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张江分校校长(苏州发展天花板在全球竞争中)

在中国的头部城市中,苏州是个特殊的存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海复旦大学张江分校校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复旦大学张江分校校长(苏州发展天花板在全球竞争中)

上海复旦大学张江分校校长

在中国的头部城市中,苏州是个特殊的存在。

GDP超2.2万亿,位居全国第六;规上工业总产值距深圳仅一步之遥,排第二位;下辖昆山县常年霸占全国百强县榜首。但苏州的城市等级却只是地级市水平,这在行政因素至关重要的中国,显得相当不可思议。

进取心十足的苏州会甘心“屈居”地级市吗,城市升格是否还有希望?其近十年的产业转型效果如何,未来应该往哪里走?“外资替代”的呼声下,苏州经济中常年占比较大的外资未来会逐渐退出吗?

为探究这些问题,搜狐城市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张晖明进行深度访谈,以下是访谈精编。

01

未来外资占比不会明显下降

搜狐城市:苏州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外资依赖度高。但去年苏州与加工贸易有关的贸易方式进出口占比近六成,是否意味着苏州利用外资层次仍然较低?

张晖明:苏州利用外资起步很早。根据数据,1990年苏州实际使用外资7000万美元,到了2012年,也就是最高的一年,是91亿美元,2020年为55亿美元。另外苏州最早在规划的时候,中国和新加坡就选择在苏州建设新加坡工业园区。园区规划不仅涉及地理环境,而且涉及到商业等方面的配套。

发展到目前,苏州深深嵌入全球产业分工链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世界500强大概200家企业在苏州有项目。另外,苏州这个城市有非常好的生活环境,在商业化或国际化大背景下,苏州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自身营商环境也比较好。

这些年来伴随着外资自身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苏州利用外资的结构和方式也在变。

在起步阶段,苏州凭借良好的乡镇企业基础和大量能工巧匠,加上当地人学习能力超强,外资带动下当地民族工业大发展。这个过程当中,内资也开始技术进步。所以尽管加工贸易比重看起来占60%,但苏州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国际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制造能力,并不能简单地说它初级、应该被摒弃,而且更高层次的外贸形式的比重也在增加。

搜狐城市:在“外资替代”的呼声下,将来外资在苏州的定位和地位是怎样的?

张晖明:我刚刚也提到,苏州已经深深嵌入世界分工体系当中,世界500强在这里设有一些研发总部,所以苏州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跨国公司非常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劳动力禀赋发展一般加工贸易的阶段。它已经从最初的加工贸易进入到拥有技术累积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发展态势当中。

现在我们讲“大循环”、“双循环”,里面就涉及对参与全球经济的态度。中国政府一直主张全球化,中国的开放政策不断深化。再加上苏州自身有比较良好的与外资合作的传统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商业环境。所以“外资替代”呼声下外资可能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变化会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我认为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外资占比的下降。

看下去年苏州的经济结构,去年苏州GDP增长了超过8%,速度是比较高的。具体增长结构里,除了国内主体、产业的增长,外资也是同步增长的。我觉得外资在整体经济的占比不会出现大范围、大比例的变化。

搜狐城市:疫情仍在全世界肆虐的背景下,您还如此乐观吗?

张晖明:疫情一波一波地在全球肆虐,目前好像还不能够完全退潮或者控制。疫情不仅对苏州有影响,对全球也都一样。但至少人类已经形成了对病毒和变异毒株的应对经验,包括疫苗、管控能力和治疗方法。所以我觉得疫情因素会逐渐成为可控的、可琢磨的。

苏州利用外资起步早、合作深,在产业链中有分量,它有伴随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自身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形成新的互动关系。这些年来,内外资已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结构,他们有维护这层关系的动力,所以苏州也应该顺势而为。

我相信一定能企稳,我比较乐观。

02

苏州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地位

搜狐城市:苏州的经济总量和工业制造业总量在国内令人瞩目,那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如何?

张晖明:如果从跨国公司的布局而言,很多公司最核心的研发部分在苏州都有布局,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它的中国市场的中心机构就以苏州为主要阵地。

但我们也看到,外资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同国家的策略不同。比如很多日韩企业在苏州,包括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但是韩国公司,像三星就会更愿意把最前沿的东西拿到中国市场上来。

因为管理学上讲,问题总在现场,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产品技术的创新、消费体验的升级都是在使用场景下产生和发现的。而日本在这个问题上就相对保守,比如液晶显示板,最新一代它不愿意拿到中国市场上来生产。

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苏州凭借着自己的规模效应,起步早的优势,伴随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分工中不断升级能力,目前苏州实际上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换句话说它的角色在跨国公司内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而且这种话语权和地位是不可能被随便放弃的,除非有什么重大的问题。

搜狐城市:苏州还做了哪些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链话语权的举措?

