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

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度的技艺融合

——肖邦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创作背景

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去巴黎,途经奥利地维也纳、德国慕尼黑,在赴西欧的途中,便听到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起义的消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爆发了一场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启程回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

1831年2月,尼古拉一世(兼任波兰国王的俄国沙皇)派陆军元帅И.И.季比奇-扎巴尔坎斯基率12万大军镇压起义,于2月25日,在华沙近郊格劳霍夫战役中,起义军以寡敌众,打败了沙俄军队。3月,起义军转入反攻,把俄军赶到布格河一线。由于民族政府没有采取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致使农民离开军队。5月26日,在奥斯特罗文卡战役中,起义军战败。1831年7月,肖邦准备返回波兰。然而,在9月初,俄军进攻华沙,爱国将领索文斯基坚守沃拉,以身殉职。9月8日,华沙被攻陷。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最终被沙皇俄国军队血腥镇压了。离开祖国不到一年的肖邦,在德国斯图加特突然得到华沙人民起义失败的消息后,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震动。波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而陷于帝俄之手的惨痛,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但他内心深处却沸腾着剧烈的激情和愤怒。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2)

肖邦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心想: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也许我不再有母亲了。也许俄国鬼子把她杀死了……害死了——姐妹们失去知觉也不屈服,——不,——父亲绝望了,不知如何是好,没有人援助母亲。而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能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3)

钢琴诗人肖邦

我绝望了……”肖邦还曾写道:“啊!上帝,你还在吗?你活着却不去报仇雪恨!俄国鬼子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吗?——或者,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鬼子!”“……俄国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俄国鬼子都不能杀啊?……”肖邦突然放下笔,霍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

肖邦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灌注在音符中,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这首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万分悲忿、义愤填膺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4)

二、作品简介

肖邦共写了27首钢琴练习曲,即作品第十号和第二十五号各12首(共24首),以及没有作品编号的3首。作品第十号又称《十二首大练习曲》,是作者献给李斯特的,《c 小调练习曲》是其中最后一首,也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5)

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之所以被高度评价,不仅因为它具有突出的“技术性”及明确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它全然不同于一般训练技术的练习曲,而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赋于“练习曲”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浪漫派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c小调练习曲》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该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肖邦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极大。所以肖邦和李斯特的《练习曲》不仅称为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派钢琴技术的“法典”,至今仍还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优秀曲目。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6)

享有“中国肖邦第一人”美誉的李云迪

三、美学分析

《c小调革命练习曲》(作品10之12)热烈的快板,4/4拍子,运用了肖邦早期波罗涅兹和马祖卡体裁中常用的复三部曲式写作而成。这火热而有魄力的快板,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前面有九小节类似引子的音乐,从一个强有力的属七和弦开始,犹如战士们在战场上的呐喊。接着引出了一连串以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大幅度地急骤起伏,从高音向低音重复进行快速走句。这暴风骤雨般的高音至低音的音阶跑动,象征着波兰战士们在战场上义勇奋发冲向敌阵的紧急脚步。高音部分的二个动机在自问自答:厄运真的来了吗?是真的吗?充满激情的双手最后同时弹奏从高音区至低音区下行的乐句。虽采用的小调色彩,但左手快速跑动让作品从始至终充满了悲情愤怒、受压迫人民的必胜信心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段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7)

这并不是“纯粹”的下行,几次由低音跳进到高音,三次翻滚。这扣人心弦的激昂情绪,经过了三次起伏后,使人感到震惊激奋,如同心潮在咆哮,生动地描述了肖邦听到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部分的主旋律出现在高音区,分为两段,第二乐段的材料是第一乐段的引申。第一乐段富有激情,右手以加强八度的附点节奏弹出具有英雄气概的刚毅主题,丰满的八度和弦织体,虽是小调却铿锵有力。这突然间在高音部出现的刚毅曲调,清澈、明亮,好似冲锋陷阵的角号,又如同在狂风逆浪之中奋臂疾呼,仿佛是波兰人民内心的呐喊: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坚持!其间激昂的号召、内心的苦痛、愤怒的抗争等各种情绪轮番交替,形成一阵阵巨大的声浪,表现了肖邦当时起伏澎湃的心情,而沉重的八度和弦更体现了波兰人民对抗战信心的坚毅。肖邦在这里还运用了当时极少的“碎片”式旋律,让“练习曲”变成了波兰人民革命的精神力量: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8)

