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晚年时期的生活(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

张伯驹晚年时期的生活(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1)

年轻时的张伯驹

张伯驹字家骐,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是集收藏、书法、诗词、戏剧为一身的一代艺苑宗师。他曾在吴佩孚、张作霖麾下官至旅长,后因厌恶内战,弃仕从商,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时开始收藏书画。

张伯驹有两位太太,因志趣相迥,日久而味乏。1935年,39岁的张伯驹,纳小自己18岁的潘素为妾,从此相濡以沫,把“苏杭第一美女”熏染成帝京著名画家。

张伯驹酷爱收藏,《平复帖》是西晋陆机手书真迹,距今已有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七八十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纸本法书,又是汉隶到草书过渡及章草的最初形态,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张伯驹晚年时期的生活(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2)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1911年清室推翻后,《平复帖》从皇家流落到末代皇帝溥仪堂兄、恭亲王之孙溥儒(心畲)手中。卢沟桥事变,溥儒母亲病故,手紧缺钱,才出让府藏《平复帖》。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得,随即遭人“绑票”,索200根金条,意在逼索《平复帖》。

被“绑票”的张伯驹大耍少爷脾气,绝食好几天,憔悴将死。他对潘素说:“怎么救?救不救都不要紧。但一定要保护好我的收藏品。如果变卖收藏赎我,就是死也不出去。”张伯驹冒“撕票”危险,僵持了八个月,直到绑匪妥协,将赎金降到40万大洋,潘素和张家多方筹措,变卖首饰,才将张伯驹救出来。

范仲淹的《道服赞》,是范仲淹传世的唯一楷书。张伯驹举债以110两黄金购得。

张伯驹晚年时期的生活(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3)

范仲淹的《道服赞》

1949年初,张伯驹夫妇琉璃厂偶遇传世国宝——《游春图》。《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张伯驹忍痛变卖河南老家千亩田园,并京城弓弦胡同15亩豪宅换得220两黄金,买下《游春图》。

1956年,提高觉悟的张伯驹、潘素夫妇,将30年收藏的珍品:陆机《平复贴》、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等20多件无偿捐给国家。张伯驹说:“这东西虽是我出钱买的,但不归我一人独占。要让子孙后代欣赏,知道文化是什么,艺术是什么。”此举轰动四海。

张伯驹晚年时期的生活(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4)

杜牧书《张好好诗》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1957年初夏,陈毅参观张伯驹等举办的《明清书画展》,为张伯驹的收藏和慷慨震惊:“先生为保护国家文物之举令人敬佩,带头献给国家,能唤起民族的自豪感。先生诗词亦有北宋风度啊。”

——摘选自《上海采风》2013年11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