张晖明: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苏州这些年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比较出色,人才吸引力也在提升。苏州这些年来吸引了很多外来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已经成为苏州人口结构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还有一点,苏州很长时间以来只有一所叫得响的大学,苏州大学,但是近些年它吸引了很多大学来办园区或分校。比如西交利物浦,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很早就在苏州办了研究生院,还有美国昆山杜克大学。所以我觉得这种趋势跟当下的深圳一样,针对自己城市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方面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储备。

2020年苏州人才总量是310万人,高技能人才是72万、73万左右,高层次人才,就是高学历以及从事研发的就有28万。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在全市就有993家。

另外,苏州还大力建设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发挥一线工人在劳动实践当中所积累的创新经验。目前苏州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273家,国家级的众创空间有68家。

苏州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这么多种众创空间,说明它的整个创业的活跃度,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小企业的容纳程度很高。

根据数据,苏州全市企业研发投入,不算政府的或者是其他的国家机构的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2020年就有680个亿,这也为它的发展积蓄了一定的后劲。

03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自然延伸

搜狐城市:作为产业升级的措施之一,苏州近些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如何去做?

张晖明:苏州一直在说转型,其实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给产业转型很多启发。

过去产业分工有着明显的边界和壁垒,以至于很多企业自身的内在成长能力被压抑。其实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是融合的,当一个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可能就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输出管理模式,这就是一种“升级”的表现。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关注,另外监管、工商、税收等方面都应该对此支持、宽容、鼓励、保护这种融合式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规模很大、原料采购量很大、生产加工车间的加工能力很强,那它的销售规模必然就很大。而大企业通常把供应链管理做一个技术性的商业模式的分工处理。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设置一个专业的供应链公司。

当经过内部计算,这个供应链公司可以形成商业模式,可能就把它分拆成子公司,面向社会服务了。比如说我这家企业和其它企业采购相同的原材料,那我的供应链公司就可以一起为它服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制造业企业最原始的产业升级外延。

过去是供产销一条龙模式,今天我可以把生产的归生产,供和销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借助信息处理能力成立一个专门的供应链公司,就是所谓物流公司,分工关系就变了,研发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我有专业的专利体系,我就可以成立一个研究院。很多大企业有自己的研究员,它不仅研究技术,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它更多是为同类技术体系的社会其它企业服务,包括法律、财务、金融等等。

这实质上就是产业融合,就是产业升级,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对产业升级的一种简单化、结构化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要变,工商部门管理方式要变。要求改变过去形成的习惯性的管控方式,要服务、呵护、容纳、鼓励这种产业升级。因为今天有很多类似的产业升级是被管死的,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当然苏州政府已经规划刺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它规划了四个大类的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区、知识产权服务区、人力资源服务区、现代金融服务区。企业家自身也要根据政府的引导用好政策,用好集聚区的环境和政策体系。

04

沪苏同城要重点解决好“一网通办”

搜狐城市:近两年,沪苏同城化屡被提及。行政区经济的背景之下,沪苏真的能实现同城化吗?

张晖明:同城化这个概念是中国新名词儿,这个概念非常好。

上海本来是小渔村,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地处长江入海口和中国海岸线中位“T”字型交汇点上,苏州可以利用上海的港口条件,相互合作。

当然它们有竞争,有我们平时说的GDP考核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只上海、长三角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同城化作为一个价值观、发展观已经不是问题,中央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楚。

搜狐城市:实践层面呢?

张晖明:想要做好同城化,首先是基础设施同城。比如道路要连通,网络要通达,信息要通畅。另外征信体系、金融信息、市场监管也要打通。现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也都在推,安徽也在纳入一体化当中。

一体化或同城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网通办,这样就可以跨区域做投资,跨区域审核发放营业证,但这恐怕需要国家从大体制上面来解决。

现实当中难免会存在区域之间因为竞争所设立的产业园区,出现争夺产业、投资、项目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共同规划,做好分工。什么类型的产业重点集中在哪里,一个项目由谁来做,要形成一种分享机制,现在当地已经在探索这种新的体制机制。

比如有个概念叫“小长三角”,包括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刚刚提到的涉及财政考核、GDP统计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网通办。这就解决了跨区域注册登记问题,解决融资问题,解决税收缴纳问题。

国务院对“小长三角”做的转化审批实验,就是一种尝试,对全国都有示范性。一体化涉及的内容很复杂,社会事业方面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等都要推进,但也要分阶段,这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阶段重点要做的事情就是交通互通,比如说城际铁路,上海地铁已经去了昆山,上海的地铁从嘉定过去已经到了昆山花桥,接下来就是苏州整个地铁系统和上海之间的连接。

目前正在推进长三角新铁路网,将来跨城通勤、教育同城化、就业同城化会越来越多,然后再慢慢推进其它事项。

搜狐城市:除工业制造业外,苏州也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会不会和上海形成竞争?

