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模拟实验成果(东海岛上的5G实验)

5g模拟实验成果(东海岛上的5G实验)(1)

东海岛上超百亿美元级项目云集,5G技术助力“智造”飞跃。 受访者供图

5g模拟实验成果(东海岛上的5G实验)(2)

中科炼化全厂管控中心。林江海 摄

5g模拟实验成果(东海岛上的5G实验)(3)

“一体化课堂”走进经开区新安小学。 陈思亮 摄

工人坐在管控中心内就可以浏览实时画面,对钢铁厂进行监控管理;偏远地区的学生在教室内和老师“云端”相见,共享美术、音乐、英语等优质教学资源;村长在手机上就能连接村内大喇叭,定向播放宣传咨询……一幕幕烟火气和数字化交织的场景,正逐渐走进东海岛百姓的日常生活。

鸟瞰东海岛,其外形酷似巨蝶,在湛江臂弯中展翅欲飞。作为湛江大工业主战场,这座中国第五大、广东第一大岛屿上,既有机器轰鸣的奋斗魄力,又见岛民悠然的惬意生活。在网络新基建的提速增效下,东海岛挥别昔日的田园生活,热情洋溢地拥抱着信息时代。其背后是一场渗入生产生活一线的5G实验。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亮 通讯员 戚照

“未来工厂”场景逐渐成为现实

工业互联网是5G应用的主阵地,“5G﹢工业互联网”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也使由“制造”向“智造”飞跃愿景成真。

智能工厂的诞生,离不开5G基站建设的支撑。去年,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支持运营商开展5G基站建设,全年完成基站416个,增长53%。钢铁产业园区建设5G基站41个,实现重点区域覆盖,为“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加足马力。

目光投向东海岛,5G的种子在中国石化在建的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科炼化丰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依托石化智云、采用“数据 平台 应用”模式建设信息化系统,当前中科炼化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家全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工厂,实现数出一源、令出一家、功能复用、效率提升。

“得益于平台的数采及集成能力,中科炼化通过运营数字仓库作为数据交换枢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告别了传统炼化企业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中科炼化信息中心经理蔡荣生介绍道。

一切开发上平台、一切应用皆上云。作为年产千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科炼化员工数量只有同规模炼化企业的四成。在5G的加持下,中科炼化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工业化生产,大幅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截至目前,中科炼化各装置接入传感设备超20万点,信息平台上线39项业务应用,生产经营安全高效运行有了智能技术保障的护航。

过去,传统炼化企业智能化建设通过完工资料数据进行建模,再对照现实工厂进行红外扫描修正,完成逆向建模。搭乘5G的东风,数字化交付变得更为迅速,可以为数据框架搭建提供精准模型。中科炼化在建设时就采用设计、供应商、施工全产业链数字化集成联动,实现了正向建模,成为中国石化首家开展全厂数字化交付的项目。

提到钢铁行业,有这么一种刻板印象:工人们汗流浃背地围在高温熔炉旁,拿着铁锤将红彤彤的钢铁敲得火星四溅……如今有了5G网络的助力,钢铁行业得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当钢铁遇上5G,曾经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未来工厂”场景在湛江钢铁逐渐成为现实:轻点鼠标,车间里的机械臂自动开启;打开APP,电气室温湿度各类参数一目了然;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画面、数据尽收眼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一日尽览湛钢塔”……

日历翻回2020年6月10日,湛江钢铁成为国内钢铁行业首家5G独立核心网组网成功的企业,5G独立核心网与主干网络、工业控制网络、视频监控网络顺利对接,实现IT/OT/CT网络全面融合,为树立智慧钢厂建设新标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前,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标杆赛中,宝钢湛江钢铁联合广东联通共同打造的“宝钢湛江钢铁5G工业远程控制应用创新”项目在23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成为名副其实的“5G 工业互联网”应用行业标杆。

斗转星移间,湛江钢铁已验证了35个5G 应用场景,其中26个应用已正式上线,基本覆盖了工信部发布的20个“5G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中的12个,包括远程设备操控、设备故障诊断、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

