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的历史事件(康平老故事宗教篇)
引言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他的名作《江南春》中,曾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让后人对晚唐时期佛教充满了遐想。如果用这一诗句来形容民国时期的康平,肯定会有人认为是无稽之谈。然而,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这批康平县“九一八”事变前的民国档案,却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景象:清末民初,康平。草长莺飞,细雨蒙蒙,52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和道观耸立在全县的村屯街巷中,在低矮破旧的黑灰色土坯房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批民国档案披露,当时属于“旗县共管”的特殊历史时期,康平县的面积尚包括现今法库县的卧牛石、包家屯两个乡镇和彰武县大四、后新秋、四合城三个乡镇。清王朝大力推行的精神鸦片——喇嘛教,是当时康平宗教的主体,所以,52座寺庙道观中,有33座喇嘛寺庙、11座道宫、5座道观、1座尼姑庵、1座文庙和1座天主教堂,其它不见记载。寺庙和道观的田产少则几十亩,多则几千亩。喇嘛和道士们收租放贷、巧取豪夺、与民争利,事实上已经成了依附于人民群众身上的寄生虫,压榨人民的大地主。这些金碧辉煌的建筑,吸吮的都是民脂民膏——宗教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宗旨,走上了歧路。
细翻中国宗教的历史,每当宗教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影响国计民生的时候,就会面临灭顶之灾。杜牧生活的晚唐即如此,在他写完这首《江南春》后不久,唐武宗李炎继位,于会昌五年(845年)下诏拆毁佛寺,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奴婢十五万人及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杜牧笔下的“多少楼台”真的在“烟雨中”烟消云散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 中的“唐武宗灭佛”。再看其他“三武一宗”中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的三次灭佛活动,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
今天,这52座宗教建筑中,康平县街的天主教堂和彰武县大四镇圣经寺的经堂因为土改时可利用价值较高,被挪作他用得以保留,成了省级文保单位,其它50座已全部损毁。对此,一些人在所剩无几的残砖碎瓦中怀古时,经常“甩锅”给“土改”和“文革”。事实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人们觉得价值非凡的历史文化古迹毁于一旦呢?笔者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3400卷康平民国年间的档案中,查阅出20多卷近200份与之相关的档案,撰写了《民国灭佛》《活佛上访》《关帝庙与花子哭街》和《宝塔寺风云》四篇文章,也许能让今天的人们找到答案……
作者:孙会久,康平县辽金文化研究会副主席。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