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茨威格)

张爱玲曾写过:“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

当今这一时代,是后人的历史,是我们的现在。我们身处其中,用最好抑或最坏来评价它都太轻率。励志时,我们想做最好的自己;郁闷时,我们又责怪这是个最坏的时代。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经典作品,畅销近百年,再现了十四个影响时代命运的时刻。该书新译本由旅德学者吴秀杰精心翻译,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2009年版为底本,并收录了两篇最早用英文发表的文章:《西塞罗》与《威尔逊的失误》。

茨威格的时代

斯蒂芬·茨威格这一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与《心灵的焦灼》均为读者所熟知。他作为一个小说家,毋庸置疑。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茨威格同时是一位出色的传记作家,甚至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擅于描摹人的心理活动,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与戏剧性时刻的命运转折见长。他的传记文学作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类是文学家传记,其传主有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采、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等;另一类是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包括四百年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反抗宗教思想统治的卡斯特里奥、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等。

看茨威格的小说时,你觉得他洞察人心,他那细腻的眼光貌似透视了从来隐秘的不为人知的精神领域。曲折的心路历程在他笔下便是泾渭分明的小径,拨开主人公情感的迷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每一次身不由己的转折,能像感知突如其来的暴雨一样捕捉到他们将落未落的眼泪,也像接受强风的吹拂一般面对他们声动山河的心跳。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借道士张瑶星之口,喝斥了国破家亡后恋念未消的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茨威格也不局限于写情情爱爱,他的现实眼光与家国情怀同样令人感佩。由于犹太人的身份,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1942年,茨威格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为何选择自杀?这是超脱还是觉悟还是绝望?我想答案就在他生前最后的一部作品里,也是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他在扉页里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哲学家对自己的要求是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而对文学家来说,只能深入这个时代。昨日的世界,法西斯的世界,是茨威格深陷其中的世界。他努力抗争,而一人之力终究无法逆转所谓的时代潮流,激流勇退后他无力面对家园沦陷的沮丧,只能将自己与沦落的文化分隔开来。

他说:“罗曼·罗兰在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整部作品中赞美了艺术的不朽,但我却从他身上感觉到他对世界结构的脆弱充满加倍的悲哀,他回答我说:‘艺术能使我们每一个人得到满足,但它对现实却无济于事。’”

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传记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在风雨中抱紧自由,茨威格选择在历史中抱紧自由。在《良心反对暴力》中,他以如椽之笔,生动而又真实地再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片断。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在日内瓦清除了天主教专制统治的影响,却建立了新教神权政治的独裁,压制所有信念,西班牙神学家、科学家塞尔维特因此被判处火刑。

茨威格描述到:“他(激进派传道士法雷尔)用很远也能听见的声音问那个濒临死亡的人(塞尔维特),是否发誓放弃他以反对三位一体为目标的教义,以此来获得较为温和的处决的恩惠。然而,恰恰在这最后的时刻,使这个平素表现平平的人的形象在道德上得到升华。塞尔维特重新拒绝人们所提供的交易,果断地实现自己从前的誓言:准备为自己的信念忍受一切。”于是塞尔维特选择在火刑柱上被文火烘烤至死而绝不改变,这残酷的折磨持续了半小时之久。

历史的呼唤

历史上还有许多的瞬间,关乎生死,关乎正义,关乎良心与暴力。身处其后的我们能以一个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事件,但时间的间隔又恰恰降低了事件的可信度。当亲历的人依次离去,留存的文字记录就考验着后人的想象力。经验、观点与资料的堆叠的确不能兑换任何真相,但一次次出于好奇的接近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他选取的大都是容易被人忽略却又意义深远的“星光时刻”:西班牙的巴波亚以逃犯之身发现太平洋,是大航海时代探险精神的典型代表;法国普通士兵鲁热在莫名激情的推动下,一夜之间写出后来举世闻名的《马赛曲》,“他一生一无所成,只在那唯一的夜晚曾经是一位诗人”;美国纽约商人菲尔德屡败屡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在大西洋海底铺设电报电缆,欧洲和北美洲能够“以思考的速度”迅速联结在一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西将军犹豫一分钟,最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玉书评价道:“作者(茨威格)以广博的历史知识和重点集中的细节描写,使这些事件摆脱浓重的历史迷雾,形象生动地突显在读者面前……茨威格写得凝练,但并不枯燥,材料建材适度,描绘精确,把千钧一发的紧张瞬间写得可信而又真实。茨威格满腔热情地歌颂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振奋,故事写得集中、生动、文笔优美,虽是真人真事,却写得精彩紧张,和虚幻的小说相比,自会因真实确凿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既介绍了历史知识,阐述了人生哲理,又让人得到艺术享受,这是茨威格雅俗共赏的读物之一。”