“未来我们还将在厂区智能理货、生产单元模拟、精准动态作业、工艺合规校验、生产过程溯源等领域深入研究,并对已涉入的领域进行应用拓展,利用5G技术打造成钢铁行业新标杆。”对于宝钢湛江钢铁未来在5G赋能上的作为,相关工作负责人充满了憧憬和信心。

偏远海岛学生“走进”名师课堂

家住东海岛民安街道的李嘉萍回忆起过去带女儿到邻村蹭美术课、舟车劳顿到市区找补习班学画画的经历,语言间透露着无奈:“我们家长一直很注重美育培养。孩子喜欢画画,但村里学校的美术老师不足,只好带着她去隔壁村蹭课。”

昔日,由于学生少,教师配备不足,小规模教学点无法开齐开足课程,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偏远、海岛学校,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偏远海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通道变得狭窄。

随着湛江经开区实现“互联网 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云全覆盖,李嘉萍也放下了心头大石。在基础教育网络联校教育云平台的牵线搭桥下,东海岛创新“互联网 教育”工作模式,以建设“三个课堂”为抓手,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美术、音乐等多元别样课堂,优质教育资源撒遍海岛的每一个角落。

当前,同步上课模式是东海岛“一体化课堂”的主流。通过网络联校的建设模式,在9所中心小学设立主讲教室,在网络联校分校及相关教学点设立互动教室,开展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换言之,学生在乡村小学的教室内,也可以通过大屏幕实时共享市区教师的授课。

“线上课堂能有效地借助互联网,以专递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跨空间分享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是信息化时代大空间、大课堂的魅力。”“一体化课堂”主讲端教师,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梁彩娇言语中带着欣喜。据悉,每堂“一体化课堂”上主讲教师都会对听课端进行6次以上互动,调动不同空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都很喜欢‘一体化课堂’,它新鲜、高效,还补上了音乐、美术、英语等在乡村地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短板。”但据位于东海岛民安街道的新安小学校长何开增介绍,“一体化课堂”在初期调试中并不顺利,乡村的网络环境较差,不时会出现网络延迟的情况。

为此,湛江经开区组建教育城域网,城区8所学校以1000M裸光纤接入经开区教育局中心机房,其他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以500M光纤接入,乡镇教学点以100M光纤接入,全区中小学(含乡镇教学点)网络接入率达100%。

目前,在东海岛的“一体化课堂”上,网络延迟都控制在0.5秒左右,通过5G技术赋能,驱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保障。据悉,经开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后,第二期工程也完成交付使用。两期建成后,听课学校覆盖全区所有教学点及东海片区中学,全区受惠农村教学点学生将近1万人。

在网络联校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的推动下,湛江经开区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总分“一分三率”差距缩小了18%至22%,突破了几十年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目前,东海岛乡村教学点基本达到“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要求,农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在“一体化课堂”云平台下成为现实。

目前,经开区组建的城镇与海岛“教学研修共同体”共有9个,其中,城区5所学校和4个中心校分别与40个海岛教学点结对“帮扶”,各个研修共同体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教研活动,东海岛上的线上线下教学队伍也日益壮大。

指尖释放乡村管理活力

“现在遇上感冒、腹痛这类小病痛,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向医生问诊。不用到现场就能按照医生的指引解决问题,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非常方便。”家住东海岛东简街道庵里村的翁女士表示,因家里离村里卫生站较远,此前看病要坐车前往,遇到病人多的时候还要等待。

翁女士打开手机,向笔者展示“庵里村卫生站在线问诊微信小程序”,在注册、填写基本病历资料等简单的步骤后,就能对医生发起问诊。“我们医生可以使用小程序管理端为患者提供问诊服务,小程序还支持图文交流、音视频交流。这不仅缓解了线下门诊的压力,还避免患者前来就医而交叉感染,提高了农村卫生站诊治水平。”卫生站医生李才民介绍道。

“一镇三村”5G示范项目是湛江经开区在推进5G应用发展进乡村的一大亮点,东海岛上的东简街道、龙水村、庵里村、尉律村成为5G强镇的受益者,村民也得以享受到“智慧生活”。

