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儿童快速学会数学(让孩子数学成绩坐火箭飙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米粒刚上学时,口算几乎每次都是班上倒数。老师都成条件反射了,一见我就是那句话:回去刷题啊!
我只好带着淡淡的忧桑陪娃刷题去。结果不忧桑了,我是陪一回,吐一回血啊!(下面这张图也是我的写照)
有些题总是错,比如8-5,9-6。有一次,我看他想了半天,竟然在8-5后面写了个2,笨到无法直视!
这可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啊!
希希是米粒一年级时的同桌。有一次他妈妈和我聊天,说最近头疼死了希希的数学:
“唉,实在是难,几元几角的东西都算不清。学了这么久,昨天我问他,一元是几角,还搞不清呢。真要命啊!”
可是,希希一年级时数学不差呀,比米粒强多了。几元几角钱的计算不就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吗,这部分早在一年级就滚瓜烂熟了,怎么题型一变,孩子马上就傻了,好像根本没学过一样。
倒是米粒,以前十以内的题都算不利落的家伙,补了一学期数感以后,分角元的换算,一说就通,而且记得又清楚又牢。从两位数加减到三位数运算,他几乎是自动掌握的,比起前面学20以内的反而容易了。
学到竖式计算时,老师叮嘱我们:进位加一,退位减一,孩子们经常记不住,粗心大意,因为这个扣分。可是很奇怪,米粒这个丢三落四的家伙,进位退位倒从不粗心,记得特别清楚。
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说:“怎么可能忘呢,个位上如果是5和6相加,得数是11,而11就是10 1,不是1,当然应该进一位了。如果算对了,应该不会忘的。”
两位数的问题,他是彻底搞懂了,才会记得这么清楚。所以,如果孩子在同一个问题总是粗心大意,很可能不是粗心,而是还没弄懂。如果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进位、退位,对十进位的概念也很清楚,孩子就不会那么粗心。
小学数学不好的孩子,我们家长常常会有个感觉,就是他始终入不了门儿。这个“门儿”其实就是数感,数学思维。发现数的规律,在运算时才能举一反三。
数感训练方法
一开始宁愿下慢功夫,1-100的基础要打牢。
如果在学龄前就开始,效果肯定会更好。以下,这几款数感训练方法,我和米粒都用过多次,小朋友喜欢,简单、实用,非常适合家庭环境,效果也是杠杠的。
除了使用方法,还有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玩法和心得体会哦。
1、从1-100板玩起
特别推荐这款1-100板的教具。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块带格子的木板,和1-100的小木片。简单即复杂,这个教具可以完整地程现出数字的基本规律,数字里面千变万化的奥妙,都在这个方寸之间。
按顺序摆放
一开始按顺序摆放,让孩子通过反复操作,学会1-100。
当然要视宝宝的情况,逐步增加,1-10,1-20,1-30……。因为米粒那会儿已是一年级的“大龄boy”了,我们就从1-30开始了。
“找找谁逃跑了”,
让孩子把漏掉的数字补上。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一段数字掌握的怎么样,同时多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每个数字在1-100中的准确位置。
米粒一开始有好几次都把15和25的位置弄错了,说明他并不理解15是在11-20之间的一个数,也就更不清楚15是10后面的第5个数;而25就是20 5,这些都是计算的基础问题。
我们纠正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概念教给孩子。
把15和25弄混,也说明了小朋友更喜欢通过视觉来辨别事物,而不是数字的抽象思维。大多数学龄前小朋友,都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更快地形成抽象思维,培养对数字的感觉。
比大小
早期培养数感可以从比大小开始,帮助宝宝形成一种对数字的直觉。数字一出现,马上就会对大小这一基本概念非常敏感。
分辨数字
注意这些长的很像的数字,34和43,78和87,96和69,77和71类似这样的数字,我们大人只用扫一眼,可到孩子那儿就变成“都是些什么鬼啊?”
