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

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通过其大使馆官网公布了一组北京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名词快速的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当中,PM2.5又名可吸入颗粒物,是指一种有烟尘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除了以上两种专业的名称PM2.5还有一个中文名字——霾。雾霾现象的出现,一时使得人们"闻霾色变"视其为工业进步所产生的副作用,甚至会有人认为只有将工业生产全部停止,雾霾现象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早在没有工业生产的小农经济时代就有"霾",当时的人们也像现在一样深受其扰。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1)

1、 "霾"字的出现及演变

霾字的字形演变较简单,最早的霾出现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其字形为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2)

甲骨文中的霾

由雨和豸上下组合而成。发展到小篆时霾字字形变化为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3)

小篆的霾字

此时的霾字已经与现代霾字的字形非常相似了,由雨、豸、里组合而成。古文字中的霾形为我们描述了古人眼中霾的现象:天上下落飞沙,将地上的豸(动物)淹没,或是出现霾时地上的走兽一旦走入其中都会像被掩埋了一样消失不见。可以看出古时候的"霾"也像今天的雾霾现象一样会造成空气的浑浊不清影响视线。

2、 古代文献中的霾

在甲骨卜辞中就有出现过对霾的占卜记录,如在甲骨13467(图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贞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意为这场雨会带来霾吗?甲骨13465片(图二)中也有对霾的记载:"(乙)酉卜。争貞囗隹出霾。"由此可见,商人发现霾现象常是伴雨发生,并且他们对待霾怀有一种敬畏心理,霾的发生与否会通过占卜的方式进行预测。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4)

图一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5)

图二

甲骨卜辞后,在古代诗词中常出现含"霾"的诗句,如在《诗经·邶风·终风》中就有含有霾的诗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这本是一首妇女被丈夫玩弄后抛弃的诗,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阴风冷雨,霾雾笼罩的霾天情形。其中的诗句"终风且霾"中的霾字,在《尔雅·释天》中被解释为"风而雨土为霾。"。可见在甲骨卜辞之后,古人观察到的霾天现象除了伴雨发生外,还有沙土卷风而来。这样的释译与霾字本身的字形的组合产生了联系,并成为了后世古人解读"霾"字的文本标准。又如在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有"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王安石的《霾风》中有"霾风携万物,暴雨膏九州。"宋代赵蕃的诗写道"雨势来相续,阴霾郁不舒。"在这些诗句中出现"霾"的现象时都显得十分的压抑,使人不快。

除了诗词外,在历代的史籍中也对霾常有记载,在《晋书·天文志》就对"霾"有清楚的定义"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意思是霾现象的出现就好像天下尘土,持续时长有十日、五日甚至长达一月,可见霾发展到晋代已经基本被定义为了一种灾害,到了唐代《新唐书》中记载"大风,昏霾终日。"即大风造成了空气昏霾一整天的现象。宋代的《宋史》卷67《五行志五·土》中"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尘霾昼晦,日无光。"其中的"尘霾"导致了即使是白天也见不到光亮。元代之后,随着煤炭作为燃料被广泛运用霾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如《明史·五行志三》中就有记录在嘉靖年间的北京曾发生了持续五日的风霾现象,这五日的北京都"风霾四塞"、"日色惨白"。

3、 古时霾与今日霾

从古代的史书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在工业十分落后甚至没有出现的时期,人们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面对"霾"这一空气污染现象的困扰。那古时的霾是否就是今时的霾呢?首先我认为两者间是有一定区别性,比如在《明史》中记载大量发生在华北地区的"霾":弘治十年春天发生的狂风阴霾,导致北京城西直门外"霾尘积聚"。《清史》康熙六十年发生的霾沙蔽日现象等,比起现在的工业污染所产生的微粒悬浮物,更像是沙尘暴类型的灾害天气。同时,我也认为古代的霾与今天的雾霾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甲骨卜辞中所记载的霾,商人所认识的霾常伴雨发生,又如《晋书·天文志》中对霾的定义和古代诗词中所描述令人阴郁的霾天,似乎比起沙尘暴天气更像是一种空气浑浊的状态,这种空气状态就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雾霾非常的相似了。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6)

4、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雾霾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我们的认知系统中常将雾霾与工业生产自然的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追溯"霾"字的字源我们发现,霾的现象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一直存在并且被记载了下来。虽然古代的霾与现代的霾有着一定的区别性,但是并不能完全割裂掉它们之间的联系性。所以面对雾霾我们不应该消极的采取极端方式去应对,更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国家之间的政治武器来制造矛盾,而是要正确的去认识霾、了解霾,才能更好的应对与解决霾。

雾霾指数多少是严重雾霾(说说雾霾的34)(7)

参考文献:

[1]陈忠海.古代的"霾"与治"霾"[J].中国发展观察,2019,1:63-64.

[2]张超.古代"霾"认知体系的建构[J].理论观察,2015,8:119-122.

[3]辛羽.古代也有"霾"[J].咬文嚼字,2014,7:39-41.

[4]夏炎."霾"考:古代天气现象认知体系建构中的矛盾与曲折[J].学术研究,2014,3:92-98.

[5]雷志辉."霾"字探源[J].生命与灾害,2014,11:10.

[6]马一太.霾字考[C].天津: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

声明:本文作者为湖南大学研究生谢冰聪,编辑校对配图少愚,引用时务必注明作者与来源,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