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哪个县划入河北省(河北与山东的辖区调整)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河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北省与河南省、河北省与辽宁省、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60年代,河北省与山东省进行了新一轮的区划变迁。在这一轮变迁中,河北省的170多个村庄,划入了山东省。山东省的600多个村庄,则划入了河北省。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迁呢?
首先,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基本情况。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粮食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的数据,山东省总人口1.01亿人,在我国所有的省份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山东人朴实、尚武,山东各地是历朝历代募兵的主要地区。山东省的耕地数量充足,粮食产量很高,种类非常丰富。今年,河南、山东等地仍然是我国的夏粮主产区。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建立了一系列的蔬菜基地,形成的完善的供应体系,被称为“全国的菜篮子。”在山东省的很多地区,到处都是蔬菜大棚。2021年,山东省的GDP总量达到了8.3万亿,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排名全国第3位。不得不说,山东省下辖的各个地级市,发展比较均衡,出现了几个区域中心城市。
山东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其中,济南市和青岛市属于副省级城市,属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尤其是青岛市,属于北方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山东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在古代历史上的军阀混战阶段。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控制了山东,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员。从地缘博弈来说,控制了山东各地,进而染指两淮,直接饮马长江。退能拱卫整个黄河一线,确保齐鲁、中原各地的安全。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对于北方的各个政权和南方的宋齐梁陈来说,能否控制山东,就是争夺天下的关键一步。
南方政权屡屡北伐,就是为了控制山东,从而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至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与大运河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长期以来,各地之间的商业运输,基本上以陆地运输为主。但是,陆路运输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运输能力并不大,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区域,兴起了水路运输。
不过,在很多地区,水路运输无法通行。6世纪末期,隋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解决关中各地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加强对江南各地的管理。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了著名的大运河,大运河连接了江南、江淮、中原、华北各地。大运河开通以后,北方的土特产、马匹、矿石,能够通过大运河运往江南。江南的瓷器、茶叶、粮食等,也能通过大运河大批量运往北方。
与现在的大运河不同,当年的大运河以洛阳为转运中心。在唐朝统治的后期,洛阳的水陆转运能力明显下降。豫东的开封,逐步成为了大运河的转运中心。到了宋朝统治时期,开封号称“四水绕城”,水路运输条件非常便利。在唐宋两朝,关于大运河的诗词比比皆是,例如“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等等。
至于我国历代的区划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代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元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区划。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等。
元朝划分各个行省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河流、湖泊、山地进行划分。由于需要同时兼顾草原、中原和东北各地,元朝定都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此时,对于元朝来说,大运河继续经过河南转运,反而是舍近求远。元朝耗费10多年时间,修改了大运河的航道。大运河不再经过河南,而是从江淮直接进入了山东、河北等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山东的临清州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说法。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来。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加上情况特殊的中都凤阳。出现了北直隶、南直隶和13个省,北直隶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安徽省、江苏省等大片地区。
我国很多省份的大体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等等。这一阶段,大运河继续经过山东省、北直隶转运,由于大运河的河道影响,山东省与北直隶的交界区域,围绕大运河两岸,出现了犬牙交错的复杂情况。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后来,拆分为江苏省、安徽省。至于北直隶,则更名为直隶省。在明清两朝,大运河对于北方来说至关重要,朝廷专门设立了漕运总督衙门,全面负责大运河的航运安全。江南各方面的物资,通过大运河运往了京城。
但是,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大运河出现了河堤失修崩塌、河道淤泥增多、漕工陆续逃亡的情况。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尤其是历经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以后,大运河的运输能力远不如以前。为了将江南的物资,运往京城。天津等地,清朝不得不开始了漕粮海运。江南各地的物资,直接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天津,然后通过陆路运输运往京城。
此时的清朝,面临各方面的内忧外患,已经焦头烂额,根本就无力修缮大运河。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各路军阀忙于争夺地盘,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修缮大运河。大运河流经了好几个省,隶属于好几个军阀集团的势力范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地军阀们根本不可能治理大运河。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阶段。一系列的大型工程迅速展开,例如治理黄河、治理都江堰、治理淮河、治理洪泽湖等等。1952年,治理大运河的工作开始。大运河两岸的区域分布很复杂,部分区域属于河北省,部分区域属于山东省。治理大运河需要调集大量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
出于统一调配、治理大运河的需要,1952年,河北省大运河沿岸的恩县、夏津县、武城县、馆陶县等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相当于河北省损失的5个县,为了弥补河北省的损失,山东省的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宁津县等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管理。历经这一轮区划变迁以后,河北省与山东省的省界,暂时性稳定下来。
为何是暂时性呢?因为60年代中期,围绕治理大运河,双方进行了第二轮的区划变迁。1965年,划入山东省管理了13年的馆陶县,重新划入了河北省,开始隶属于河北省邯郸专区管理。同时,山东省临清市早大运河以西的299个乡村,划入了河北省邢台专区管理。由于位于临清市以西,邢台专区设立了临西县。此外,山东省武城县大运河以西的244个乡村、山东省无棣县的51个乡村,划入了河北省管理。
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划入河北省的各个乡村,合计有600多个乡村,从山东省划入了河北省管理。作为回应,划入河北省管理了13年的宁津县和庆云县,重新划入了山东省管理。此外,河北省吴桥县的150多个村庄,分别划入了山东省的陵县、宁津县。河北省东光县的13个村庄,划入了山东省宁津县。河北省盐山县的11个村庄,划入了山东省庆云县。
在60年代中期的区划调整中,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除了县级区划的调整之外,山东省的600多个乡村,陆陆续续划入了河北省管理。河北省的170多个村庄,陆陆续续划入了山东省管理。在这一轮区划变迁之后,两省交界地区的省界,已经上稳定下来。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