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争涤荡人间界(战争-隔岸相顾)

这个周末看了电影《八佰》。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众说纷纭,或许是删减的原因,节奏并没有那么连贯,导演想表达的群像也不是特别有整体感,但就光影和内容而言,我个人还是想给予这部电影很高的评价。

管虎想表达的东西也很耐人寻味,人性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一个个平凡之躯,你死我活的战争背后是政治的权谋;在生命面前,荣誉不值一提等等焦点议题。最近在听《中东往事》,再加之看完这部电影,以及各种热点话题下比比皆是的键盘侠,激发了我许久未有过的表达欲。

对于个人而言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

去年前往美国旅游的时候,老婆特意安排了一场实弹射击的项目,我当时并不是特别在意,因为在大学军训的时候,我实弹打过靶,加上又是个军事迷。嘻嘻哈哈地选择了AK。

进入射击室以后,扑面而来的是此起彼伏巨大的射击声,说实话当时有点尿裤子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只隔着一米的距离并排射击,隔壁的子弹壳都能弹射到你脸上,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压子弹的手都是哆嗦的。真实的战争应该比这残酷或者说可怕一万倍。

曾看过一部纪录片,描述中越战争后期,我军组织的一支敢死队中为了争夺一座山头付出的代价,最终存活下来的队员,对当时那场战斗的回忆以及他们后面的人生经历。战争前,挑选的都是各个部队精英,他们起初都是视死如归,希望能够立功。

然而当这场战役胜利结束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立即放弃了在部队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集体一等功,所有活着的都是二等功以上),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后来有的人开了公司,有的人当了公务员,有的人去当销售员,尽管为国流过血,但是后面的生活还需要自己去奋斗。每个人都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共同点,经常午夜做梦回想起那场战斗,战友们的断肢残骸都历历在目,正常人很难接受那种尸横遍野的场景,心里都留下了巨大的创伤。这也是他们选择退伍的原因。

有一部以一战为背景的经典电影《西线无战事》。主角保罗·鲍曼是一名德国的学生,在老师爱国主义的鼓舞下,他所在班级里的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然而,无情的炮弹很快就炸翻了那些爱国主义口号,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搏杀、冰冷的壕沟和无穷的饥饿。

保罗后来受伤了,可以返乡休假,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但期待中的家乡却变得完全陌生了。后方的所谓有识人士为战略战策争执,丝毫听不进一个真实经历过战争的士兵的意见;学生仍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所疯狂,将主角对战争残酷的描述看成懦弱的表现。

保罗发现他已经没法融入到人群中“正常”的生活了,于是又选择去往前线。

电影的最后,保罗伸手去捕捉一支蝴蝶,没有冲锋,没有炮火,只一颗子弹,就将其生命夺去。

原著小说的最后写到“他于一九一八年十月阵亡,那一天整个前线是如此平静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 西线无战事。”

我在这里仅仅列举一战数据:

战争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7500万人,伤亡和失踪士兵达到3800万。

战争期间,法国20到30岁的年轻人损失了58%。各国平民伤亡达到1500万以上。直到1925年,主要交战国的人口和生产才达到1914年交战之前的水平。

那些轻易就鼓吹战争、挑起战争的人,我相信根本就没考虑过别人的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贵,在看到陈树生烈士将手榴弹绑在身上,跳下去与敌寇同归于尽之时,无人不为之泪目,震撼,这是怎样的勇气,怎样的悲壮。“舍生取义,儿之所愿也”。用电影里的一句歌词结尾吧:硝烟将尽 尘未远余音萦绕;隔岸相顾 盼愿再无喧嚣。愿世界永远和平。

以战争涤荡人间界(战争-隔岸相顾)(1)

以战争涤荡人间界(战争-隔岸相顾)(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