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说的是什么意思(古代典籍中的华胥)

阅读古代典籍,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除了语音语法之外最重要的一关应该就是修辞关了。语音大致也有一个参考,语法之类可以通过多次的诵读来感觉,可如果不了解传统典籍中经常使用的修辞表达方式的用处和特点,典籍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觉得大致意思明白了,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就是是很多人阅读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古文难关”。

华胥引说的是什么意思(古代典籍中的华胥)(1)

宋代词人姜夔的《踏莎行》里有“分明又向华胥见”

这里的“华胥”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的母亲叫华胥,这出自《史记》司马贞补的《三皇本纪》。说在远古时代有个华胥氏之国,《列子·黄帝》里说黄帝曾梦游华胥氏之国。但是姜夔词中的“华胥”,既不是指伏羲氏的母亲,又不是指远古的华胥氏之国,而是指梦境,“华胥见”就是在梦中相见。

华胥引说的是什么意思(古代典籍中的华胥)(2)

为什么“华胥”会有“梦境”的意思呢?《列子·黄帝》里有“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的记载。在这一段文字中华胥”本是国名,因为黄帝一梦游,便与“梦”发生了关系。于是古人便借用“华胥”来指“梦境”,这在修辞中叫借代。了解了“华胥”的真正含义,并且又知道它在修辞表达上的用处和特点,那么这句诗就不仅能读懂,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了

我们在阅读典籍时,还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词句稀松平常,可就是怎么也看不明白。

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开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这里都是常见的字,没有一个偏僻难解的字,也不是结构特别的句式,但要把它的意思看明白,却并不怎么容易。比如说,前面既已有“太史公”,后面为什么又出现司马迁?司马迁不就是太史公吗?“牛马走”又是什么意思?“走”在古代汉语里有“跑”的意思,但把这个意思放在这句话中却讲不通。其实这句话用的是委婉谦虚的说法,不能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解释。“太史公”不是指司马迁,而是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谈也做过太史令,也被人们称为“太史公”。

华胥引说的是什么意思(古代典籍中的华胥)(3)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洽民。有子曰迁。”天官就是天文历法的官吏。这里的“太史公”就是指司马谈。“走”在这里不能当“跑”讲,而是当“仆人”讲,这是古人的一种谦称。古人为了自谦,常常在别人面前自称“走”,甚至还有称“下走”的,那就比“走”显得更谦逊了。所谓“牛马走”,就是“像牛马那样供驱使的仆从”。整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就是:“我父亲太史公的像牛马那样供驱使的仆从司马迁向您叩头说话。”这句话听起来怪别扭!不过在当时却是书信中表示客气的一种套语。了解了这些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