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原引子中的左手快速伴奏音型,这时转入大幅度急骤起伏的琶音:

6367 1763 6367 1763 | 6367 1367 1763 1763 |

调性由c小调开始经由G大调至F大调再转至C大调最后回到c小调,这种由小调转向大调又最终回到小调的转调方式,这种大调和小调的性格对比,正是作者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抗战失败二者间矛盾的深刻体现。每一个动机后都有相应的回应,这种回应用了不稳定的和弦,从而引出下句。下句从高音区至低音区的应答,再次表现了失落心情。左手快速音阶流动为第二乐段的出现作了准备。

第二乐段的音调好似低声哭诉,紧随着第一乐段旋律运行,犹如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它虽结构相同,但与第一乐段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是微弱的第一乐段再现,当它重复出现时,后面四小节旋律有所变化:

5 . 5 5 5 |5 6 6 7 11 |2 - 7 7.6 |50

紧接以切分的节奏与渐强的和弦,以及由慢至快向上的半音进行,自然地使乐曲的情绪更为激动、高涨,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9)

享有“钢琴界的独裁者”美誉的李云迪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乐句,是第一、三部分的连接,开始的八小节带有间奏的性质,由引子中动机的变化与模进构成:

5 - - 7.1 |2 - - 2.3 |4 - - 6.7 |1 - - 1.2 |

3 - - 3.4 |6 5 - 5.6 |7 6

左手快速音阶跑动与右手歌唱性的和弦完美结合,前半部分都用了相同的节奏型。在这几小节相同的节奏型里,调性一转再转,由升g小调开始经升d小调、升f小调、升c小调后回到升g小调,由深情变为坚毅,心潮澎湃转为细腻的安抚,最后经由这层层至上的转调手段把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气氛烘托到了最高点。它的调性在不断地变换,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步步向上盘旋发展。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使乐曲的情绪愈来愈激昂。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0)

大型演奏音乐会场面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战士们的呐喊声、号角声的相互助威,那么这段则是人民群众内心的悲伤和强烈的愤怒。强有力的和弦再次爆出,愤怒至极点,下行的音调是气氛的烘托。再次出现那段经典的附点节奏,此处是由引子的材料改编而成,起连接的作用,引出下部分仿佛要把听众再次带进义高奋勇的战场。在“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好像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后面四小节转回原调:

4 - 2 6 |5 - 4 0 |4 - 2 6 |6 - -

它表现了在感情激烈动荡之后的极度悲愤的气氛。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1)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从引子音乐开始重复出现,但它的三个主要和弦都向上进行转位,主题动机加进了三连音等装饰性新织体形式的动机,进一步加强了心潮愤怒之感和求胜之心的急迫,同时增强了音乐的动力和感情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戏剧的矛盾冲突,更富有激情。这种原旋律加花的形式是肖邦很擅长的作曲手法。他总是能把一段旋律通过对织体形式的改变、充实,使情感更进一层。在第二乐段的结尾四小节,揉进了第二部分结尾处的材料,使音乐的结构更加统一。

尾声中出现了新的音调,开始部分是很弱的,没有大幅度的跳进,显得平静从容:

3 - - - |3 - 3 . 2 |2 - 1 - |

它好像在说:虽然战败了,我们会平静的接受,但这并不能削垮我们的意志。不难看出,这个音调与第二部分音乐有一定的联系。但紧接着在f 自然小调上出现了蕴含悲伤的曲调,音乐由强到弱,它好像在哭泣,悲悲切切;又像是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澜涛,这是肖邦对整个波兰命运的哀哭:寄托了沉深的忧郁和哀思,好似在对祖国的前途深深地忧虑:

565 4.5 6 1 |3 - - - |3 - - - |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2)

乐曲的情绪转到了极度的哀痛,但在低音由半音的向上和向下的盘旋快速走句,似乎又在积蓄力量。在表情术语的带动下音乐无比细腻,仿佛心里的悲愤已经全部泄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平静是再次激情的准备,果然音乐又迅速地转回原调,终于在最后爆发出愤怒的音响:强力度地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犹如洪钟响彻寰宇,再次激起人们的热情。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又一次引出一连串从高至低的音节下行,即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使情绪变得更明朗,大有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气势,那气势有种逼人的感觉,那般激情再次走入人们的心里,也就是说,音乐最终仍然回到了自豪、刚毅的形象。结尾的四个倍强力度和弦的进行与解决是那样的坚定,尤其终止在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上,使激情和愤慨达到了极高点,似乎象征着肖邦内心对胜利的期望!结尾的两个和弦短暂,代表了波兰人民不怕挫折、对抗战充满必胜的信念。斗争没有结束,未来会属于我们,属于正义!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在《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悲痛欲绝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认为:“革命”就是一帮人推翻另一帮人的暴力运动!舒曼最懂肖邦,他曾说过,肖邦的音乐是“掩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3)

