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行业全球消费趋势研究(谁在影响美国的美妆行业)
如果你看过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是否还记得里头有句挺经典的台词:可能是喜欢一个地方,就会喜欢那个地方的菜——这话说的倒是实在,因为一个身在异乡的人或许可以很快适应新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但唯独胃的记忆却难以一时间改变。
除了对食物的习惯,人类还有一点是和其口味一样极难转变的,那就是审美习惯。
走在美国的街道上,你不难从亚洲面孔中迅速分别哪些是华裔,哪些是中国游客,甚至还能从亚裔群体中再细分出日裔、韩裔和华裔。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围绕在每个族群身边的美学特征不同,它来源于一个群体过去的文化和生活的沉淀,也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取舍。而这些坚守和妥协,在移民国美国的身上都展露无遗。
亚裔姑娘们爱化黑色的粗眼线、刷上略重的修容粉,以加强更贴合西方人审美的轮廓感,她们的眉峰明显而高耸,看起来有些强势;即使头上还围着围巾,来自阿拉伯的女孩们也开始尝试更鲜艳的眼影,因为往往家境丰富,她们经常一口气能买五盘高级眼影。欧洲人呢,大概是由于骨子里的历史、文化骄傲,导致他们并不刻意逢迎美国甜心的打扮,反倒觉得保持“原装”风格的自己更高级。至于南美人——呜,性感程度真是让美国甜心都自愧不如。
那么美国人自己呢?面对这种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状况,导致她们却有点茫然、有点混乱、同时也有点挑花了眼——市面上的品牌不断针对各类人种推陈出新,以求投其所好——但事实上,无论装束、喜好有多么不同,她们却也都是美利坚合众国居民。
的确,特朗普正在收紧移民政策,但作为一个世界大熔炉,美国的移民数量目前还是在增长。2016年3月,美国移民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美国移民及其18岁以下子女的总人数已经超过6100万,意味着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是移民。
2016年,美国买手店和零售商纷纷推出韩妆,包括Opening Ceremony、Target、梅西百货等多个商家专门设立K-beauty柜台。究其因,一部分是韩国企业主动进军美国市场的反馈,另一面则是美国本土市场开始逐渐接纳亚洲审美的标准。
Lilian Min在Racked的文章中写到了自己的经历,她说韩妆总是专注于一些不寻常的皮肤营养成分供给,比如蜗牛霜。2014年,美国网站Refinery29的美妆总监Megan Mclntyre也曾对《纽约时报》表示过,韩妆改变了她们对护肤的看法,高性价比、技术创新和可爱的包装都让韩妆在美国市场同样受到了非亚洲顾客的欢迎。
可韩国美妆品牌也面临问题,虽说鉴于地区文化审美差异,韩国品牌的彩妆产品总以让顾客“看起来更白”为标准,但在渴望健康肤色的欧美市场,它们还需要开放更多色号。
如果说,对亚洲文化的接纳还是相对容易的,那么针对穆斯林客群的生意在美国则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两年来,虽然Tommy Hilfiger等美国品牌也推出了穆斯林服装,但据Racked报道,随着全球恐怖袭击和难民问题的加剧,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反抗兴许升高了62%。
然而即便如此,穆斯林风格在美妆业上还是获得了一些突出成就。《彭博商业周刊》指出,针对穆斯林消费者市场的化妆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只是“这种趋势给普通美国人,带来了些许羞耻感。”
实际上,由于清真产品中不能含有酒精和动物来源的添加剂,生产过程又不能“不洁”,恰好顺应了如今市对纯天然有机化妆品需求的趋势。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德国的巴斯夫集团在4年前首次取得了化妆品原料的清真认证,现在已经有145种用于制造洗面乳、泡沐浴和家用清洁剂等的产品线,虽然这条产品线的主要供应的是以穆斯林居民为主的国家,但西方市场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追求商业回报的企业并没有因为特朗普限制穆斯林移民的政治诉求,或者部分民众的意见,就放弃迎合市场需求,相反,它们赚得正开心,随着清真人口规模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增多,许多化妆品公司都在积极研究新产品——来自伊利诺伊的Maya Cosmetics就生产了一种可以透水的指甲油,好方便穆斯林做礼拜前淋浴。
推动移民美学融入当地的一大动力是互联网。上个月,时尚类媒体Allure总结了12位美妆博主名单,其中有在纽约工作的泰国博主Nick Barose、走专业护肤路线的伊朗博主Haideh Hirmand、懂得巧克力肤色不一定要涂大红唇的索马里博主Iman……他们对美国年轻人的妆容趋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也都是移民。
移民甚至带动了新兴商业领域,比如说在Anastasia Soare走红之前,针对眉毛推出的产品,往往是美妆生意中利润最低的。但偏偏这位罗马尼亚的移民女性最擅长的就是化眉毛。成名后的Soare,如今已经开起了眉妆沙龙,而她在1997年创办的品牌Anastasia Beverly Hills也已从单一的眉部产品扩充到全线美妆品牌,且在丝芙兰、Ulta、Nordstrom等零售商渠道销售。这对一些老品牌施加了压力——最近我们注意到,Benefit等品牌就推出了非常全面的眉毛产品。
“需要一个完美的融合,外国人和美国人都需要这样做。我感觉’美国’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的定义,它不该是单一的。”泰国博主Barose曾在Loren Savini的采访中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