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滑铁卢的一分钟

本章节摘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格鲁西思考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造就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尔海姆(Walhaim)农舍里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的走向,这个决定就取决于这样一个完全循规蹈矩、完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物的唇齿之间,取决于他那双因为神经紧张将皇帝那份要命的圣谕揉得皱巴巴的手!—这也算是不朽之举了!假如格鲁西现在拿出足够多的勇气,能够相信自身的判断以及其他明显迹象而不再听命于皇帝的圣旨,法国可能就会得救了。但是这个顺从的人总是服从规定好的指令,从来不去听从命运的召唤。

于是,格鲁西坚决地回绝了。已经是这么小的队伍了,还要再分一次。不行,这可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的任务是追击普鲁士的部队,心无二用。他拒绝去做不符合皇帝命令的事情。军官们沮丧地沉默着。他的周围出现一阵沉默。在这沉默中,不可挽回地流逝了那决定性的一秒钟—这是后来用词语和行动都再也无法抓住的。威灵顿胜利了。他们继续前行:热拉尔和旺达姆(Vandamme)生气地握着拳头。格鲁西也变得不安了,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很奇怪,普鲁士人还没有出现,很可能他们已经离开了开往布鲁塞尔的方向。不久以后,侦查员报告了可疑的迹象,他们的撤退转成了直接开赴战场。现在全速赶去增援皇帝,那也还来得及,但是格鲁西还是越来越焦急地等着信使,等着皇帝让他回军的命令。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只有对面越来越远的沉闷炮声滚过颤抖的大地:这是滑铁卢的铁骰子。

这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一点。拿破仑的四次进攻都被击退,但是这些进攻也把威灵顿的核心防卫给松动了。拿破仑又在组织决定性的冲锋。他增加了“贝尔—阿利安斯酒馆”(Belle-Alliance)前的炮兵力量。赶在炮手们在山丘之间挂起烟雾的帐幔之前,拿破仑还要亲自看一眼这厮杀的场地。这时他注意到来自东北面向前挺进的一团影子,似乎是从树林里涌出来的。新的部队!每个望远镜马上都转向这里:是格鲁西大胆地违背他的命令、在紧要关头奇迹般回来了吗?不是,一位俘虏说,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前锋部队。皇帝第一次意识到,那支被击溃的普鲁士军队已经摆脱了追击,在努力尽早与英军会合,因此他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完全是毫无用处地在空跑。他马上写信给格鲁西,交代给他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与主力部队联结在一起,阻止普鲁士军队进入厮杀。与此同时,内伊元帅接到了发动进攻的圣谕。在普鲁士军队到达之前,威灵顿必须被击溃:当胜算的机会突然变得如此渺茫之时,似乎没有什么行动可以算得上冒失的了。整个下午都是令人恐惧的进攻,一直有新步兵加入。这些步兵向被炮击过的村庄发起冲锋,他们总是被赶下来,随后他们总是再举起飘扬的旗帜,冲向已经被冲散的方阵。但是,威灵顿依然还能抗住,格鲁西依然还没有消息。

格鲁西在哪里?格鲁西到底待在什么地方?当皇帝看到普鲁士的先头部队开始慢慢攻上来时,他焦躁地这样嘟囔着。他手下的指挥员们也开始不耐心了。内伊元帅要不顾一切地决一死战,一决雌雄。内伊的冲动鲁莽与格鲁西的优柔寡断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已经有三匹马在他的身下被射杀),他要在一次进攻中将整个法国的骑兵力量都用上。一万名铠甲骑兵和轻骑兵进入这死亡之行,他们冲垮方阵,斩杀炮手,突破英军的第一道防线。尽管他们自己也遭受损失,但是英国军队的力量在消解,守护那高地的拳头开始松动。当损失惨重的法国骑兵被大炮逼回时,拿破仑最后的后备力量—旧近卫队正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子向山丘冲锋:对它的占领将左右欧洲的命运。

茨威格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茨威格)(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吴秀杰 译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著茨威格的代表作,最早出版于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历次增订,扩展至14篇。茨威格选取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在这些千钧一发的紧张瞬间,集中展现人类命运的跌宕和伟大心灵的力量。

茨威格借历史之手,为平凡人的激情奉上赞歌,向伟大人物抗争命运时的坚强信念致敬,并给黯然陨落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夜幕上,他们才是恒久闪耀的群星。

新译本由旅德学者吴秀杰精心翻译,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2009年版为底本,收录两篇最早用英文发表的文章:《西塞罗》与《威尔逊的失误》,为读者奉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全译本。

阅读推荐: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535次推送

编辑丨张舒婷 师太君

茨威格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茨威格)(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