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生绿色发展)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回眸“十三五”,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通化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我们也看到久违的秋沙鸭、黑天鹅、鸳鸯、野鸭等水禽在佟佳江嬉戏,甚至我们在修正大桥上还看到了原本生活在山里的狍子,这一切都足以证明我市的生态环境的确变了,变得越来越好。在践行的“两山”理论过程中,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之城”已经成为现实。过去的五年,我市先后获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等一系列与生态环保相关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末,全市6个县(市、区)、59个乡镇、685个村,已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1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级生态县(区)。通化县和集安市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集安市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柳河县、辉南县、东昌区先后被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吉林省生态县(市、区)”。全市共创建生态乡镇52个(国家级25个、省级27个),占乡镇总数的88%;生态村584个(国家级15个、省级99个、市级4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

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生绿色发展)(1)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

我市加大力度推进浑江、鸭绿江、辉发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工作,共推动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15个,人工湿地12个。全市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扩能,配套污水管网约265公里,改造后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3.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市区玉带河等6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工程,曾经的“龙须沟”变成“清水河”,铺设截污管道12.05公里,接入排污口73处。全市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设立界标107个、界桩80个、宣传牌145个、交通警示牌108个。另外,鸭绿江云峰、老虎哨、浑江民主、辉发河兴隆等4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标准。完成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61.75公里,全市人民的饮用水源得到了有效保护,5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生绿色发展)(2)

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我市始终坚持蓝天保卫战,通过“拆小治大”完成2台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装机共容量共计400MW,全域拆除10蒸吨以下小锅炉700余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排放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50.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27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逐年递增(2016年309天、2017年322天、2018年330天、2019年338天、2020年345天)。

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生绿色发展)(3)

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方面

过去的几年,我市经历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级督察三次大考,照单全收认领了72个反馈问题,现已完成整改69个,正在推进3个,完成率为96%;交办群众信访案件939件,现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所有案件办理,全部通过通化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生绿色发展)(4)

“十四五”时期,通化市将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我省“三大板块”战略布局,把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作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总基调,将“十三五”以“治”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思路向“十四五”以“治、建、兴”并重的思路转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科学、精准、依法治污”,谋划实施“数字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工作资源,通过物联网、互联网 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施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执法监管、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工作的数字化和智慧化。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通化而努力奋斗!

来源:央视网 、通化市生态环境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