如果小朋友辨别不清,可以让他把两个数字放回100板的相应位置上,再进行观察就真相了。
如果类似这样的数字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孩子真正开始学习计算时就特别容易出错。可是这一类的问题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单双数训练
当小朋友比较熟练了,可以提高难度,只放单数或只放双数。或者斜着放,垂直放。
能独立完成这两种,说明小朋友对数字的规律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找邻居
比如我给米粒一个数55,首先让他找到55的准确位置,这是考验小朋友对两位数的理解,然后就是对51-60这个区间数字的了解,实际上我们知道如果1-10的基础扎实,就不难理解两位数的排列。
我偏爱这种100板教具,因为它的延伸性很强,可以有各种玩法,不仅直观而且既能表现个别数字的特点,也能发现它和整体的联系。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动脑筋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来。
2、小人排队的游戏
用玩具小人排成一行,下面打乱顺序放置相应的序号。第一步,让孩子翻序号;第二步,根据翻出来的序号找到小人,出列。
玩之前,需要提示孩子左起第一个小人为1,同时将一个标志放在第一个人小的左边。下一轮,可以将这个标志挪到最右边,并告诉孩子,我们这次从右边第一个小人开始。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明白哪个是1,取决于起始位置。只要换个方向,最后一个小人就变成1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和思维的全面性。
这个游戏可以配合1-100板来玩,年龄偏小的孩子会更爱玩。
3、掷骰子,走格子的游戏
制作两个骰子,一个上写“上、下、左、右、空、唱歌(我和米粒这种不太正常的人类写的是:汪汪)“;另一个写上从1-6数字。再制作一张这样的格子,找两个玩具小人代表妈妈和宝宝,就可以玩啦。
这个游戏不但帮助宝宝熟悉顺序,对学习十进位也非常有效。
当米粒扔出一个“下、2”时,发现自己竟然直接从第4格下到了第24格,一步就把老妈甩开了,他高兴地要命。眼看胜利在望了,结果上天弄人,扔出一个“上、3”来,反被妈妈赶超了,5555。
玩过这个游戏后,妈妈可以和宝宝讨论一下,为什么可以一下从4直接到14、24、34,也可以从98回到68、58。如果孩子已经学到了计算,就可以引入加减10、20、30等的计算。
再次玩时,出现上述情况,我就赶快捂住相应的数字,问米粒:“下2是哪儿?”,他侧过脑袋来想了一下,马上说36。前两天我看他算18 20,还发愣呢。
这个游戏后来我发现可以稍加改动,把方向骰子改成表示倍数的,就可以用来学习乘法啦。
4、快来野餐咯
常常看到家长教孩子背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等等,这是十以内计算的补数口诀。口诀可以背,但是我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口诀,那才是最佳效果。
玩这个补数游戏就可以真正的理解补数概念。我准备了五张彩纸,告诉米粒我们来玩野餐游戏吧,这是五张野餐垫。请你在每张野餐垫上放上两个小伙伴,他俩在一起正好是10。
随着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把野餐垫上的数字增加到20,30,50,100。这种游戏玩熟了,比做题的效果更好,这时再让孩子背口诀,也是记得又快又好。
还可以把野餐垫换成纸折的小船、小盒子、纸杯,妈妈只要多花几分钟时间,把道具换了,孩子就能兴致勃勃地多玩好几次。
这些方法四五岁的孩子也都适合,这个年龄就可以开始训练数感了,可别像我一样等到上学了,被老师逼着也是怪丢人的,现在想起来还后悔呢。
那还要不要刷题呢?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还要不要刷题?米粒同学倒底做不做题啊?
我还是那句话,不反对做题,反对的是不理解光做题。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数字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配合练习题,查漏补缺,还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问题是做题时才反应出来的。不做题,我不可能知道米粒的问题都在减法上;恰恰是因为做题,我才发现,开始数感训练两个多星期以后,米粒才有点开窍。
这以后我也有信心了,想出了更多的练数感的办法。
如果孩子已经正式开始学习计算了,我建议可以一天用游戏训练数感,一天做练习,交叉进步。
并且做练习时,也可以采取更多样的形式。比如说出题时,题型可以更开放,类似这样的题:
=9
2 =8
18 9<10
10 20>____
用9宫格练习两位数的计算能力,也是效果很好。
实物辅助计算
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做题时尽量不要给孩子放实物在手边,辅助计算。这种方法看上去是挺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孩子理解计算,但也会形成依赖,手边没有东西,不数手指头就不会算。
我觉得更恰当的方法是,把动手操作和习题训练分开,动手是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加深理解,而做题恰恰是抽象化的过程。大家可以在操作结束后,和孩子进行讨论,最后再把结果抽象成算式写出来,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抽象的认知。
而做习题时,还是尽量让孩子锻炼抽象思维。如果发现困难,宁肯适当降低题的难度,也不要养成一边做题一边数实物的习惯。
总之,如果孩子还在学龄前,我们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训练数感为主,酌情加一点练习即可,轻松愉快地在玩中学。
如果已经上学了,那么两方面都要加强。但是一旦数感有了,掌握了数学语言,入门快,记得准,不会越学越难,越学越辛苦。
好了,学会这几个培养数感的方法,数学渣再不用重新投胎啦!
PS:我写过一篇数学启蒙APP的文章,戳蓝字可读哦!数学启蒙APP推荐:让数学变得有趣又好玩,赶快收藏!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