享有“世界一流的钢琴家”美誉的李云迪

四、‘革命’诠释

这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 》为何加了“革命”二字呢?在此,特地说明:有一次,肖邦听了他的学生古特曼奏完这首“练习曲”后,无限感慨地叹道:“啊,我的祖国!”,人们才知道作者在曲中抒发的是乡恋之情。从此,这首《c小调练习曲》被冠以标题“离别”。后来,又因该作品所表现的是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感受。故而,又被后人命名为《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样一来,该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了。

这是一首心灵的悲歌,是肖邦“练习曲”中少见的。纯朴的和声音型,就像是远方传来故乡的风笛声;主题音调亲切而温存,但又充满惆怅与优郁。在第二部分,乐曲有一阵戏剧性的高潮,不久,依然回复到了隽永的悲歌音调之中。最后,在一个叹息般的下行的旋律音调不断模进中,出现了富有特征的降六音,进一步加深了乐曲哀婉惆怅的情绪。肖邦本人十分喜爱这首作品,他曾说自己再也写不出比这更美的旋律了。钢琴练习曲到了肖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使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应当说是从肖邦开始的。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4)

音乐会的观众

五、艺术价值

《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肖邦最出名的一首练习曲,也是十大最难钢琴曲之一。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在左手持续不断的音流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号声般的动机。音乐形象鲜明、动人,旋律绝妙,音调超好听,并寄寓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之深情:肖邦在晚年教学生弹奏时,曾情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国!”《c小调(“革命”)练习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这首作品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作品中在多处运用了相同的附点节奏,始终强调了渲染悲情、愤怒的主题。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左手描画出暴风骤雨般的环境,右手犹如响彻寰宇般的钟声敲打战士们的心田。我深信:这首作品在当时一定是波兰人民鼓舞军心的精神武器,体现了肖邦浓烈的爱国情怀。它的音乐是波兰人民义勇奋战的宏伟篇章,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抗战的精神武器。

《c小调(“革命”)练习曲》具有高度的独创性,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十九世纪初以来钢琴练习曲常流于单纯技术性的机械、平庸和枯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肖邦这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技术题材最为集中,训练价值最为有效的,而且可以说它开拓了近现代钢琴的新天地;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肖邦这首钢琴“练习曲”的独创性在于“技与艺”的高度结合,不是单纯的练习曲,而是真正的艺术珍品。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具有高超的创作技巧和艺术价值,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肖邦的艺术是爱国主义的艺术,更是人道主义的艺术。作品的悲情与作者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5)

六、蜚声全球

1945年,美国影片《一曲难忘》曾在第十九届奥斯卡奖上获得最佳音响、最佳编剧等六项提名。这是一部关于肖邦的传记片。描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肖邦因抵御沙皇侵略者经常参加秘密集会。因拒绝为沙皇统治者演奏而遭总督下令逮捕,肖邦逃奔至巴黎。为了营救他的祖国——波兰的革命人士,他开始在各地演出,为革命积聚钱款。最终,频繁的演出让他病倒,在弥留之际,他这样说道: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影片深刻地体现了肖邦对祖国母亲的热恋之情,因此影片也被多次在全世界各大高校巡回放映。影片中引用了肖邦的许多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则是其中的一首。电影中的这首作品是这样出现的:肖邦在为公爵家的晚宴进行演奏,正至兴起,沙皇驻波兰官员来到此处,并被抬举成上宾。肖邦愤然而去,这时,《c小调革命练习曲》肃然响起,为电影的爱国情感表现注入了力量。

肖邦的这首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流传至今将近200年了,仍然熠熠生辉。我坚信:这首脍炙人口、蜚声全球的经典杰作,将会万古流芳,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向阳光简介

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革命练习曲发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16)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湖南红网·时刻(文化)《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曾被聘为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10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20余部历史存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