张晖明:这个问题很有趣,两者彼此间一体化发展,肯定要加强合作,但也会竞争。这就要从不同的项目、产业类别可能带来的辐射以及收益来考虑,从项目本身的使用价值来看,这里有一个如何科学定位的问题。

比如说会展,上海毫无疑问重点发展会展产业,这是这个城市的特点决定的,但是上海不能包办所有的会展的。我参加过苏州的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苏州也发展会展产业,它也建了很好的会展中心,很多人可能会问苏州的会展能接到多少订单呢,这就是做国际性会展还是区域性会展的问题。

苏州会展的定位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会展业自身的问题,还要考虑自己的设计和服务面向谁,考虑自身有何特别的禀赋。比如说苏州的山水园林,江南的鱼米之乡、饮食文化等等,如何更好地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为了竞争去做。

城市间的竞争合作模式需要在实践当中慢慢摸索,因为我们确实对市场经济的历练还不够丰富。其中确实有考核问题,官员要考虑考核,但同时还应该考虑长期、全局性的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格局要打开。

05

苏州“散装”是市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体现

搜狐城市:苏州“强枝弱干”的模式常被人批评为“散装”,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张晖明:这很有意思,这个定义和判断恰恰可以启发我们思考。首先省里对苏州很重视,有一次我参加座谈会的时候,江苏省委原书记李源潮曾经说,昆山的事情,我们“网开一面”,什么意思,就是你可以有你的自主性。

苏州的各个区县都有非常强大的基础能力,财政能力、收入能力、资金调度能力。而且它的规划意识特别强,机会抓得特别特别准。这个过程看起来好像是“散装”,但实际上它都是在上一层政府的整体规划当中。而政府又不是那么强制性要求地方怎么执行,这种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恰恰是值得其它地区学习的地方。

你说它“散装”,这个评价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管控意识、集中意识,我觉得整个社会对此需要重新理解。中央政府现在都在提“放管服”,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如此,地市也是如此。

苏州是一个地级市,但是省里非常重视,苏州的干部是高配的,因为我们国家确实存在着行政话语权问题。比如说省里开全会的时候,省委常委会参与重大决策,他有话语权。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我们还处在行政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干预经济活动、调节经济发展的阶段。

所以政府的上下级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如何处理好关系,我们仍处在学习阶段、磨合阶段,和不断的转换机制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发挥政府的作用,这背后就涉及彻底的机制转换的问题。

我们不能跟市场对着干,你跟市场对着干,也许能达到目的,但最终一定是高成本的。所以“苏大强”也好,“散装”苏州也好,恰恰它的机制已经转到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工作方式当中,我是这么理解。

搜狐城市:但是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散装”的弊端也很明显。有媒体报道,疫情之下苏州各个区县有自己的防疫APP,且不互认。

张晖明:你说的这个问题,是疫情下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下各个地方不认知、不了解这个病毒,当然会出现各地自保,我觉得这个过程会过去的。

因为这样增加了很多行政成本,增加了很多管控成本,在之后的市场调节中会慢慢找到平衡,找到一个管控与发展之间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一个平衡点,现在还在摸索。

你也看到,中央最近发文要建统一大市场,2020年4月和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两个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大的形势是不变的。突发事件下各地可能会反应过度,但是之后会调整的,这不具备普遍代表性。

搜狐城市:但是一些常态化下的规划,包括产业规划交通规划不统一的话会影响到城市的协调发展。

张晖明: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而且不止苏州有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规划权上移。从城市社会发展面貌意义上说,区里不应有独立规划权。经济做规划是一回事,但是一座城市的地理环境、交通道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权应该从区里收走。

但是苏州有特殊性,很多划入苏州的地块还保留着“县”这个建制,它是拥有完整的规划权的,政府功能是完整的,当然它的规划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果县改成区了,它的城市形态的规划权就没有了。

搜狐城市:地级市的行政等级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苏州如何打破这个“天花板”?

张晖明: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对城市等级的设置,比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有人说苏州作为地级市是不是应该升格,我觉得恐怕不现实。苏州未来突破限制更多的还是要走向区域一体化,城市一体化,走向大都市圈,走向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的合作分工。

现阶段行政等级确实还在起作用,但是江苏省里已经给苏州高配了,全省的工作安排苏州是可以发表意见的。

而整体上来讲,我们国家的整个的改革走向是深化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行政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会逐步减弱,但也许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大家如果是盯住行政级别概念来讨论苏州的天花板的话,我觉得这个天花板可能是很难突破的。但是如果把经济发展的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造来自于“现场”,而不是基于领导人拍脑袋,我觉得它没有天花板,它的天花板在全球竞争中。

文|搜狐城市 陈亚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