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反攻同人图(兰波地狱一季的另一个版本)

“1871 年,17 岁的少年诗人阿蒂尔·兰波带着法国“诗人之王”保尔·魏尔伦写给他的书信,来到巴黎。两人从此开始了一场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为世俗所不许的同性之恋。

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在这一时期,兰波创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诗作,他的诗歌成就甚至超过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

两年之后,他们在布鲁塞尔火车站发生争执,魏尔伦掏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被逮捕并被判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

兰波反攻同人图(兰波地狱一季的另一个版本)(1)

来自上海的器乐摇滚乐队 A Season In Hell,队名取自兰波的诗集《地狱一季》。这支二人乐队由叁斯尔和甲鱼在 2015 年秋季组建,在今年八月发布了从作曲到后期所有环节完全 DIY 打造的首张同名专辑。

叁斯尔和甲鱼相识于 2015 年春,当时他们都是学生,随后共同在一支乐队中分别担任吉他手和键盘手。乐队解散后,谋求新的音乐出路的两人走到了一起,试着写出些什么。

他们抱着吉他、捧着合成器,在卧室、教室、排练房等一切能创作的地方写出了两人合作的第一首歌曲:带有后摇和迷幻倾向的《Limbo》。以此为契机,两人决定正式结成乐队开始活动,于是在 2015 年的秋冬之交 A Season In Hell 正式成立了。

兰波反攻同人图(兰波地狱一季的另一个版本)(2)

兰波反攻同人图(兰波地狱一季的另一个版本)(3)

专辑的创作像是两人之间音乐的拔河,在一次次想法的交织和拉扯中,音乐背景不大相似的两人开始走向默契。经过对每个细节的反复推敲,诞生了专辑中的八首歌曲,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风格。

除了乐队第一首创作出的《Limbo》外,其余各曲的风格在氛围感强的器乐摇滚基础上,融以电子,电影配乐,爵士,重型等多种元素。两个人包办了大部分的乐器,叁斯尔负责吉他和键盘,甲鱼除了键盘和吉他外,还完成了鼓和贝司的部分。

专辑《A Season In Hell》中的最后一首歌曲《A Tribute To Arthur Rimbaud》,灵感也是源于《地狱一季》,歌名直白的致敬了兰波,听着不禁让人又想起那个哀伤的故事。

兰波反攻同人图(兰波地狱一季的另一个版本)(4)

END

听 A Season In Hell 的歌,请点击“阅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