝特多

40.3 XD的箱体是很传统的矩形箱体,把网罩拆开,可以发现这个网罩是镶在沟槽里的,而非一般用磁铁或黏毡固定,这样的做法是费工费成本的。在箱体正中央高、中、低三个单体垂直排列,高音是25mm磁液冷却单体(我猜是SEAS制造的),有铁网保护。中音是200mm自家的RADIAL2单体,这种胶材振膜深黑色有光泽,在Harbeth其他二音路喇叭是用来当中低音单体的,老实说很少看到以200mm直径单体作为中音单体的,这是40.3XD的特殊之处。而低音则是300mm PP振膜单体,也是Harbeth自己设计的。在面板上有二个低音反射孔。在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开孔处,刻意做成内凹弧形,而且打磨得很圆滑,单体锁进去是内凹的,这样的作法显出Harbeth的细工。

比较特别的是,面板上锁喇叭单体的螺丝有16颗,锁前面板的螺丝有14 颗,锁背板的螺丝也有14颗,总共就是44颗。为何Harbeth要以那么多螺丝来锁单体与面板呢?一般喇叭很难看到那么多螺丝。其实这种做法是依照BBC对箱体的研究(也是H.D.Harwood的研究)去做的。一般喇叭都是以黏胶来黏合箱体的六片板子,而且会认为板材越厚越好,这样才能抑制箱体的共振,最好是用无共振材料去做箱体,这样音染才能去除。

转移共振频域

上述的想法基本上没错,但要真正做到无音染恐怕成本会很高。BBC的研究发现,如果用比较薄的板材(所谓薄是大约12mm,而所谓厚大约18mm),加上适当的阻尼与补强,可以让矩形箱体的共振从中频段下移到低频段,如此一来可以降低中频段的音染。而BBC的广播鉴听喇叭最重要的就是中频段的表现,所以这样的做法就成了BBC鉴听喇叭箱体的标准,也衍伸出Spendor喇叭与Harbeth喇叭箱体的做法,因为系出同源啊!

各位要知道,1970年代BBC还没有使用雷射工具来量测箱体的共振情况,也还没有电脑模拟,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改善音染的。而今天各种量测工具与方式飞天钻地,解决箱体共振音染的作法当然就更多了。不过,Harbeth到今天依然遵循着BBC当年的研究成果。他 说:你把整体黏合的喇叭箱想成一口铸造出来的钟,钟如果没有裂缝,敲打它时共振可以延长很久。反之,钟内部如果有裂缝,敲打它时声音就会哑哑的。

控制共振

Alan的意思是,如果用传统胶合方式把喇叭箱体的六片板子紧紧黏住,喇叭箱体就会跟没有裂缝的钟一般,震动会传遍整个喇叭箱体。所以,为了有效阻隔箱体共振,Harbeth喇叭箱的做法是先将左右上下四块板做成一个坚固的框架,然后再将面板与背板这二块以螺丝锁上,由于面板与背板不是跟上下左右板材一体,就如有裂缝的钟一般,产生抑制共振的能力。这就是为何Harbeth喇叭箱体的面板与背板各以14颗外露螺丝锁住的原因。

请注意,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喇叭箱体的共振峰值从中频段移到低频段,而非可以去除共振。实际聆听时,40.3XD的整个喇叭箱体还是会随着单体的活塞运动而震动,箱体的震动也会传导到金属的喇叭架上,虽然喇叭箱体与喇叭架之间还用了吸震圆垫。附带说一下,40.3 XD的箱体大小很尴尬,必须使用特制的脚架,购买时请连脚架一并考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