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

我国古代君王在死后都会获得一个名为谥号的尊称,这个称呼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对于此君王一生功过的概括与总结,就像是在他们生命的结尾将他们曾在皇帝之位的所作所为进行一番定性工作。

其实,不只是皇帝有享受这样殊荣的机会,一些重要的王公大臣也能在死后得到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谥号,当然可以遭受这样待遇的人并不多,因为谥号就相当于是盖上棺材板给死者一个决定性的结论,对于死去的大臣来说,这是一种权威对于他们一生为国家贡献的肯定,但凡能够获得谥号的大臣,都是权利重大位份颇高的,再或者一生在朝为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谥号是死后的珍贵荣耀,多少人拼搏一生,不过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

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1)

赵云,字子龙,是如今河北省正定人。他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位绝世美男子,身材十分的高大魁梧,面貌也长得端正英俊,是当时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深受士兵们的尊重与爱戴。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时候,赵云由于表现出色能力良好所以受到了本郡的强烈推举最终得到率领大部队跟随公孙瓒作战的大好机会。

在战争期间,他又结识了刘备,可是赵云命苦,才追随公孙瓒没多久,他的亲兄弟就惨遭不幸离开了人世,于是赵云也就在悲痛之中离开了公孙瓒。后世史书记载此事,有人研究表明赵云的离开其实早有预谋,他兄长的离世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但是我们宁愿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史书里曾经讲到公孙瓒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说公孙瓒是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自大狂,所以最终因为他的不听人言而屡屡打败仗,赵云日久天长看出公孙瓒是个难成大器的人,认为他不是一位明君。

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2)

而刘备给他的感觉就截然不同,刘备十分看重他,不会像公孙瓒那样内心里不甚瞧得起他,刘备让他感受到了空前的信任和尊重,赵云在感动之余也就愿意与刘备称兄道弟共商国事,于是,离开公孙瓒七年之后,赵云在邺城会见了刘备,二人一拍即合。

赵云跟着刘备打了三十多年的仗,各种著名战役中都有赵云的身影,每场战争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结果。赵云为了国家四处打仗,还曾经在桂阳担任太守一职。

与刘备并肩作战的闲暇时期,赵云也会引用霍去病的故事来规劝刘备,希望他能把属于老百姓的田地和宅院都还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笼络民心,最终让人民信服于他。建兴七年,赵云驾鹤西去,公元前261年,刘禅决定要给死去的赵云一个名号,最终经过大臣们商议,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3)

按照常理来看,能够得到皇帝的追谥应该是一个人死后最大的荣幸,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赵云的追谥,发生在所有与他同期大臣们被追谥后的第二年,这就让人心生疑惑。

《云别传》中曾经记载,刘禅下诏书曾经说过,赵云跟随刘备多年,战功赫赫,而我刘禅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也都归功于赵云的付出与铺路,所以这样的国家功臣应该得到一个怎样的谥号是需要严肃探讨的。最终经过层层讨论,才得出了一个顺平侯的结果。

这样看来他的谥号选择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唯一特别的就是晚于别人一年的时间。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位马屁拍的相当好的宦官——陈祗。

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4)

陈祗并没什么功劳但是却为人谄媚,因此得到了刘禅的喜爱,陈祗死后,刘禅相当痛苦,痛哭流涕了好久,所以赵云的谥号这件事早已经被悲伤的刘禅忘在了脑后,因此赵云谥号的追加,不过是刘禅最终良心发现或者是有人点拨才正名了回来。

《三国演义》第96回载:“后主闻云死,放声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中矣。谥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

那么,锦屏山之东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赵云最后死因是什么(赵云死后到底被葬在哪里)(5)

经过后世考证,赵子龙防羌,也就是防当时雅安西北羌族部落。这个部落在东汉顺帝时跟汉人和平共处,划青衣水为界,所有之后改称平羌江。在西蜀一带羌族部落与汉人并无什么战事,但是后期的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以防作乱,于是就安排了赵云去管理。

所以赵云就长时间住在这里,兼大邑防羌,后葬大邑,有古庙和古迹存在。但是在阆中也有一处赵云墓,但这个墓并无相关记载。最后,成都市附近并无锦屏山,故当以距成都百里的大邑县锦屏山为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