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一看就懂的中秋节习俗百科(为什么要过中秋节)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辑:曈曈
说到中秋,自然而然会想到月亮、月饼,拜月、嫦娥、玉兔等……
那么,这些元素究竟哪儿来的呢?它们跟中秋节的内涵,有哪些联系呢?除了吃月饼,怎样在学校、家中带孩子过有意义的中秋节庆?
“中”代表一种平衡。
从季节来看,春天可以看做是由冬(即蕴藏的状态),到夏(即生长到极点)的过渡;那么秋天,可以看做由三伏天(热到极致),慢慢到冬至(阴或者凉到极致)的过渡。
所以,秋天和春天,可以看作是“中”,是阴阳平衡的一个时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昼和夜是平分的。
所以,秋是由生发的状态转到收藏的状态中间,而中秋又是在秋天的中间,那么这一天有什么特点呢?
通常在十五的时候,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 。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才是月圆。
因此,过节不仅仅是挂历上的日子,它是宇宙的一个事件。我们庆祝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天文事件。
秋天,万物听从节令的召唤进入凋零的状态。节令是来自上天的指令——天告诉自然万物:从这时起,光变少了,你们将不会从外在得到如此多的温暖了。那么万物都将会听从这样的召唤开始进入“蕴藏温暖”的阶段。
仔细想一下,燃烧木材,植物秸秆的“火”,必然有温暖和光明,其实这种温暖和光明,是植物把春夏季的阳光照射,蕴藏在了枝条里的。随着秋天到来,枝条里的水分慢慢散失,“温暖”就沉积其中。所以“火”也可以说是“温暖”的意思。
“秋”字中的“禾”,在我看来不仅指植物,它包括其实植物代表的很多东西。还有动物,就像松鼠在秋天时储存食物,以备开春天气尚寒还不够温暖时享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储存温暖。任何作物(动物和植物)要想焕发生机,想要维持生存,就必须依赖于温暖。
所以秋天的“秋”字代表秋天中的温暖、光明都以物质的形式存续,或者说是固定在了物质里。不再象夏天一样现于外在,而是蕴藏于内在。
秋收,意味意味着收集温暖、收光明、收阳气,把阳气和光明都收藏于物质当中,这就是秋的本义。
整个中秋的内涵就是把外在的光明和温暖收藏于物质当中。当外在的光明和温暖退却的时候,我们就要收集物质中的光明和温暖,以备天寒地冻、阳光稀少、温度低冷的时候使用。
在谈到节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做的是认清楚节庆的本意与天地阴阳的关联。
在天时来看,中秋是一年之中,阴阳之间,最冷的冬至与最热的夏至中间的一点(也就是秋分),中秋往往是秋分过后的第一个月圆。年中、月中谓之“中秋”。
“秋”字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与大地的关联:所有的物质开始蕴藏,由生发的状态(春天),到长极的状态(夏天),到秋天转为收的状态,为藏的状态(冬天)做准备。
秋天容易天干物燥,因为阳气减少,水分无法蒸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也慢慢凝结于大地上,形成霜、露。
这样外在的变化,人自然会呼应到。秋天我们的体表不再像夏天那样有很多汗,水分开始蕴藏在身体之内。毛孔处于收缩、紧张的状态,来保存热量,避免热量散失,同时也会增加衣物、被子来保存热量。这样我们的体表就自然而然地变燥了。肺主表,所以秋天肺也是比较燥。因此,秋天我们要吃一些润肺、润燥的东西。
除了天,除了地,我们要谈一谈人和。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回想一下,春天人们通常充满希望。春天的时候我们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的自我、兴趣开始向外发散。我们总是向外的,去踏青、去探索,去交朋友,这个时候不会有思念之情。这呼应了春天阳气生发的状态。
去向外在,更多的我们可以融为一体;而秋天,我们的自我开始向内入驻。我们更向内收,更抑郁。回到内在,在某种意义上,不期然地就会形成一种分离。这种分离产生一种孤独感。
因为我们从秋分开始越来越在体内觉醒,清醒的看待事物是好的,但由于过于清醒而造成挑剔和指责,就容易极端。比方说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看到别人的短处,人和人之间更容易不合,产生更多疏离感,也更容易觉察到自己的短处,更悲观,甚至抑郁。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庆典来营造出一种氛围,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平衡自然的特质。在节日的层面上,如果可以呼应节日对人的影响,就会有效地帮助人们平衡天地所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每个节日都有一个传统的食物,它与节庆、节令的本义相呼应。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喜闻乐见的月饼。
月饼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是,以前打仗时做饭不容易,为了让士兵打仗时有充足的营养,有人就发明了月饼,打仗时候让士兵多带几个,吃了就很有力量。
月饼外面通常是由面食做成,里面是种子、各种果仁或者果脯,花生、芝麻,或者肉、蛋。它包含的全是浓缩的营养(虽然现在更多人称为热量)。
无论怎么样,你会发现月饼它非常朴素地体现了我们提到的“中”和“秋”:馅料都是位于其中,形状呼应了“圆”,内里蕴藏了丰富的营养。其中的营养可以给人提供很多阳气。
所以,月饼本身呼应了月亮,呼应了阳气收藏、蛰伏的状态,也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一种不算圆满的状态,都感觉自己是分离的。所以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与他人聚在一起,这种欢聚就会平衡我们个人的疏离感。
所以,做月饼吃月饼,是很好的一个节庆的活动。
到中秋,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灯,天灯,放河灯,孔明灯,西方刻南瓜灯,记得小时候我们课文里还有萝卜灯,小桔灯。
那么,灯是怎样的象征?
