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诗是怎么形成的(曹雪芹自号雪芹)

苏东坡有诗云:“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上述诗文,出自《东坡八首》,其中“泥芹、雪芽”之词,正合“雪芹”二字。

那么,曹雪芹之名号,是否确实出自此诗呢?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其著作《红楼梦新证》中认为: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雪芹。 “雪芹”二字,确为出自苏东坡上述诗中。

曹雪芹的诗是怎么形成的(曹雪芹自号雪芹)(1)

周汝昌

回过头来我们谈谈《东坡八首》。

苏轼“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之后被贬黄州。

当时,他贫困交加,初至黄州,生活极为困窘,好在苏轼平时人缘较好,此时不少朋友纷纷对其施以援手,为其在黄州东坡置办下耕地数十亩。

曹雪芹的诗是怎么形成的(曹雪芹自号雪芹)(2)

宋代文人坐图

此后,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躬耕于此,写就了著名的《东坡八首》。

而其中有:

泥芹有宿根

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

春鸠行可脍

那么,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白话来讲,就是:芹菜的根还在泥土里有几根残留,约莫一寸长。雪地中的芽何时才能破土而出呢?春天一到,便可与斑鸠做成一道美餐了。

此诗后,有苏东坡自注: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说明至少在当时,当地人就开始用芹菜炖斑鸠了。此外,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有诗云:

家人旋贴钗头胜,

园夫初挑雪底芹。

欲得春来怕春晚,

春来会似出云山。

“雪底芹”一词,再度出现。

苏轼文名,至今令人景仰。其作品,曹雪芹必然熟读,想曹公一生清苦,其家族历经“烈火烹油”到“大厦倾覆”,而曹公本人,也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日子。

曹雪芹的诗是怎么形成的(曹雪芹自号雪芹)(3)

曹雪芹纪念邮票

境遇如此,曹雪芹读到苏东坡困厄黄州之句,焉能不为之所动。

想来其必是有感于“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之句,其以冰寒彻骨的“雪芹”为号,是完全符合自身际遇的。

如今,北京老字号来今雨轩的红楼宴,为纪念曹雪芹,特创菜品“雪底芹芽”。

曹雪芹的诗是怎么形成的(曹雪芹自号雪芹)(4)

雪底芹芽

据说此菜斑鸠肉质鲜嫩,爽滑味美,与芹芽同炒,颜色鲜艳,衬以搅拌成泡沫状的蛋白"雪底",三色分明,色、香、味、形无不巧夺天工,令食客拍案叫绝。

至于到底好吃不好吃,当年曹公吃不起,如今小编也一样吃不起,就有赖诸位读者见仁见智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