一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进入数字化时代,在农村的新基建推进工作中,5G发挥了下好“实功夫”的作用,大力改善乡村信息应用配套环境,真正让数字信息技术催生出“数字乡村”“智慧乡村”。

龙水村党总支书记吴孔飞未曾想过,以前因为东海岛较为偏远,打电话经常遇到手机信号不好,如今村里居然有了最先进的5G网络。对他来说,5G 应急大喇叭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利器。

“现在我都不需要去村里的广播室了,通过手机就能让村里的大喇叭定时播放和循环播放宣传疫情资讯、防控科普、防控措施等内容。”吴孔飞指向村内文化广场上崭新大气的无线大喇叭说道。

据悉,有了5G技术的加入,通过对无线大喇叭的控制及管理,吴孔飞可以完成即时应急广播、单点和分区控制、流程定时广播、区域管理、电子地图监管等功能。而大喇叭结合各村现有的视频探头及新增,可以形成线上和线下、地面和空中配合的立体巡视网。

5G技术也织密了东海岛的乡村安全网。自去年底起,湛江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理事长林栋每月都会定期按时来到东简街道办,通过操作无人机,完成对区域的巡逻。

“之前5G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无人机飞行时反馈的画面延迟很严重,很难将它运用到巡检服务上。”据林栋介绍,东海岛5G网络铺开后,无人机可在120米高空完成2平方公里的巡检,违规堆放垃圾杂物、违规建筑等在高清屏幕上更是一览无余,“流畅、方便”是他对东海岛巡检的直观体验。“无人机巡检”大大提升东海岛控违拆违工作效率,去年,湛江经开区在消除违法建设存量年度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

通过5G网络技术、无人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像林栋这样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巡视期间把巡视画面通过5G信号回传至指挥中心大屏上,可提供超高清视频制播、VR全景视频制播、AR影像制播,并能够实时观看现场紧急状况,便于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此外,在5G 交通站场安防巡检上,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延伸东山街道无人机巡查服务系统覆盖范围,完成对东南码头客运站的巡检,减少人员现场巡逻负担。

■样本

城乡艺术课堂“云端”唱响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伴着和煦的春风,走进湛江经开区新安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传来二年级学子悦耳的歌声。定睛一看,课室内并没有授课老师,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不时配合做着动作,又或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这是东海岛网络联校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上的一幕。在5G网络的支持下,东海岛、硇洲岛得以网络联校整合校际资源,共享课堂同步提升城乡教学质量。新民小学、丹僚小学、育民小学、文亚小学等民安街道小学(含教学点)实现了与经开区一小的网络联盟,探索出了一条“上联名校、下联村小”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上‘一体化课堂’了。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不认识的老师和同学,一起上课,感觉很有趣。”如今,学生陈梓琪最期待每周的音乐课。主讲老师不仅会教导掌握歌曲演唱,有时候还有加入动作、乐理知识等,音乐课的美妙走进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童稚之心。

谢权丽是这节云端音乐课的辅导老师,她负责在听课端引导学生、操作设备:“‘一体化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收益,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课,作为东海岛的一名乡村老师,我也有机会能‘零距离’参与名师课堂,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经开区开创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以强带弱的“1 N”结对帮扶模式,提高乡村学校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为“共同体”的方式有力破解了东海岛上基础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共同体办学模式亦得到外界的认可,经开区以“建设海岛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 共联共享优质教育”为主题的作品,获得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省级三等奖,湛江市“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第三名。

■数读

◎湛江经开区全年完成基站416个,增长53%

◎钢铁产业园区建设5G基站41个,实现重点区域覆盖

◎东海岛实现100M光纤网络和电视信号全覆盖

◎湛江宝钢厚板厂“热处理线5G远程集中控制平台”

获2021年全国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赛金奖

◎中科炼化“智能工厂创新应用”项目

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东简街道建成湛江经开区首个网络强镇

◎建成

东简街道“无人机巡检”

庵里村卫生站“远程问诊”

尉律村学校“同步课堂”

龙水村“多维应急喇叭”

等5G示范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