*莲花是一个很有能量的象征!
灯有一个特点:光都是进入到物体内里,由内向外发亮。是不是能够让大家回想起秋天的本意:物中之光,阴中之阳,物质中的光明,夜晚中的光明。
所以这个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体现了这一点:将物质中的光明和温暖释放出来。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灯都在夜晚焕发光明。这种光明和温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给人带来希望和勇气。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很悲观,极容易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
所以我们要点亮光明,温暖内在,对万事万物都升起感恩。感恩我们收获了足够多的春夏天的光明和温暖,哪怕面对即将到来的漫漫寒冬也充满希望。
这种宽广的感恩之心,可以平衡内在的过于清醒和疏离的状态,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关于中秋,有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我们如此思念亲人,如此渴望团聚。
那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为什么不是七月十五?六月初一?
因为此刻我们的内在尤其清醒,让我们越发体会到自己的孤独。所以秋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想回家,我们想团圆,我们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起去感恩、依靠彼此的力量去对抗孤独对抗寒冷和黑暗。
也就是用我们外在的团聚,去对抗内在的疏离。
只要我们抓住节庆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更多元的形式去庆祝中秋节。
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庆祝是一种纪念,那么纪念就意味着是一种重复。
所以对于中秋这样一种阳加于阴、光之于暗、无形蕴藏于有形当中,或说湿阴中之阳,年中月中的节日。无论你采取怎样的形式去纪念和庆祝,保持这种本意都是很重要的。
传统首先就是要传,继承下去才会被人所记住和熟悉,这样才会便于后人通过形式去探究它的本意。
我们身处其中的纷繁变化的社会,每天都是新的,每次活动都需要创新。新的东西会让人紧张,而熟悉的东西让人放松,就像老友、老歌、老地点、老时间、老的习惯,可以帮助人放松,帮助我们平复这个快节奏、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带来的紧张感。
而这一点,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对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那么,给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过中秋节,如何安排?
幼儿园是善的培养,意志的培养。小学是审美的培养,也有意志的工作,但是意志工作开始更多地进入感受,更多地由美带入进来,由艺术带入进来。
换句话说,幼儿园的孩子不需要理解太多,他更多地需要享受这种美,享受中秋的氛围,通过感受味道和氛围,去参与到节庆当中。
在幼儿园里,小孩子最活跃的是消化系统。幼儿园过节庆,最重要的是可以跟吃产生关联。像中秋节,做月饼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做月饼之前的准备,有大量意志的工作,这些幼儿园孩子都可以参与。
而小学的孩子,我们更多提倡的是他的呼吸和韵律系统。在节庆当中有他们工作的安排。他们要去创造美,而不仅仅是享受这个美。他们要在实际的行动中,通过自己的手,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把美呈现出来。
比如在成人的引导下——
幼儿园可以负责做月饼;
一年级孩子可以做庆典用的灯;
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负责偶戏的制作和演出;
五六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有自律的特点,他们就可以主持和承载祭祀的环节;
高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出灯谜。
这样的话,整个学校都沉浸在这个节庆的氛围当中。每个孩子都承担了单一的工作,这个工作就可以很深入,很完整。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每个节日的氛围或元素,对社区来说是同样的。但是每个孩子都对节日有不同的期待,因为每次到了这个节日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
中秋节庆手工:纸星灯
一张画了湿水彩的水彩纸,食用油,剪刀,小蜡烛就可以做成
在幼儿园,孩子们挑战他们自己的身体;在小学,孩子们挑战他们的意志感受;在高段时,孩子挑战他们的思考。这样,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既有重复,但又有新的滋养和教育内涵的过节形式。
此外,中秋节其实适合家的氛围,如果在中秋节能够邀请家人来参加,这也不失为一个在过节的同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我相信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非常难忘的中秋。在这样的夜晚,我们跟天地,跟他人,跟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又建立了一次新的连接。不同年龄段的人,孩子或大人,都在这个活动中,既有了参与与付出,又有享受与得到。
这样的一个节日,至少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准备。在幼儿园老师可能提前两周或一个月就开始做中秋的晨圈,唱中秋的歌。
在小学,不管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是什么角色活动,可能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材料制作。
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提前一个月开始学习中秋节的内涵。因为只有洞察了这些内涵,在承担具体工作的时候,才会充满意义和价值感。之后在带领孩子们去做事的时候,状态会很不一样。
作为成人,你期待节日吗?
中秋节对你而言只是意味着放假吗?
过节的时候,通常说我们给孩子过节,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但真正意义上,重要的是如何给成人过节。
如果这个节日对成人而言充满了意义,我们很兴奋地去准备,去操办。我们充满了期待和盼望,充满了敬畏之心,去过这个节,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其中精神的内涵。
就像我们小时候,实际是通过看成人过节的状态,去感知这个节日的品质和意义。如果成人们过节只是忙碌或应付,只注意“月饼买了吗?”春节时“肉买了吗,新衣服买了吗”,孩子们就会更多地从物质层面去理解节日了。
所以,无论在一个社群里还是一个家庭,不论群体的大小,成人如何过节,更重要!
虽然要考虑到孩子的参与,但我觉得成人应该是节日的核心。成人应该作为一个节日的精神载体,然后引领孩子去参与其中,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节庆。
也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够把一些文化的内涵,把一些天地的道理,阴阳的真理,通过有形的可以感知的形式,大家都喜欢和享受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的后辈,真正地身体力行地由上而下地传递下去。
衷心希望每一位朋友,能够通过节庆,与天,与地,与人,与我,有一次真正的相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